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力可:向内的慈善

2016-11-19

中国慈善家 2016年4期
关键词:慈悲心受助者人会

Q:最早跟公益慈善结缘始于怎样的契机?

A:很小的时候看过希望工程那张海报:一个小女孩看着镜头,眼中满是对上学的渴望。那个时候就知道去捐钱,为希望工程。

做演员之后,接触到那种明星效应的慈善,也有了更多实践。

Q:对明星做公益怎么看? 担心被舆论说成是炒作吗?

A:炒作,对我来讲没有什么在意不在意,有人在的地方就一定有是非,这个很正常。

只能说这是我自己的发心,我做了,就可以了。另外现在大家对做慈善有一种纠结心理,在我看来如果有能力,能将捐款亲手送到他们(受助者)手上的话,那非常好,如果没有,把它捐到机构,那就不要怀疑它,否则的话,对自己可能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现在我觉得做慈善,一种是机构制的,一种是亲力亲为。

Q:你被评为2015中国公益节最佳公益精神奖。奖项是一种肯定,你认为获得这一肯定的理由是什么?

A:也许是因为我会关注也会去做很多与公益慈善相关的事。就我个人而言,我会关注很多细节方面的东西。人们大多数时候会聚焦在一些大型的、“豪华”的慈善活动上,但在我看来,并不是非得用钱的方式才能做慈善。日行一善的方式有很多种,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公益很容易被人忽略,比如节约水电、保护动物……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就在我们身边,但往往人们看得到远方的疾苦,却忘记捡起地上乱扔的烟头。

我也去过北京的一些孤儿院,看望、照顾那些弃婴和身体有残疾的孩子,会买食品送给他们,也想过以后去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探望那里的孩子,不仅给他们带去物质的帮助,还有精神上的慰藉和抚触。

但我做事情,不太希望拖累或麻烦别人,所以如果我有做慈善的计划,会询问身边的人是否感兴趣,不会强求他们与我同行。

这些实实在在的,我能做、能看到的,可能对我来说会更安心,更有意义吧。

Q:为什么你对微小的善举如此关注?

A:我们也可以把慈善当成慈悲去看,一方面是外在的,要乐施于人、救助于人;另一方面是向内的,自我救赎。

我认为做慈善,如果想要培养自己的慈悲心,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利他,去帮助别人,这同样是一种利己。

人会面临各种各样无常的困难,但人首先要对自己有一种慈悲,爱护自己,才会有能力爱护他人。对我而言,调整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是一种善,这是从自我做起。

人的一生,如果有信仰,就像有了保护层,不受他人伤害,亦不加害于人,这就是一种慈悲。无论信什么,弃恶向善的信仰是要有的。

Q:你很重视向内的慈善。

A: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们普遍探讨的慈善,大家都非常了解了,那么当我们讲到大方向的慈善时,我比较希望能够提到一些内在的力量—对个人来讲很重要的东西。

猜你喜欢

慈悲心受助者人会
为什么人会抽筋?
受助者视角的帮助行为:后果、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
陈威如:未来管理需要极大的“慈悲心”
人人都该学点心理急救
人人都该学点心理急救
别让“爱心墙”坍塌
扶困助学活动有效性对受助者心理、思想影响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