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苯醚甲环唑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

2016-11-19杨涛黄晓荣赵伟柳西玉徐万涛谢中卫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粒重小麦产量

杨涛 黄晓荣 赵伟 柳西玉 徐万涛 谢中卫

摘要 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苯醚甲环唑,研究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体含量相对稳定期及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分别延长了2.6~2.9 d和3.2~3.4 d,对光合作用有着积极影响;可增产753.3~942.3 kg/hm2,比对照增产8.79%~12.65%;增产主要贡献是千粒重,千粒重可增加4.1~5.2 g,比对照提高8.79%~12.53%。

关键词 小麦;苯醚甲环唑;光合速率;叶绿体含量;产量;粒重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028-02

茎、叶、穗是小麦主要光合器官,也是产量形成所需干物质的主要来源[1]。叶光合对穗产量的贡献率为37.62%~55.49%,旗叶为13.14%~20.73%[2],茎鞘为15.90%~38.46%[3],穗为13.86%~48.26%[4]。小麦进入灌浆期后,植株各部分生理功能呈逐渐衰败趋势,茎、叶、穗的生理功能及抵抗各种病害的能力均下降,小麦茎、叶、穗的光合作用能力及茎的运输能力下降,影响了小麦生物量的积累,降低了小麦产量。

由于传统的小麦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小麦进入灌浆中后期抗逆能力及光能利用率降低,穗小粒秕,制約了小麦的正常生物量积累,影响了小麦产量的提高。已有研究表明苯醚甲环唑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对水喷施,对小麦保绿防衰增产作用明显[5]。该文以半冬性小麦品种济麦22和弱春性小麦品种新麦21为试验材料,从光合作用角度研究苯醚甲环唑对小麦保绿防衰增产的机理,为生产上应用苯醚甲环唑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2013—2014年度、2014—2015年度分别在临泉县杨桥镇郭沟村万亩示范片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皖北科技创新中心(龙亢农场)试验地进行,试验地肥力中等,按照常规栽培技术种植,各小区土壤肥力和管理措施保持一致。

1.2 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新麦21(临泉县福临种业有限公司,市售),弱春性;济麦22(安徽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中晚熟。

试验药剂:25%苯醚甲环唑乳油(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提供)。

1.3 试验设计

分别于每个品种开花后5、10 d各喷施1次苯醚甲环唑,浓度为有效成分0.25 g/L,药液用量为450 L/hm2,以喷施清水为对照,试验每次于15:00左右进行。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为24 m2(4 m×6 m)。

1.4 试验方法

1.4.1 净光合速率和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测定。采用中国农业大学BAU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闭路系统。叶室CO2浓度为330~350 μL/L,光量子通量密度(PFD)为(1 200±50)μE/m2·s,温度为(25±3)℃。旗叶全展前1周开始,每天测定1次,至成熟为止。根据张荣铣、曹树青等[6-7]的方法,以叶片全展时测定的光合速率为初始光合速率,从叶片全展到光合速率降至初始光合速率的一半时所需的天数定为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

1.4.2 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期测定。叶绿素含量用日产SPAD-502型叶绿素计测定(以SPAD值表示)。根据张荣铣、曹树青等[6-7]的方法,叶片展开时的叶绿素含量为初始叶绿素含量,自叶片全展到叶绿素含量下降至初始叶绿素含量的80%时所需的天数为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期。

1.4.3 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测定。成熟前各小区取2个样点,面积各1 m2,查穗数,换算出单位面积穗数。成熟时收割各小区代表性地块2 m2,脱粒风干后称重,换算出籽粒单产。收获后室内考种获得穗粒数和千粒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喷施苯醚甲环唑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2014年、2015年研究小麦进入灌浆中后期喷施苯醚甲环唑对旗叶中的叶绿体含量相对稳定期及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苯醚甲环唑处理和空白对照处理的叶绿体含量相对稳定期和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和不同品种之间的结果基本一致。对于叶绿体含量相对稳定期,喷施苯醚甲环唑处理为30.8~31.1 d,比空白对照处理(28.1~28.3 d)多2.6~2.9 d。对于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喷施苯醚甲环唑处理为31.6~31.8 d,比空白对照处理(28.3~28.5 d)多3.2~3.4 d。由此表明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苯醚甲环唑能延长旗叶中的叶绿体含量相对稳定期和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对光合作用有着积极影响。

2.2 喷施苯醚甲环唑对产量的影响

2014年、2015年研究了小麦进入灌浆中后期喷施苯醚甲环唑对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见表3、4。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和不同品种喷施苯醚甲环唑处理对产量及其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基本相同。对于籽粒产量,喷施苯醚甲环唑可增产753.3~942.3 kg/hm2,比对照增产8.79%~12.65%。从产量构成要素分析,喷施苯醚甲环唑促使小麦增产的主要贡献是千粒重,千粒重可增加4.1~5.2 g,比对照提高8.79%~12.53%。喷施苯醚甲环唑处理的穗数略有增加,穗粒数略有减少,但与对照相差不大。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试验表明: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苯醚甲环唑,叶绿体含量相对稳定期及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分别延长了2.6~2.9 d和3.2~3.4 d,对光合作用有积极影响。喷施苯醚甲环唑处理可增产753.3~942.3 kg/hm2,比对照增产8.79%~12.65%;增产主要贡献是千粒重,千粒重可增加4.1~5.2 g,比对照提高8.79%~12.53%,而单位面积穗数略有增加,穗粒数略有减少,但与对照相差不大。

3.2 讨论

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菌剂,破坏细胞膜结构与功能,安全性比较高,在小麦中主要用于防治全蚀病、纹枯病、赤霉病、叶锈病、秆锈病、颖枯病等,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近年又发现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苯醚甲环唑具有保绿、防衰作用。该文通过对叶绿体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测定,进一步证实了苯醚甲环唑的保绿、防衰作用。建议加强苯醚甲环唑在小麦上的应用力度,以发挥其保绿、防衰作用。

4 参考文献

[1] 李秀菊,职明星,石晓华,等.小麦穗光合对不同花位籽粒及颖壳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6,26(5):146.

[2] 谢连杰,田奇卓,李娜娜,等.冬小麦开花期光合源构成及其对穗粒重的贡献[J].华北农学报,2008(1):93.

[3] 王超,田纪春,钱兆国,等.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不同光合器官与子粒产量的关系[J].山东农业科学,2011(3):25-29.

[4] 田纪春,王延训,唐绍磊,等.不同类型超级小麦不同光合器官与籽粒产量的关系[J].山东农业科学,2005(4):12-14.

[5] 赵伟.小麦灌浆中后期保绿延衰增产集成技术田间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3/4):27-29.

[6] 张荣铣,程在全.关于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的初步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1992,15(增刊1):75-86.

[7] 曹树青,赵永强,温家立,等.高产小麦旗叶光合作用及与籽粒灌浆进程关系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0,33(6):19-25.

猜你喜欢

粒重小麦产量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叶位叶片对两系超级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影响
2018年大豆粒重低于常年的原因分析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玉米专用缓释肥料应用效果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