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
2016-11-19安澜
安澜
摘 要:实施新课标这些年来,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教育体制,来自社会和升学的各种压力,以及人们固守的传统教育理念等原因,我国的教学依旧难改延续多年的传统模式——“填鸭式”。仍然以考试为重,难以做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枯燥单调,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重理论知识,忽视物理实验的作用。而且,学生也越来越趋向于被动接受知识,不爱向老师对所学提出质疑和疑惑,“尽信书不如无书”,说明如果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填鸭式”的传授知识,那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不利的,更不利于整个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主要从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中为什么学生不再愿意提问的原因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出发,希望有助于高中物理教师营造活跃而积极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能力
一个善于发现、思考的人肯定也是一个喜欢提问的人,这是学习能力突出的表现。作为高中物理的教师,回答学生对于物理千奇百怪问题才是合理的事。如果你的学生不向你提问或者很少提问,这必须引起你的重视,这是教学出现问题的重要警告,那么是什么导致学生不再愿意开口提问,这该如何解决呢?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提问的原因
1.传统的教育模式深入骨髓。不爱提问,这几乎是中国学生最突出的标签。无论是沿袭多年的教育教学模式,还是传统中“尊师”的思想,都是学生不爱提问的原因之一。学生一直被教育要虚心求教,要信老师说的一切。所以,即使心中有疑问,也被潜意识里这种从小到大的教育磨灭了。
2.现在的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考试而生。而且,上级评定教师的成绩主要从教师所在班级的升学效果来断定,这就造成一线教师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习题和考试上,放在优秀的、考高分的学生身上,不得已忽视和放弃相对较差的学生,直接导致这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些学生基础差,上课听不懂,做题无从下手,教师又关心不足,久而久之,他们就不会再愿意主动提问,会尽量保持沉默。
3.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风格不同也会影响课堂中学生的提问情况。比如,风格比较严肃的教师,那么课堂肯定也是除了老师的声音,其他人要保持绝对安静,在这种的氛围中,没人会站出来提问,因为这样做是破坏了这种稳定的气氛,既是不礼貌也是很突兀的行为。而风格比较开朗的教师的课堂,课堂氛围肯定相对开放和轻松,学生提问就会变成自然而然的事。
二、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实践方法
1.教师要转变思维,提倡学生课堂提问。既然学生已经习惯了老师来主导教学活动,那么要想改变高中物理教学课堂这种现状,教师必须首先做出改变,来推动局面的变化。教师要主动改变与学生的关系,多与学生谈话,增加了解,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来当课堂的“主人”,积极创造学生发言的机会,要不断地鼓励大胆发言的学生,努力创造敢于提问的课堂氛围。
2.设置丰富多彩的物理活动。物理是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界,有很多奇妙的物理现象可以用来做物理活动。所以教师可以在班里或者同年级里开展“物理周”活动,改变对物理的认识和看法,理解物理对于人类生活来说有很多的重要意义,充分地让学生感受物理之美。
3.注重物理实验教学。物理绝对不是一门靠背书就能学好的学科,很多知识是来源于实验的,因此教学不能忽视了实验的作用。实验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借此激发学生对物理的思考,实验课有很多的动手机会,也是学生向老师提问的最佳场所,所以高中物理教师要注重物理实验课的重要性,通过实验课来激发学生提问的能力。
4.多媒体教学。高中物理中有很多知识是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实现的,对学生来说没有比多媒体教学更加具体和形象的教学过程了,这也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一个良好契机。多媒体教学的形象生动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
5.对于那些基础较差又不愿意开口提问的学生,教师就要多多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找回自信。如果他们不愿意开口,教师可以通过点名的方式,即使回答错了,也要鼓励他们的勇气,让他们明白无论学生成绩如何,在课堂上提问是每个学生都可以做的事。对老师的教学进行提问,是追求知识,努力学习的表现。所以勇敢提问是为了让自己进步,让自己变得更好。
高中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对学生来说,高中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阶段,更是培養能力的阶段,是塑造性格的重要阶段。提问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是一个走向思考、拥有思想的标志。提问的价值在于一旦养成习惯,就会思维很敏捷,反应很快,头脑里的想法会如泉涌一般,所以提问不仅可以解决当下的问题,更能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忠明.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张琪.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D].四川师范大学,2014.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