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生学业倦怠现象成因及对策

2016-11-19李继发刘敏冯国营康跃盛艳萍

亚太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应对策略影响因素大学生

李继发 刘敏 冯国营 康跃 盛艳萍

作者简介:李继发(1990-),男,汉,山东泰安人,助教,研究生学历,山东农业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学业倦怠反映了大学生对待学习的负面、消极态度,不仅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影响到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甚至是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不同层面分析学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倦怠;影响因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235-01

学业倦怠是指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等原因,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期间的学习直接关系到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以及将来的人生发展。如果任由学业倦怠发展而不加以积极干预、引导,不但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必然会影响整个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进而对高等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造成威胁,甚至严重影响到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

本文主要对大学生学业倦怠的表现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从不同角度提出应对策略,旨在提升大学生学业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大学生学业倦怠的表现

1.情绪低落。常常表现为心情沮丧,容易感到疲乏和挫折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进而产生对学习强烈的厌倦和排斥心理。进一步恶化可能会导致学生厌学,甚至退学,同时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2.回避学习。处于学业倦怠的大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容易出现逃课,不听课或上课睡觉等逃避学习的行为。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甚至有敌对心理,情况严重的会有打架、酗酒、赌博等不良行为。

3.学习成就感低。主要表现为对自己评价的降低,甚至会否定自己所做的一切。不能很好应对学习的压力,变得不自信,对挫折或失败表现敏感,不能客观正向的评价自己。

二、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1.社会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竞争变得更为激烈,从学历的苛刻要求,到各种等级证书,又到现在要求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大学生还未踏入社会就已感受到巨大的就业压力。很多学生感觉自己在学业上投入的精力、时间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因而学习积极性也大打折扣,最终致使他们一部分人陷入倦怠。

2.学校因素。一是由于在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现有的学习环境已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二是教学方法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研究,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教学内容重复陈旧,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缺乏反映时代特征的新兴课程并且对代表专业发展方向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更新较慢,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热情。

3.个人因素。一是学习动机不端正,受社会上追求功利主义的影响,部分学生把谋求一份好工作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而不是出于对知识的热爱,在对待学习时往往产生浮躁的心态。二是学习主动性不强,面对大学里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学生不能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科学安排学习时间,反而整日无所事事或沉迷于网络游戏,这种学习的被动性,使得大学生以一种比较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出现了学习倦怠现象;三是对专业认同感不高,在进入大学前,有相当部分大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知之甚少,入学后才发现专业兴趣不足,但由于各方面原因,不得不继续完成自己所学的专业,从而对所学专业产生“抵触心理”,失去了学习兴趣,厌学情绪与日俱增。

三、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1.针对社会因素的对策。在社会环境方面,应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分担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应届毕业生在工作经验方面的要求可以宽容一些,给他们创造到工作实践中再学习的机会,同时应尽量做到公平、透明,让真正有能力的学生得到如愿的工作,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和合理的用人机制,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2.针对学校因素的对策。第一,学校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听取学生诉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第二,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培训,包括教育思想、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等方面,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要改革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方面尽量体现综合化,在课程结构方面应趋向多样化。设立反映时代特征的新兴课程,及时更新能代表专业发展方向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情况设置一些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针对个人因素的对策。第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将实现个人价值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高尚、远景的学习动机。第二,开展对大学生的学习指导,如开设专门的学习指导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的特点,掌握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还可以聘请专家、教授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大学生学会学习。第三,增强专业认同感,通过专业教育、专业认知实习、专业交流等手段,增加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增强专业归属感,提高专业兴趣。第四,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挫折、困难的认识,增强克服困难的能力,同时加强心理咨询工作,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参考文献:

[1]孙宁.大学生学业倦怠极其对策[J].和田师范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10(02).

[2]李雪艳.大学生学业倦怠原因探析及应对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8).

[3]郭英,周文静.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学习倦怠研究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08(11).

[4]曾玲鹃.解读当代大学生的学业倦怠[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0).

[5]孔媛媛.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应对策略影响因素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