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学

2016-11-19吕宏冉

新课程·中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导入环节新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吕宏冉

摘 要:新课程改革往往意味着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伴随一定技巧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新课程教学环境下的教师也是一个新的挑战,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启发的教学方法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课程改革为契机,通过一定的教学实例,在课堂教学中摸索“互动教学”,以“教师指导,学生探索”的互动性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的导入、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以及课堂结束后的回顾和复习三个阶段探索课程改革后的政治课堂教学新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导入环节;教学方法

新课程下的教学方法改革,即在教学方法中摒弃传统的教师为主、教材为核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仅仅依靠书本知识的传统性教授,课后的题海战术,以及知识的反复复习以获取成绩上的认可,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性知识,但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和新知识的探索往往起到阻碍性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标志性事件是2003年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试验)》,改革意味着教学主体的改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到师生双主体,以“灌输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互动式”教学方法,这两类改变均贯穿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学互动环节以及教学结束环节。

一、教学导入环节下的多样性

教学导入环节往往是一节优秀课堂的点睛之笔,导入过程新颖且切题,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大有助益。教学导入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告知学生课堂主题、介绍教学内容的背景等等,具有灵活多变的特性。

1.“开门见山”导入法

“开门见山”的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课堂PPT展示,或者教师话语直接导入、音频视频的导入,让学生能够通过五感去体会、去理解知识,以实体化、图像化的形式导入书本知识。比如政治课中想让学生理解中国的政治体制或者是形成历史,就可以以《建国大业》《建党大业》等电影形式向学生做一个切入性引导,让学生不仅了解中国的政治历史,也通过这种大家喜闻乐见的电影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他人报道”导入法

“他人报道”主要是指新闻媒体对事件的报道和述评,以及媒体人社论等形式,这种媒体报道往往都能在政治课本中找到知识依据,以报道的形式引起学生对时事政治的敏感度。比如在讲述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时,就可以以中美外交、中日外交以及中印外交等相关媒体报道为例,让学生在书本中指出相关知识点,对其理解本章节的内容有很大帮助。

3.“经典知识”导入法

经典知识或者经典事件等都是較为常用的课堂导入方式,包括名人名言、经典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都能够将事件与理论相通。比如在讲述核心价值观时,可以将感动中国与之联系,将感动中国彰显的核心价值理念,作为课堂知识导入的媒介。

4.“正反案例”导入法

“反向”案例的导入往往更能引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探求欲望,通过案例讨论更能理解知识的内涵,也能形成互动性的学习氛围。例如在讲授“依法纳税”的案例时,可以用某明星偷税漏税而坐牢判刑的案例为切入来讲述,讲述依法纳税的重要性。

二、“互动型”课堂的具体表现

教学方式从传统的“灌输式”向“互动式”教学课堂转变,教学主体向师生共同体转变,这就要求互动合作成为主体学习模式。下面以辩论、表演、互动讨论等课堂新形式讲述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1.表演教学法

表演教学主要是学生根据一定的教学情境,将书本知识以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类似于情境教学的模式。在标准化的知识模板中,学生通过不同角色对知识进行演绎,包括在“偷税漏税”的案例剖析中,可以通过法官、罪犯以及辩护人等角色对整个案例进行还原,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2.辩论教学法

辩论教学法主要是就大家有异议的主题,分组进行辩论,根据大家课后知识的收集,对知识加深理解。例如对目前大家关注的“网上消费”这种利弊进行辩论,可以从科技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诈骗”这一视角来辩论。

3.互动讨论教学法

互动讨论教学法就是在老师或者课本给予的主题中,以小组的形式让大家总结各自的感想。这种知识的互动就是根据大家不同的意见,将其总结而形成不同于书本固定答案的新理解和新想法。

4.社会实践教学法

政治学科的教学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其课堂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涉及价值观以及服务性等主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走访敬老院、孤儿院以及参与社会性的志愿活动,加深对服务社会的理解。

三、恰到好处的课堂收尾

一节优秀的课堂教学强调贯穿始终,即从课堂导入开始、课堂互动以及课堂收尾都应该切合主题。课堂的结尾既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并设置课后答疑阶段,让学生课下主动收集资料,充分思考;也可以通过一些图表形式,进行课堂内容结构化的总结和分析;同时也可以以“歌曲”“诗词”和“电影”等较为活泼的形式对整个课堂进行总结,这样既避了课堂的枯燥,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课堂导入、课堂互动以及课堂收尾三个阶段进行讲解,强调互动性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整个教学中教师都应该以丰富的教学形式去完成教学课堂的任务,这样不仅可以达到传递知识的目的,也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参考文献:

谭英.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方法[J].安顺学院学报,2007(3):50-52.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导入环节新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高职英语课堂导入环节策略浅析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