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对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

2016-11-19张青孔祥荣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4期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肝病糖尿病

张青 孔祥荣

[摘要] 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对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资料选取该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02例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时不同方案分为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5例)与给予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57例),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血糖水平变化情况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DS、SAS评分、FBG、2 hPG及HbA1c水平较护理前降低幅度均比对照组大(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可缓解其负面情绪,并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肝病;人性化护理;影响;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2(b)-0168-03

肝病合并糖尿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糖尿病导致肝糖原降低,且肝病易造成糖代谢发生紊乱,两者相互影响而加重病情,使得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治疗效果[1]。人性化护理是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有效减少疾病对患者侵害的一种护理方案,为进一步探讨该方案的临床应用有效性[2],该研究针对已选定的102例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分别予以不同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该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02例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时不同方案分为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5例)与给予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57例),前者男女比例26:19,年龄60~78岁,平均(73.54±2.56)岁,病程1~15年,平均(6.75±3.87)年;后者男女比例32:25,年龄60~80岁,平均(75.95±+3.64)岁,病程1~16年,平均(7.23±3.16)年;两组年龄、性别及病程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控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糖仪测量方法及运动指导等;观察组予以人性化护理,方案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了解患者病史及内心真实感受,尽可能满足其心理需求。积极予以疾病知识健康宣教,针对性给予有效指导,并加强与患者间的心理沟通,嘱患者给予患者精神支持。②密切观察病情: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肝功能指标及体征,增强对其日常护理,并及时予以健康指导;若发现患者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处理。③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病程为其制定合理饮食计划,并提供正确的饮食指导;按照膳食平衡、多餐少食等原则为患者制定营养食谱,且餐前、后及时检测患者血糖水平,嘱患者忌食油腻、辛辣食物。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心理状态评定: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综合评估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变化情况,分值均介于30~80分,抑郁、焦虑程度与分数成正比[3]。记录并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变化情况。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估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共分为环境领域、生理功能等四个维度,分值均介于35~90分,生存质量与分值成正比[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t行组间、组内比较;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χ2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变化情况

两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前后血糖变化情况

两组护理后FBG、2 hPG及HbA1c水平较护理前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见表2。

2.3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肝脏为糖代谢重要器官,肝细胞具糖原分成、合成及异生等作用,其一旦受损即造成糖代谢紊乱,故肝病患者易合并糖尿病[5]。肝病并糖尿病患者因需控制饮食及服用降糖药均可损伤肝脏,加之患者心理压力巨大,不利于临床治疗,故给予该病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6]。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已选定的45例给予常规护理的肝病并糖尿病患者与57例给予人性化护理的效果,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大,提示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肝病并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从而提高治疗护理配合度。分析原因可能为:由于肝病并糖尿病为慢性疾病,严重时易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致使患者出现焦虑、消极、紧张等心理[7]。给予人性化护理时,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了解患者病史及内心真实感受,并尽可能满足其心理需求,从而最大限度的减轻其思想负担。此外,护理人员积极予以患者疾病知识健康宣教,针对不同文化程度、年龄患者使用通俗语言给予有效指导,从而降低其不必要担心。该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后血糖(FBG、2 hPG、HbA1c)水平较护理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提示人性化护理可有效降低肝病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血糖控制能力。究其原因可能为:由于肝病并糖尿病者常表现腹水、厌食、恶心等症状,导致其因身体不适而厌食,从而造成营养不良[8]。护理人员根据糖尿病者主食为粗粮,饮食需少盐、少淀粉、少糖,需坚持摄取高蛋白质、高纤维素等食物原则,为患者制定营养食谱,且餐前、后及时检测其血糖水平,嘱患者忌食油腻、辛辣食物,并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等[9]。

人性化护理是一切以患者为中心而展开的一种优质护理模式,其可达到改善患者心理,并提高其生理舒适度目的,从而提高护理效果[10]。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生存质量中环境领域、生理功能各维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这与何蓉等人文献研究结果类似,进一步验证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肝病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积极性[11]。由于肝病并糖尿病者受双重病痛,不仅需予以糖尿病治疗,而且需时刻关注肝病病情变化[12]。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肝功能指标及生命体征,并及时予以健康指导,时刻督促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从而有效避免感染、皮肤瘙痒等并发症的发生,当发现患者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处理。另外,通过加强与患者间的心理沟通,嘱其给予患者最大的精神支持,使得患者感受家庭温暖,从而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该研究受时间、环境及样本等因素制约,未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尚存在不足之处,有待临床加大样本进一步研究予以验证。

综上所述,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不仅可改善其心理状态,而且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并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春花.妊娠合并糖尿病肝病患者孕期的护理[J].国际互联学杂志,2012,31(7):1223-1225.

[2] 王艳.肝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对策探讨[J].糖尿病世界,2015,12(10):175-177.

[3]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18.

[4] 李彩琳.肝病合并糖尿病27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4):83-84.

[5] 黄泳齐.肝病与全身性疾病[M].北京:中国医科大学中国护理学论文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10:56.

[6] 柏娜.151例肝病伴发糖尿病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3):594-595.

[7] 叶海丹,伍淑文,豆秋江,等.终末期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器官簇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2012,6(3):264-266.

[8] 丰小峰.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缘远例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3,6(3):24.

[9] 马兰.研究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肝病患者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5,5(7):199-200.

[10] 陈苏.肝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体会[J].工企医刊,2014, 27(6):1133-1134.

[11] 何蓉.53例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12,42(1):32-33.

[12] 邓有能.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肝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4):90-91.

(收稿日期:2015-11-22)

猜你喜欢

人性化护理肝病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依从性的分析
肝病很复杂,久患肝病未必成良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