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山东省东营市“三支一扶”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因素

2016-11-19商晓冰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本土化

商晓冰

【摘 要】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新农村建设成为全中国的历史性任务。农村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输入,政府“三支一扶”计划的开展有效的为基层建设吸引高等教育人才。三支一扶计划开展10年来,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发挥了哪些作用?如何提高此类人才的地方贡献?本文结合作者在东营市亲身参与“三支一扶”的工作经验,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因素。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三支一扶;本土化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新农村建设成为全中国的历史性任务。农村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而是社会文明整体的进步。而农村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输入,政府“三支一扶”计划的开展有效的为基层建设吸引了大批高等教育人才。三支一扶计划开展10年来,不断的有毕业生走进基层。但是在具体工作层面,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发挥了哪些作用?如何提高此类人才的地方贡献?本文结合作者在东营市亲身参与“三支一扶”的工作经验,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因素。

一、三支一扶计划背景分析

为了给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单位落实就业问题提供具体的指导和保障,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2006年颁布关于“三支一扶”的通知,鼓励毕业学生到基层支教、支农、支持医疗事业,以及参与扶贫工作。每年招募大约2万名毕业生,进入基层开展为期两年的服务,政府提供生活补贴以及就业手续。在服务期满后,参与的毕业生自主择业,并享受相关的就业优惠政策。

多年的实践工作已经证明,开展“三支一扶”计划,能够通过人才输入促进农村发展从缩短城乡差距;更可以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培养了毕业生的综合能力。

但是“三支一扶”计划开展10多年来,也具体政策落实层面也出现了新的挑战。例如参与毕业生目的功利化,自身文化和能力多元化,而三支一扶在执行中重招募轻培训等问题,都影响着每一名毕业生在基层的作用发挥。

(一)毕业生在基层社区工作的作用

结合作者,作为国家“三支一扶”计划的参与者,在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东城街道辽河社区工作经验,分析毕业生在基层社区如何发挥作用,贡献于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

首先,毕业生能够较快的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效的补充了基层工作中的信息化任务。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的促进工作效率,但是基层的本地工作人员,往往因为年龄和工作习惯等原因,而对计算机使用不熟悉,例如做表、报告、以及制作PPT。但是这几项工作确实基层社区在管理计划生育、党建、民政救助等日常工作中必须使用的。这时,高校毕业生可以很快的上手工作,比如熟练的制作报表,编辑报告、通知、海报,制作PPT等,从而提高基层社区工作效率,减轻领导和同事的工作负担。

其次,高校毕业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和参与精神,能够活跃基层工作氛围。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向一张白纸一样,对社会充满好奇和新鲜感,愿意学习和参与。因此,基层社区可以通过引入“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利用大学生的活力与工作参与热情,调动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活跃办公室氛围。

第三,高校毕业生在信息收集处理上,更具能发挥工作优势。90后的大学毕业生,从小生活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能够熟练的进行网络检索和信息分享。这些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有助于推进农村信息化发展,例如农村品信息的汇总发布,市场需求信息的整理,以及发现先进农业技术等。与外界信息的高度接轨,有助于毕业生在公共事务讨论中发挥出更多贡献,例如提供新鲜的思路或其他地方的做法等。

以上是“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给基层新农村建设的积极贡献。当然,身为毕业生,难免稚嫩和缺乏经验。这是需要毕业生自己主动学习以及时间的积累。

(二)影响毕业生在基层工作中发挥作用的因素分析

如上文所说,虽然“三支一扶”计划的高校毕业生在基层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整体上值得肯定,但是如何更好的发挥作用仍然面临挑战。结合作者在在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东城街道辽河社区工作经验,尝试分析出以下影响毕业生发挥作用的因素。

首先是高校毕业生进入基层后的快速本土化问题。“三支一扶”的毕业生很多都不是本地人,即使是本地人,也因为一直在校园而不了解基层工作,更不了解农村工作。当毕业生不了解农村工作时,难免会出现工作使不上劲,或者工作中感到落差,既影响大学生工作积极性,也妨碍了起才能的发挥。对此,毕业生本人和接收单位应该一起努力,让毕业生在到岗的半年内迅速本土化。

对“三支一扶”毕业生的培训跟踪工作应该落到实处。作为人才引进,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工作效果如何,遇到哪些困难,对这些信息的持续跟踪才有利于支持毕业生高质量的完成两年的服务期。因此,本文建议,首先应该加大对“三支一扶”毕业生的培训,培训包括基层工作内容、国家政策认知以及工作和沟通技能,帮助毕业生迅速摆脱学生气,建立职业素养。第二,应该由专门的部门对“三支一扶”的毕业生进行定期的跟踪评估,例如每年度的评估,评估来自其主要领导和群众代表。评估的目的不仅仅是监督和鞭策,更多的是促进毕业生思考和改善工作。而评估记录,也可以作为“三支一扶”结束后,享受相关就业优惠的凭证之一。有了培训和评估体系,对于有突出贡献的毕业生,还可以给与名誉以及就业优惠方面的奖励。

二、结论

“三支一扶”计划执行10年来,数十万的大学生进入基层,参与到新农村建设的洪流中。该计划通过引进人才,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起积极贡献值得肯定。然而在具体工作层面,本文认为应该毕业生和接受单位应该共同促进引进人才本土化,并建立针对“三支一扶”毕业生的培训和评估体系,才能更有效的发挥高校毕业生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骆文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个体障碍因素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04)

[2]杨广明.充分发挥“三支一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农场经济管理.2008(04)

[1]郑江平,许长荣,张哲.影响上海市“三支一扶”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因素[J].上海农业学报.2012(04)

猜你喜欢

新农村建设本土化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论法律赋能诊所教育的本土化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