APP下载

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薄弱问题管窥

2016-11-19徐宇芬

新课程·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化意识教学模式

徐宇芬

摘 要:语言是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承载之物,其中包含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因为语言包含文化,体现各地区文明的精髓,想要良好地掌握一门语言并运用它需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内涵。新课改的提出,是对以往忽视内容,一味地向应试教育倾斜的教育方式的一个调整,旨在思变找到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教育模式,加强高中英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育;文化意识;教学模式

诸多高中英语教师已经意识到在平常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嗅觉,也就是在学习生活中,对于英语的使用不仅探究语法字音这些表层的事物,更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流能力、区分意识形态区别等能力,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是对新课改主旨的全面阐释,但同时高中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文化意识薄弱的问题,下面将一一剖析。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

(一)一味遵循书本,无深化内容的解读引导

高中英语教材的编排出发点希望将语言基本的语法规范和文化融合,然而實际效果欠佳,学生对书本具有依赖性,没有独立精神,对于深入的文化内容没有探求的欲望,以至于学习中无法达到课程需要的标准,同时大量教师被禁锢在教案以及教学任务的硬性规定之上,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也没有一个平台引入新式教学方法,只能以“填鸭式”教学应付考试。

(二)教学方法落后,不重视文化知识的考查

现今英语教学上仍然只以听说读写来进行显然是不够的,单纯记忆、背诵不利于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提高,学习者面对大量练习题容易产生反感情绪并且只有机械记忆,不仅捉襟见肘难以和英语母语者交谈,并且语言中蕴含的文化仅仅被用于反复训练的材料,是一种粗浅的浪费。

(三)忽视文化异同,没有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

文化的形成涉及政治因素、民族构成、宗教历史的合力,由此产生的思考方式也不尽相同,在学习中可能因文化差异对于内容产生不同的理解。也有一些表面和内涵不同的内容并没有被深入挖掘,造成日后使用中的滥用勿用。

同时英语的使用没有中国化,并非是指中式英语,而是指对于许多中国内容的表达在英语中并没有,中国有大量的英文舶来词音译词比如歇斯底里等等,而英文中只有如kungfu之类寥寥数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带来良好的影响,所以在英语中也应该多向其中增添一些中国元素。

(四)教育制度的影响和教师知识结构的薄弱

高中英语教材的制定主要依据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其中大纲的要求是硬性的指向分数评定,英语只是考查的工具,被当成必备技能来培养,缺乏引导,不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量教师是在本土语言环境下培养成长的教学人员,大部分教师对于其他文化解释也十分简单片面,对于文化背景深入是很多教师需要提升的,相对于语法词汇的硬性存在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内容必须被教师重视。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无法带给学生以新鲜感,刺激他们的学习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升华自己的知识结构,注重这些方面的开发。

二、加强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方法

(一)以文化内容为着力点,加强素质教育

外语不仅是一门语言学科,同时包含融汇了许多其他学科如社会学、人文科学学科的内容,我们应该将其他文化中的优秀价值加以利用,注重学生文化上的培养,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自发地形成求知的欲望,语言文化相辅相成,在教学中也不应分开而论,英语教学不仅普及语言,也着力于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等的深层教育。

(二)将文化考查列入考查点,改变旧教学模式

加强对文化教学力度的考查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能够让学校和教师更加重视文化教学,从而促进学生以展示自身的文化能力。因为还存在考试的压力,所以暂时还不能在高考中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全面考查,但在考试制度这一方面,应当考虑加入考查听、说这两项内容。现在我国有些省份的听力考试已经开始试行,还应当注意的是在听说教学中不断加强文化这方面内容的渗入。

(三)寓教于乐,深入教材,勇于创新

教学活动的进行依赖于教材,但不能仅仅限制于教材,应该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不断向其中增添新的内容,教师在准备教案的同时应该将自己的想法与教学方式进行提升变化,充分利用时间,应敢于创新,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实践才能得出更优秀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适当使用电影、名著、名人背后故事等等将文化内涵一并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这一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储备得到积累,教师也能在教学准备中丰富自身知识,是一举两得的双赢方式。

(四)提升教师个人知识储备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在文化活动中看似没有全程参与,而实际上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正在进行的文化研究课题,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仅作为旁观者亦不够。教师可能要承担多种角色,如示范者、“协调者”、关怀者、督促者和文化情境的创设者,这样才能使学生习得恰当的文化行为,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同时,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有效的文化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去体验文化学习的过程,这样才能对学生习得文化的困难有切身体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也是文化教学深入的困难之处,语言的发展是以文化为基石。所以,高中英语教学须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对于学生也面向教师,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进行创新教学,摆脱教学定势的束缚,打造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使高中英语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常晓梅,赵玉珊.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大学英语教学行动研究[J].外语界,2012(7):27-34.

[2]朱松林.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薄弱问题[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11):138.

[3]王晓明.试析公共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11):140-144.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文化意识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武术入奥”视阈下中国竞技武术发展思考
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