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国情研究人员的国际科研产出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6-11-19刘艳华华薇娜常李艳

现代情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

刘艳华 华薇娜 常李艳

〔摘 要〕通过对12位研究型高校图情学院科研人员的半结构化访谈,发现国际科研产出可划分为国际科研行为和国际科研成果二维结构,一般而言二者是正相关关系,并确定了行为和成果类型。影响研究人员国际科研产出的因素包括个体层面的自我效能感和结果预期因素以及组织环境层面因素,除已有研究中大部分影响教师科研绩效的因素得到访谈学者认可外,访谈亦得出一些新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图书情报学;国际科研产出;半结构化访谈;自我效能感;结果预期;组织环境因素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4.029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4-0151-05

〔Abstract〕Based on th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of 12 researchers from one of Chinese doctorate-granting LIS schools and departments,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utput of researchers could be devided into two variables,namely international research behavior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chievement.Generally speaking,international research behavior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chievement.Also,types of international research behavior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achievement were discussed in this study.This paper also concluded factors which affect researchers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utput.Affecting factors could be devided into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researchers in terms of their self-efficacy and outcome expectations and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Most of the factors which were confirmed to affect teachers performance in existing studies were also accepted by 12 researchers.Besides,this exploring study also obtained some new affecting factors.

〔Key words〕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international research output;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self-efficacy;output expectations;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高校研究人员的科研产出及其影响因素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也相继出现[1-10]。纵观学者对高校研究人员科研产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大多数学者对研究人员(包括教师、博士生、科技工作者等)科研产出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和组织环境因素两个方面达成了共识,但是对科研产出的构成和各影响因素的认识上却各不相同。同时,国内学者在研究科研产出的影响因素时所考察的科研产出测度题项不区分国内和国际成果,相对于图情学科研究人员来说,大部分学者的国内成果都远远高于国际成果,因而同时以国内和国际成果作为科研产出的测度题项所得出的结论并不一定适用于提高研究人员的国际科研产出。另外,绝大部分已有研究未考虑学科特色,单独以图情领域研究人员为对象研究其科研产出及影响因素的成果较少。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国内本学科的实际情况,旨在调研作为作者身份的图情领域研究人员对国际科研产出的维度划分、具体类型及影响其科研产出因素的看法。具体而言,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有:

(1)探讨图情学科研究人员国际科研产出的维度划分和具体类型(测度题项)。

(2)从个人自我效能感、结果预期和环境感知角度探讨影响图情学科研究人员国际科研产出的具体因素。

1 访谈设计

1.1 访谈方法

基于本文的访谈目的,笔者在设计访谈时采用了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每位访谈对象的访谈时间在40分钟左右,个别深入交谈达到1个小时,访谈过程中依据访谈大纲,根据受访者的回答,及时对访谈备选提问进行修改。访谈主要有两个大的主题,每个大的主题下面还有次级主题,并给出了各次级主题下的备选提问,提出备选提问的次序在访谈中主要根据被访者的陈述灵活掌控。在受访者对次级主题的叙述结束后,依据备选提问追加次级主题的提问,如若某一备选提问有连续3位受访者对其持否定意见,则在对下一位受访者进行访谈时将该备选提问删除;若在访谈过程中一位受访者提出了不同于备选提问的意见,则在后续的访谈过程中将此问题添加进备选提问,直至第11和第12位受访者,对访谈的问题及备选提问无新的删减或添加意见。访谈结束后,向受访学者表示感谢,保证访谈内容会以匿名的形式出现在研究中,不会带给他们负面效应,同时请他们简要谈谈对本研究的感受和建议。

1.2 访谈样本

访谈样本以图情学科的在读博士生(含全职和在职)和教师为研究对象,选择访谈对象的标准是:均有外文文献发表,并且以具有国外交流访学经历的学者为主,原因是具有国外交流访学经历的学者对本学科的国际化情况了解更为透彻,而且对影响研究人员国际科研产出的因素也更为了解,同时兼顾少量未有国外留学经历,但有国际科研成果的部分学者,少部分人员虽无SCIE/SSCI/A&HCI论文,但有其他类型成果产出。具体访谈样本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选择:选取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编辑出版(出版发行)等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在年龄和职称/身份的选择上也充分考虑到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兼顾不同性别的学者。由于地理位置限制,笔者选取某一研究型高校图书情报院系12位符合要求的学者为此次访谈的样本,其中教师8位,博士生4位。对于部分学者,在访谈前将访谈提纲以及本次调查的意义与目的以电子邮件的方式提前告知被调查者,以便得到被调查者的许可并使其有所准备。访谈样本的具体特征如表1:

