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法并举 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2016-11-19邓蓉

新课程·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复习方法高效课堂历史

邓蓉

摘 要:教學有法,但无定法,复习的方法很多,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历史;教学方法;复习方法;高效课堂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因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师个性等多方面因素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在特定的条件和范围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以“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为例,说明在这一单元主题复习中运用的复习方法。

一、归纳分类,掌握历史线索

历史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既包括人类社会历史总的发展线索,也包括某个历史发展阶段或某一个重大历史发展的线索。历史知识浩如烟海,错综复杂,千头万绪,而我们也不难发现历史有其自身的体系,这时就要求老师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线索,建立知识点的坐标体系,形成一个“点成线、横成面”的立体知识网。抓住基本的线索,不仅能贯通历史的来龙去脉,更能揭示历史的发展变化规律。理清历史线索不仅能巩固所学基础知识,更能提高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在本单元中就有两条比较明显的线索:侵略和抗争,在复习本单元时我要求学生将本单元的重大事件梳理在两条线索下。如列强的侵略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沙俄趁火打劫、阿古柏入侵新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等,这些知识“点”组成了由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条“线”。中国人民的抗争有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英勇抗敌等,这些“点”组成了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的另一条“线”。上述两条基本线索就构成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面”。通过两条线索的梳理,不仅对本单元内容形成整体性认识,使知识更系统、更加条理和科学,而且容易归纳出这一时期屈辱史和抗争史的特点,这样对本单元的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入一些。

二、展示地图,再现屈辱岁月

我国古代学者郑樵提出“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的治史方法,即左图右史。历史地图是一种图像语言,它用各种图形、色彩的符号把时空的变换与历史的瞬间定格为图像,展现给读者。与抽象、枯燥的文字叙述比起来,历史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因此,历史地图不仅具有知识的传播、利于学生复习记忆的功能,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综合分析等能力。

在本单元复习中充分利用《鸦片战争前清朝疆域图》,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或不同符号在图中标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所涉及的通商口岸、被割让的领土和西方列强驻华“使馆界”所在的城市。学生不但对这些地点形成历史的空间维度感,而且认识到割让的领土越来越多,开放的通商口岸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富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而然就理解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从《辛丑条约》中“使馆界”的设立,“天津到大沽炮台军事防线的拆除”等认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分组辩论,激发学生思维

辩论是语言的艺术,它需要辩手语言流畅优美,既口若悬河,又妙语连珠;辩论是思维的体操,它需要辩手思维敏捷,逻辑严密,既旁征博引,又论之有据。在辩论中,学生的思维活跃,表现突出,各种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在你来我往的唇枪舌剑的激烈碰撞中,闪现出耀眼的智慧光芒。时常令人拍手叫绝,叹为观止。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如果能够在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看法有分歧,看待历史事件意见不统一时,因势利导,引领学生展开一场场辩论,不仅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在辩论中加深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开创历史教学的良好局面。

本单元学习中我首先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西方列强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时各路“英豪”纷纷举手发言,形成了正反两大阵营。

反方发言:“列强的入侵使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导致了中国的觉醒和发展。”“外国的入侵打击了腐败的清政府,客观上起到了瓦解封建制度的作用。”“先进的势力必对落后的一方形成压力。”……

正方发言:“外国列强的入侵带给我们的是烧杀抢掠和财富的流失,我们受了那么多的伤害,难道还要感谢他们吗?”“当时的西方列强根本没有帮助我们的意思,只是想掠夺我们的财富,面对这样的强盗行径,连雨果这个法国人都深以为耻,难道我们还要给它找出好处来吗?”“中国只有靠西方列强侵略才能觉醒吗?”……

正反双方的交锋非常激烈,很多学生频频举手发言,从气势上来看,正方较为占优势,大家还是充满了爱国情怀和民族自尊心。其实,抛开感情因素,反方的观点从客观上来说也是有些道理的。这时我因势利导,指出任何事物或人都有两面性,我们要辩证、综合地看待,列强的侵略在客观上似乎有那么点积极的作用,但他们的主观动机不是帮助,而是攫取和破坏,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侵略没有任何“合理”之处。

四、关注现实,勇于承担责任

培根说过:史鉴使人明智,就历史学科而言,一项重要功能便是“以史鉴今”,历史能让我们回顾过去,警醒未来!所以,如果能在历史学习中深入挖掘教材,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将历史与今天学生关注的热点巧妙地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增强其多渠道获取知识的热情,促使其积极思考与探究,完成对主题的多方面的丰富与组合,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引导下,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解决的方案,从而达到“回顾历史,关注现实,启迪明天”的功能。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提出这些方法与大家共勉,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同仁多指正。

参考文献:

[1]程翠枝.浅谈初中历史教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J].青春岁月,2012(22).

[2]彭永群.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文学教育:中,2013(3).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复习方法高效课堂历史
基于生命观念的初中生物学专题复习方法实例探讨
历史二轮复习方法
——复习课的要求
高三语文冲刺复习方法
新历史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中考英语“三轮五环节”复习方法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