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应用研究
2016-11-19李贵红
李贵红
摘 要:实验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極力倡导的,特别适用于理科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实验探究式教学策略,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和物理学习能力。主要探究实验探究式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实验探究式;自主备课;恰当引导;科学设问
一、实验探究式教学
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以便让学生在学习中选择学习的内容,自己动手收集材料并进行分析,进而积极地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探索式的学习过程中,将外在的知识转化成内在的经验,从而增强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建构一个符合“探究—发现—创造”特征的物理教学模式,并且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和学习需要有针对性地探索出相应的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在实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初中物理课堂上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优化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上的应用应突出讨论、探究、创造、评估四大环节,并且还要正确处理好这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努力创设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营造一种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注意问题提出的方式,及时鼓励学生,学会“放手”,舍得“主导”和师尊。
二、在初中物理中应用实验探究式教学策略的措施
(一)自主备课
自由自主是实现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重要一步,自主备课就要求学生自主探究,要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就要让教师懂得换位思考,将教师的备课变成教师探究的过程。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中的备课,要求教师根据本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拟定课堂中要解决的重难点,这些内容不是完全根据教材来确定的,而是要充分考虑到课程理念、学生现有的经验和学习水平,体现出实验探究性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实验探究性教学适宜采用章节备课、模块探究的备课方式,将富有挑战性、具有足够思维量的内容作为探究内容,备课的着眼点要考虑到三个维度:知识呈现方式、探究方式、学生学习发展。此外,在备课时教师还要考虑到初中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出示背景材料—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讨论—形成初步成果—解释评价,必要时还要修正假设,重新设计和研究。最后,备课时,教师还要有所预测。
(二)恰当引导
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这时教师除了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还要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以便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困难中的表扬能够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因此,在实验探究性物理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探究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符合物理学科的特点的。比如,在学习“电压”这节内容时,学生学习的难点就在于教材内容的抽象性,因为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同时也是无处不在的,如何让学生相信电压是真正存在的就成为课堂的关键之处。如果教师通过水位演示装置引起学生对水压的兴趣,再通过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电压的学习,这将是一个有效的引导方法。
(三)科学设问
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科学性的课堂提问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式物理教学中的提问不仅要有针对性,还要有层次性,针对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容易出现的差错,提出难度适宜的问题。事实证明,难度适中的问题最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千万不可有意设置太难的问题,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长此以往就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四)及时调控,动手操作
教学调控是教师的教育机智,也是实验探究性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我国初中教学基本上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适当的教学调控能够让教学活动朝着预定的轨道进行,进而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学调控又包括言语调控、目标调控、目光调控等等,调控又要因时、因人、因事而行。调控的宗旨就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动手操作是实验探究性教学的关键,没有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探究性教学就无法开展。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实施探究教学的良好载体,让学生在实验中去解决问题、获得科学规律就是实验探究性教学的精髓所在,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动手操作包括演示实验、表格制作、综合实践活动等等。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进行实验探究性教学的良好载体。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有效实施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需要教师端正教学观念,还需要教师备好课,正确引导学生,科学设问,及时调控教学,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参考文献:
[1]朱铁成.物理课程与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42-143.
[2]柴西琴.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1(8):16-19.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