1.3 访谈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

访谈资料收集方法以访谈录音为主,辅以访谈中所记录的笔记。在访谈开始时征求被访者的意见,保证录音仅供本研究使用,取得受访者同意后,采用录音的方式对访谈资料进行记录;在访谈过程中,简要记录被访者的回答、反应及出现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及时调整访谈策略;访谈结束后,结合访谈笔记,将访谈内容逐字誊写为录音稿,反复聆听录音并校对,形成访谈资料的文字稿,用以后续分析。

访谈资料的分析方法采用类属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由于本研究的访谈提纲是在前期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完成的,因此笔者首先采用类属分析法,根据访谈提纲将所有的材料分为三类大的主题,按照大主题将访谈资料分割成块;然后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每一个大主题的内容进行逐字逐行地解读,从原始访谈资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单元分门别类地归纳整理,最终形成访谈研究结果[11]。

2 访谈结果

2.1 研究人员国际科研产出的维度及类型分析

首先,在讨论到国际科研成果时,部分学者认为国际科研成果不仅仅是用外文发表,用中文发表的成果也可能是国际科研成果。如第6位学者认为“判断科研成果是否是国际科研成果,不能纯粹用语言来区分,主要看几个方面:(1)研究对象是不是国际学术问题,若所研究的对象在国际上不受关注,也没有意义,那即使在国外期刊上发表也不代表就是国际科研成果;(2)所得到的研究成果是否被国际学术界借鉴,比如说一篇学术论文、一些设备或者一些发明专利,若被国际学术界所引用或者说被转化为工具或产品等,就可以称为国际科研成果;(3)科研活动圈子是否是国际化的,若活动圈子只在一个区域内,比如说只在中国,那么相应的知识分享对象也只在一个圈子内,我觉得这也不算是国际化”。无独有偶,第九位学者也认为“判断科研成果是否是国际科研成果,要看成果的实质,是否是国际领先的成果,若是,则即使是用中文发表,也是国际科研成果”。对此,笔者在访谈过程中表示了对两位学者看法的认同,但也提出了笔者的顾虑,即若根据科研成果的实质来判断是否是国际科研成果,统计国际科研成果的难度将大大加大,这超出了笔者现有能力的范围,通过相互沟通,最终双方认可在现有条件下,笔者可以使用外文成果来表征本领域的国际科研成果。除此之外,其他学者在访谈过程中并未对将国际科研成果视为外文科研成果表示异议,如第10位学者认为“我们是需要鼓励国内图书馆、情报和档案的学者发表外文文献的,因为图情档这个学科和文史哲还不一样,它不像文史哲的本土性更强一点,它还是应该和国际上接轨的,是可以比较的”。

