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人祸与治乱盛衰的关联性分析
2016-11-19陈彦良
文化纵横 2016年4期
自古以来,水旱灾荒、气候变化就与世运兴衰、王朝治乱相互联动、交互影响,一方面,自然环境剧烈变动所造成的社会/心理冲击,是诱发、激化社会政治动荡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战争、苛政以及贪官污吏都是致使灾荒发生的因素。这就引出一个问题:何为天灾?何为人祸?天灾与人祸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特别是近年来中国自然环境的情势严峻,对上述问题的解析因而更具现实意义。近期台湾学者陈彦良以汉代灾害史及其与治乱兴衰的关系为切入点,对此议题提出了一个可能的答案:在传统社会中,个体或群体对于自然灾害,都具备一定的应变经验及能力;反而对于苛政、蠢弊的吏治和战争等人为造成的祸害,对抗能力有限。而不论天灾抑或人祸,当人们无法承受磨难的挑战,若非选择死守,可能只有加入盗贼或流亡一途。但如此,则将加深社会经济及政治危机,造成不断地恶性循环。与此同时,陈还比较了两汉各期灾荒发生频率,并对照两汉四百年的朝代兴衰,尤其是同样面临严重灾荒的西汉文景、东汉和熹和汉武帝、王莽、东汉桓灵时期,发现统治者应变的活力与能力,以及各朝政治经济政策息息相关,这些政策,不仅限于政府事后被动地赈灾、放贷、免赋、或是口惠而实不至的诏书。而应从改善朝政之清浊、整饬吏治做起,以固本培元的方式,切实做到经济权利之放让、人民生计之尊重,以保障农、工、商、渔、牧等百业的开放发展。如此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环境危机的恶化,确保政权的稳固。
《治大历史学报》201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