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素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16-11-19关威
关威
[摘要] 目的 探究黄连素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110例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实验组55例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接受黄连素辅助治疗,对照组55例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接受奥美拉唑、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对比2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的效果,即溃疡愈合情况、Hp根除率以及不良反应等。 结果 实验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100.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Hp根治率为98.18%,对照组患者Hp根治率为94.55%,2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根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共计存在5.45%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纳差,对照组共计存在20.00%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主要不良反应为口腔金属味、恶心、头晕,实验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黄连素辅助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溃疡面的愈合,提高Hp根除率,同时可以降低患者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对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有益。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幽门螺旋杆菌;消化性溃疡;黄连素;辅助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2(b)-0022-03
我国经济水平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加之人口的不断老龄化,使得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不断的提高[1]。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较长,且随着患者糖尿病的不断增长,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消化性溃疡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该文主要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55例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黄连素辅助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作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110例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这110例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均经相关检查(胃镜等)确诊。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这110例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5例。实验组年龄28~67岁,平均年龄为(39.52±3.69)岁,男性患者占本组总例数的63.64%(35例),女性患者占本组总例数的36.36%(20例),其中胃溃疡患者21例,十二指肠壶腹溃疡患者34例。对照组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为(40.01±3.52)岁,男性患者占本组总例数的60.00%(33例),女性患者占本组总例数的40.00%(22例)。
经比较,2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病情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2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之间具有可比性,可进行相关研究。
1.2 方法
实验组55例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接受黄连素辅助治疗,即患者在餐前服用黄连素治疗,每次服用黄连素剂量为0.3~0.4 g。同时,实验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在餐前服用80 mg庆大霉素缓释片(瑞贝克)以及500 mg的丽珠得乐,患者均在睡前加服一次药物。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在睡前再加服一次雷尼替丁,加服雷尼替丁剂量为0.15 g。
对照组55例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不采用黄连素辅助治疗,即给予患者20 mg奥美拉唑、500 mg阿莫西林治疗,患者均在餐前服药,同时给予对照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0.4 g甲硝唑片治疗。
2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均接受以上治疗15 d,之后实验组患者服用雷尼替丁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洛赛克治疗,2组患者均继续治疗15 d。对2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经相关治疗1个月后的效果进行检查(胃镜检查),同时对2组患者的Hp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对2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经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将患者治疗的效果分为治愈、有效以及恶化这3个等级。
治愈: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全部消失,患者经胃镜检查,其溃疡面消失或转为疤痕。
有效:患者经相关治疗后,其临床不良症状消失或者有所缓解,经胃镜检查,患者的溃疡面缩小面积在50%以上。
无效: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经相关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无明显的变化,经胃镜检查,患者的溃疡面仍处于活动期,或患者的溃疡面面积缩小在50%以下[3]。同时对2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根除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溃疡面治疗情况
实验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100.00%)与对照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1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Hp根除率
实验组55例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经黄连素辅助治疗,其Hp根治患者54例,占本组总例数的98.18%。对照组55例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其Hp根治患者52例,占本组总例数的94.55%。经比较,2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根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55例实验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经黄连素辅助治疗,共计存在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本组总例数的5.45%,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纳差。
55例对照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未经黄连素治疗,共计存在1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本组总例数的20.00%,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口腔金属味、恶心、头晕。
实验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肠道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的原因比较复杂[5]。现代医学认为,消化性溃疡是由患者的胃酸分泌过多、患者的胃黏膜受到胃蛋白酶的腐蚀、不良饮食以及Hp感染等多种因素所引起[6]。Hp感染是导致患者出现溃疡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影响患者溃疡愈合效果以及复发的主要因素。因此,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方法为Hp根除法[7]。以质子泵为基础,为患者实施三联或者四联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其治疗的费用较高,难以被患者所接受。
该文研究中,主要给予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以黄连素为基础的四联疗法进行治疗。贝瑞克和黄连素均具有Hp杀灭的作用,且贝瑞克具有一定的缓释效应,其可以延长药效,提高Hp杀灭的效果[8]。雷尼替丁是一种H受体阻滞剂,其可以对患壁细胞的胃酸分泌进行抑制,因此促进患者溃疡面的愈合效果,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胃内的PH值[9]。丽珠得乐是一种胃黏膜保护剂,其可以将患者的溃疡面与胃酸隔离,还具有较好的抗Hp作用。以上四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可以共同作用、相互协调,可以增加抗生素的活性,降低药物的降解率,患者胃液的减少,使得相关治疗药物的浓度有所提高,同时还具有增强灭菌剂的作用[10],较适用于肝功能不良、青霉素过敏患者的治疗中。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经黄连素辅助治疗的实验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根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黄连素复制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的效果较好,且可以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1] 邹华兰,谢才德,王琼英,等.黄连素佐治2型糖尿病并HP感染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 13(9):1745-1747.
[2] 鲁琼.黄连素临床新用途[J].医药前沿,2012,2(2):200.
[3] 钟清连,黄群,李涛,等.减少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风险的循证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4,16(20):2362-2366.
[4] 陈思宇,鲁宏,高税,等.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62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5):122-124.
[5] 易庆华,张国辉,罗学斌,等.糖尿病与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差异[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9):885-887.
[6] 罗红.糖尿病并发消化性溃疡49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5):封3.
[7] 周慧芬,徐安妗.抑酸维持治疗对女性更年期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获益分析及对血胃泌素水平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4):510-513.
[8] 张鹏江,李倩,柏少锋,等.老年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J].临床军医杂志,2015,43(4):363-365.
[9] 杨晓丹.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并发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7(10):154-155.
[10] 刘壮,赵建清.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及治疗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34):64-65.
(收稿日期:201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