在谈到国际科研成果的类型时,受访的12位学者一致认为“外文专著”、“SCIE/SSCI/A&HCI论文”、“其他国际性学术论文(除了SCIE/SSCI/A&HCI论文、EI论文外的其他国际期刊论文或国际会议论文)”是国际科研成果的主要类型,而对“EI论文”是否可以作为本学科国际科研成果的类型则存在一定争议。少部分学者认为目前国内所召开EI会议的论文已不具有评价的意义,也不宜作为国际科研成果的类型之一,如“国内召开的EI会议论文自身而言是不提倡再发了,当然也不排除好的,但是当EI要求4页纸或者是中文也收录的话就一律没有意义了,相对于你这篇文章来说,EI论文作为一个评价指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同时也有部分学者认为EI论文可以作为国际科研成果评价的指标,如“EI也有一个收录标准,它能保证国内的论文被收录进去,说明已经达到了它的标准,是可以作为国际科研成果的一个评价指标的”;大部分学者认为虽然EI论文的质量良莠不齐,但是毫无疑问是国际科研成果的一种类型,不过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可能远远不如其他类型的科研成果,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可能也远远不如其他类型的研究成果,因此在处理时要区别对待。如“SCIE、SSCI、A&HC、EI期刊论文、其他国际性学术论文等都应该是国际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但是是有差别的,尤其是现在EI论文太泛滥,IEEE的会议在国内已经不具备评价的意义,而且干扰了真正的科研成果数据,应该分门别类地讨论”;“国际和国内对会议论文的看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国际上是很看重EI论文等会议论文的,虽然目前国内的EI会议使得有价值的论文被一些低质量的论文淹没了,然而若认为EI论文不是国际科研成果的话,就不符合国际同行的惯例,因为国际同行还是很看重国际会议论文的,所以我觉得在处理时可以赋一个较低的权重,这样是合理的”。除了对笔者访谈提纲中所列4类成果的讨论,在谈论到还有哪些成果可以被认为是我国图书情报学的国际科研成果时,部分学者认为发表在国内外文刊物如《中国文献情报》英文刊上的论文、被翻译成外文发表的论文(如《中国图书馆学报》英文年刊上的论文)、外文形式的非正式文献(如国际学术交流的PPT,发表在报纸杂志上的文章、科技报告、内部资料等)以及外文形式的有形成果(如开源软件、专利、分析工具、图形、设计等)也都是国际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

在讨论到国际科研行为时,12位学者一致认为“举办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主持或参加国际科研项目”、“出国交流学习”、“参加国际学术组织”等是国际科研行为的主要形式,在对前3位学者的访谈过程中,受访者一致认为“在国际科研活动上所花费的时间”不能算是国际科研行为的表现形式,故笔者在后续的访谈中,将此项从访谈大纲中剔除。另外,大多数学者认为笔者在访谈大纲中所列出的“往国外英文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投稿”不能作为国际科研行为的表现形式,如“若把往国外英文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投稿看做行为的话,这个行为跟其他国际性行为是没有相关性的,个人认为投稿是一个结果,而不是行为,不能列为国际科研行为,投稿只是努力的一个方向”。因此,笔者在后续的分析汇总中未将此项列入访谈分析结果。除了以上笔者大纲中所列出来与学者讨论的科研行为表现形式外,还有学者提出“跟国外学者合作发表学术论文”、“被邀请作为国际学术会议的发言人”以及“被邀请作为国际学术期刊或境外学术会议的论文评审专家”也是国际科研行为的表现形式。如“我们现在也鼓励老师和国外学者合作,比如跟国外学者合作科研项目、合作发表文献等,个人觉得这个还是比较重要的国际科研行为表现形式”;同时有学者认为“被邀请作为国际学术会议的发言人”需要从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中单列出来,作为国际科研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作为国际期刊的评审也是国际科研行为的表现形式,投文章跟审文章是不一样的,审稿人起到的是把关作用”。

关于国际科研行为和国际科研成果之间的关系,12位受访者一致认为二者之间是有关系的,虽说国际科研行为不一定会产生国际科研成果,但是一般而言二者是正相关的关系,同时大部分学者也认同国际科研行为和国际科研成果是国际科研产出的两个维度。如“国际科研产出的概念是很大的,甚至开的国际会议都可以看做是国际科研产出”;“科研行为和科研行为的成果两者是不能剥离开来的,从学术的角度上来说,科研行为也可看做是一种产出”;“国际行为参与度高可能国际科研成果也多,前者对后者有一个正向的促进作用”;“同意从学术的角度上讲,国际科研行为和国际科研成果二者是国际科研产出的两个维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结果,但是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有行为不一定就有成果产出”。

