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研究
2016-11-19李金兵刘伟中汪立新
李金兵 刘伟中 汪立新
摘要 在水稻纹枯病发生期采用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5%井冈霉素水剂进行喷施,研究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在纹枯病发生初期或纹枯病流行期按照300 mL/hm2对水450 kg/hm2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对纹枯病的控制时期能达到28 d,病害发生严重田块于第1次施药后7 d再补喷1次。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防效;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114-01
近年来,随着淮安市淮安区直播稻面积的大量种植,农户为了提高水稻产量,一方面大幅提高水稻播种量,同时偏施氮肥,这就造成田间水稻生长阶段群体密度过大,叶色浓绿,加之淮安夏季高温、多雨,水稻纹枯病发生越来越重,成为本地区稻田的主要病害。噻呋酰胺是由美国孟山都公司1997年研发的防治纹枯病的超高效药剂,自2010年以后在当地开始推广,但是关于噻呋酰胺的使用技术,使用方法、速效性、持效性等尚未在本区水稻上有报道。通过研究噻呋酰胺与30%苯甲·丙环唑乳油(爱苗)等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以期明确该药剂在当地的使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位于淮安市楚州区流均某农户家,土壤肥力中等,土质为黏土,前茬为小麦,水稻于2014年6月28日移栽,期间施返青肥、分蘖肥各1次,药剂防治虫害2次。
1.2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满穗),日产化学;30%苯甲·丙环唑乳油(爱苗),先正达公司,市售;5%井冈霉素水剂,钱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市售。供试作物:水稻,品种为武育粳3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mL/hm2喷施1次(A)、间隔7 d喷施2次(B);30%苯甲·丙环唑乳油225 mL/hm2喷施1次(C),间隔7 d喷施2次(D);5%井冈霉素水剂1 500 mL/hm2,每间隔7 d喷施1次,连续喷3次(E);以空白作对照(CK)。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 m2。
1.4 施药方式
于2014年8月13日16:00施药,施药时病害已发生。施药时西南风2~3级,气温33 ℃。喷药时采用手动工农16型喷雾器,单喷头,喷头向下,按照试验方案将各处理对水稀释,采用二次稀释法,喷施不同药剂时先以清水洗净药械后再加药,喷液量450 kg/hm2 [1-2]。
1.5 調查方法
1.5.1 调查方法。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5丛,记录每丛株数及发病株数,并根据纹枯病发生情况将纹枯病分为5级:0级为全株无病;1级为第3叶以下各叶鞘或叶片发病(自顶叶算起,后同);2级为地叶以下各叶鞘或叶片发病;3级为顶叶叶鞘或顶叶发病;4级为全叶发病或提早枯死。
1.5.2 调查时间和次数。第1次调查:处理当天;第2次调查:处理后7 d;第3次调查:处理后14 d;第4次调查:处理后28 d。计算公式如下[3-5]:
病情指数=100×Σ(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4)
校正防效(%)=[1-(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B药后14 d和药后28 d的防治效果最好,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是80.05%和80.18%;处理C效果最差,药后14 d和28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1.40%和56.54%。处理A药后14 d和28 d的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81%和79.37%,表明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噻呋酰胺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提高。
2.2 不同处理不同时期病株率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A、B药后28 d的发病率增加值均小于33.87%,尤其是处理A,发病率仅提高了9.25%;处理C和处理E的发病率均提高,其中处理C发病率提高了
92.37%,处理E提高了73.52%。
2.3 对不同处理防效的差异性比较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A、B较处理C、D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表明在推荐剂量下,采用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较采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对纹枯病的控制效果要好。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mL/hm2喷施1次和间隔7 d后再喷施1次对水稻纹枯病均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喷施2 d后检查水稻纹枯病病斑明显抑制,叶片开始发白,表明纹枯病的病原菌已不扩展;喷施1次后,药后7 d水稻纹枯病的病指增加较少,田间株发生率仍有增加;但是间隔7 d后再喷施1次,药后7 d调查发病率无增加,这表明即使在纹枯病的急速扩展期,采用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300 mL/hm2喷施可有效控制纹枯病的发生。
综合试验情况,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在纹枯病发生初期或纹枯病流行期按照300 mL/hm2对水450 kg/hm2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对纹枯病的控制时期能达到28 d。对于纹枯病的急速发病期,可以在第1次施药后间隔7 d再喷施1次,可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6]。
有文献表明,噻呋酰胺是对立枯丝核菌特异性的杀菌剂,同时对小麦纹枯病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为更好地提高该产品在淮安区的使用效果,同时延长该优秀产品的使用寿命,建议合理使用噻呋酰胺,更好地为淮安区农业生产服务。
4 参考文献
[1] 罗文辉,严全胜,张亚平,等.10%井·蜡芽菌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初报[J].中国稻米,2009(4):67-68.
[2] 檀根甲,李辉.水稻纹枯病不同分级标准病情指数间的关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3(3):228-233.
[3] 付佑胜,刘伟中,周长勇,等.噻氟酰胺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71-73
[4] 高家旭,蓝天琼,刘成家,等.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8):135.
[5] 史晓利,刘维红,姚开文,等.20%氟胺·嘧菌酯WG和75%戊唑·嘧菌酯WG对水稻纹枯病防效研究[J].现代农药,2014(3):48-50.
[6] 李广记,朱惠龙,钟秀官,等.微生物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使用方式及防效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5(5):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