2.2 研究人员国际科研产出的个体层面因素分析

在讨论到有哪些个人层面的因素会促使研究人员愿意发表国际科研成果时,受访者较多从国际科研成果可能带给科研人员何种结果的角度来讨论相关因素,又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对非功利性的个体内在需要满足的追求,如个体的科研兴趣、成就感和满足感、科研能力和英语能力的体现、期望对社会有用以及作为学者的学术责任感和使命感等因素;另一方面是基于国内现行的政策,认为一些外在的奖励、认同等功利性的因素是促使科研人员愿意发表国际科研成果的主要原因,如获得金钱的奖励、教师的职称晋升、博士生的就业、科研项目的申请、教师的绩效考核、同行的认可以及对学术声誉的追求等。 如“我想作为一个学者,愿意发表国际科研成果或者产生国际科研行为的原因不外乎两点:最高的一点是专心致志地贡献于学术,如果学者没有这个理念,对学术没有兴趣的话做学术是不可能的,这个是价值观层面上的,是非功利性的因素;第二是制度层面上的,一个人采取一种行为就往往希望有一个预期的结果出来,这个行为的产生一定是在一个架构中间,在这个架构中只要有一个行为就一定会有结果,如发一篇SSCI论文会有一个结果,比如有助于职业发展、有奖励等,可以认为是功利性的因素,功利性的因素主要就是成名、评职称、拿项目、获得经济报酬等”;“从个人层面上来说促使研究人员愿意发表国际科研成果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兴趣;另外一个就是责任感。但是在大科学时代,在有功利性评价时,研究人员发表国际科研成果时也有一些功利性的因素在里边”;“从个体因素来说,如果想要被国际同行认可,就不能局限在一个地方,是肯定要发英文的;从另一个层次来看,现行的学术评价机制对发表国际科研成果是肯定有影响的,现有的评价机制考核时要求我必须发中文,那我也没办法,就只能发中文”;“科研政策如管理政策、科研评价、发表论文有奖励、评职称有帮助、申请课题有奖励等都会促使我愿意去发表国际科研成果”。

另外在讨论到研究人员发表国际科研成果所应具备的能力时,受访者首先谈到的是研究人员的科研能力,无论是发表国内科研成果还是国际科研成果,科研能力都是研究人员生存的基础,如“科研能力是研究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如果科研能力弱的话在国内就很难生存下去,更别提国外了”。其次谈到的就是英语水平,如“发表国际科研成果对研究人员的英语水平要求太高了,我觉得我都不能完全胜任”;“发表国际科研成果需具备两方面的能力:英语水平和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受访者对研究人员需要具备的科研能力和英语能力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认为这两方面的能力可以细化为掌握本领域的国际最新学术动向、获得和阅读外文文献、熟悉外文文献撰写的研究思路、掌握合适的研究方法以及完成外文文献的写作等。如“对于想发表国际科研成果的研究人员来说,专业的国际视野很重要,这也可以理解为是否能容易地掌握国际学术动向”;“是否能掌握国际学术动向其背后实际上跟能力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占有的文献量、科研的素养、前期的积累、科研洞察力等”;“对研究人员来说,第一个需要具备的肯定是专业技能,要有做研究的能力,落到实处就是研究方法、数据获取、对理论的构建等”;“科研人员的基本素质如获取国外文献的能力、研究的基础、跟国外的交流程度等是很重要的,其次就是研究水平,如研究思路是否跟国际接轨,研究方法是否合理等”。受访者还提出学者的交际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包括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以及拥有科研团队外能开展学术讨论并提供帮助的国内外同行或朋友,如“我觉得由于语言上的障碍、地域上的距离等问题,国内学术圈在跟国际同行的交流上,特别是在融入国际学术圈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障碍,这时能不能建立一些交流渠道,比如个人的协调能力、交际能力等对个人学术影响力的建立是很重要的,这也可以说是与国际同行的交流能力”;“研究人员在从事英文学术写作时,有英语母语国家的朋友,或者说至少在国外有过留学经历的人帮忙修改的话会好很多”。除此之外,有受访者在谈到研究人员发表国际科研成果的阻碍因素时提出是否熟悉外文文献投稿的整个流程也会影响研究人员的国际科研成果产出,如“发表外文的整个流程国内都不是很熟悉,也就是说规则不熟悉;也即国内学者对新的交流模式不大了解,对发表外文的流程不熟悉,这也会使得研究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不愿意去发表国际核心科研文献”。

2.3 研究人员国际科研产出的组织环境层面因素分析 在讨论到从组织环境层面看哪些因素会有助于研究人员发表国际科研成果时,学者们讨论最多的是政策导向对国际科研产出的影响,认为现有的科研评价政策不仅会设置一系列的金钱奖励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发表国际科研成果,同时在绩效考核、职称评审、高校招聘、科研课题评审等方面也较为看重国际科研成果,这些成为驱使研究人员发表国际科研成果的直接因素。如“最重要的因素是研究人员所接收到的要求,肯定跟要求有关,跟绩效有关系,跟个人的评价有关系,若无评价要求,可能是不考虑的,因为发表一篇国际论文的任务量还是很大的”;“经济刺激可以挤出所有的外在动机,马克思说当利益达到300%时,就可以为其断头了,所以说经济的激励是很重要的”;“各种评价体制,毕业、评职称之类的都很看重国际科研成果,所以说这会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受访人员所讨论到的另一类主要因素是高校或院系的国际化氛围,受访人员认为研究人员所在学校或院系明确的国际化目标、浓厚的国际化学术氛围、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以及所在院系经常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邀请国际学者开展学术讲座等是促使研究人员发表国际科研成果的重要条件。“学术氛围虽然未必能够直接影响研究人员发表国际科研成果,但是其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比如你身边所有人都在发表国际科研成果的话,对个人还是有影响的”;“组织文化对国际科研产出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有国际化的目标,必须是iSchool成员,有很浓厚的国际学术氛围”;“要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允许失败,明智的管理者支持应用创新,但是如果大家能做原创性的东西,一定要给充足的条件,让他去做原创性的东西”。受访者对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和邀请国际学者开展学术讲座等对研究人员国际科研产出的影响作用持不同意见,有的受访者认为“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和邀请国际学者开展学术讲座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是我们一开始打开国际视野的一个最有效的,可以称为捷径的途径”,“经常邀请国际学者开展学术讲座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研究人员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重要的一点在于对国际专家的遴选,能做到请好的专家,帮助则非常大”;而有的受访者则认为“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可以帮助学院提升知名度,但是对科研人员来说起不到太大的作用”,“邀请国际学者开展学术讲座对研究人员发表国际科研成果的帮助不是很大”。

在访谈过程中,笔者发现研究人员所在学校或院系丰富的图书馆资源、充足的科研经费、便利的科研场所和设施、为研究人员参加境外学术会议或境外交流(访学)提供资助等资源支持性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研究人员发表国际科研成果。“作为一个学校,首先图书资源要丰富,要购买外文期刊、数据库等,这样研究人员才会有条件去创作成果”;“足够的支撑对科研产出是很重要的,不仅仅是学术资源的保障,还要有充足的经费”;“科研场所、科研设施也很重要,如果说一个教授没有一个办公室,那这个很难说是一个国际化的科研机构”;“如参加国际会议和出国交流学习能获得一定的资金资助,对学者的国际科研产出还是有很大帮助的”;“比如说老师课题比较少,经费没有,而跟国际交流比较多,如果说这时候学校或者院系给他一定资金支持的话,尤其是年轻老师,他的发展可能会更快一点”。除此之外,有学者认为开设一些相关的专业课程,如国际科研论文写作与发表课程及研究方法课程等对研究人员发表国际科研成果是非常有帮助的,笔者在后续的访谈中也将这一问题跟受访者进行了探讨,有的学者持同意意见,如“如果开设一些专业课程讲授如何撰写及发表国际核心科研文献的话,效果应该会是很明显的,因为相对于刚起步的研究人员来说还是需要一些训练和讲解的”。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开设专业课程讲授如何撰写及发表国际核心科研文献的作用是微乎其微、几乎没有的,如果是针对本专业还有一定的价值,如果泛泛而谈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但是针对本专业还是有方向选择的问题,如果说教别人如何写论文,还不如说教别人研究方法,还不如开设如何去学习研究方法的课程,个人觉得是很有必要去掌握一到两门研究方法的”。

在谈到高校或学院的管理时,受访者认为合理的工作/上课时间安排、独立不受行政干预的学术环境以及科研信息传达的通畅有效等学校或院系提供的管理支持性因素有助于研究人员的国际科研产出。如“对于科研人员的管理当然有很大的影响,管理不能太死板,科研人员在一个宽松的、自由的、放松的条件下才会产生好的成果”;“科研人员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这个当然很重要;不能让科研人员上很多课,这对科研会有很大的影响”;“及时了解相关的学术信息对研究人员发表国际科研成果是非常重要的,学校或学院相关科研信息传达的及时准确对研究人员的科研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在谈到团队因素时,学者认为团队对科研产出的作用是很大的,如“最好是有一个有效的团队,因为现在人文社会学科基本上跨学科的比较多,尤其做国际性文章,很难一个人去完成”。在团队因素中,团队学术带头人的作用无疑是最大的,如“现代学术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产业,这个产业就像商业领域一样,一个高产的员工和一个高明的产业领导人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的学者中也分这两大类,团队带头人的作用就是很大的。一个教研室的产出和团队带头人的领导力、领导技巧、战略思想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团队不断有成果,有的团队从来没有,这和带头人很有关系”。在谈到团队带头人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特性时,学者们认为“有效的团队管理能力,具有紧跟、吻合、引导国际动向的意识是团队带头人所需具备最主要的特性,而个人道德、进取精神、科研能力等则是团队带头人作为团队的领导所必备的一些东西”。有的学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团队带头人所应该具备的特性,如“第一,从软的方面来说,也就是团队带头人的个性、道德等,如果说这个人很斤斤计较的,很自私,下面就没人愿意给他干,任何一个团队带头人的道德因素都很重要;第二就是团队带头人所具备的领导力和领导技巧,是否会管理一个团队对团队成员的科研产出影响是很大的;第三是资源,也即团队带头人是否具备这样的资源,比如是否有经费的支撑、是否有国际交流渠道、是否和国际上的学术机构有联系等”。总的来说,学术带头人的学术严谨性、学术视野、进取精神,团队学术带头人所拥有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程度、对团队成员发表国际科研成果的支持和鼓励、为团队成员推荐外文文献、提供建设性的指导和建议、征求并认真考虑团队成员的意见等对研究人员的国际科研产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 结 论

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和对访谈资料的内容分析,本研究在对图情学科国际科研产出的维度划分和类型、影响研究人员国际科研产出的因素等方面得出以下几个基本结论:

(1)国际科研产出的二维结构得到访谈对象的一致认同,可划分为国际科研行为和国际科研成果,一般而言二者是正相关关系;受访者对国际科研行为和国际科研成果的部分类型认识略有差异。

(2)受访者一致认同笔者从个体层面的自我效能感和结果预期以及对所在环境的感知这一角度讨论研究人员国际科研产出的影响因素,但不同受访者对影响研究人员国际科研产出诸多因素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定性研究可以发现,已有研究中大部分影响教师科研绩效的因素也对研究人员的国际科研产出有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1]Al-Ghamdi,A.S.A..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search and publication productivity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faculty in Saudi-Arabian universities[D].Florida: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2002.

[2]Bland,C.J.,Center,B.A.,Finstad,D.A.,et al.A theoretical,practical,predictive model of faculty and department research productivity[J].Academic Medicine,2005,80(3):225-237.

[3]梁爽.高校组织气氛对教师科研绩效的影响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4]古继宝,蔺玉,张淑林.顶尖博士生科研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27(11):1692-1699.

[5]张廷君.科技工作者三维绩效系统激励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6]Costas,R.,van Leeuwen,T.N.,Bordons,M.A bibliometric classificatory approach for the study and assessment of research performance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the effects of age on productivity and impact[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61(8):1564-1581.

[7]谷志远.高校青年教师学术产出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个性特征和机构因素的差异分析[J].高校探索,2011,22(1):129-136.

[8]Hedjazi,Y.,Behravan,J..Study of factors influencing research productivity of agriculture faculty members in Iran[J].Higher Education: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Planning,2011,62(5):635-647.

[9]黄文敏.高校教师学术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西高校的调查[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

[10]Bentley,P.Gender differences and factors affecting publication productivity among Australian university academics[J].Journal of Sociology,2012,48(1):85-103.

[1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本文责任编辑:孙国雷)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感
我国研究型高校图书情报院系研究人员国际科研产出的影响因素研究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浅论中职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财会人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管理建议研究
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提升
初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
提升高职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