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分析
2016-11-19代碧波
代碧波
摘要:随着黑龙江省“五大规划”“十大重点产业”的出台,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模式各具特色,经济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但由于传统观念、经济结构和政策体制等因素影响,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与其他省份相比差距较大,通过深度谋划、突出重点和制度创新等措施打造增长极,加快黑龙江省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基本态势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4-0048-03
随着黑龙江省有关县域经济结构调整、政策松绑、资金鼓励、项目扶持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各县(市)围绕全省“五大规划”“十大重点产业”,着力发展县域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县域主导产业,县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
一、黑龙江省县域的基本状况
黑龙江省县域单位数量众多,土地面积辽阔,人口基数较大,生态环境良好,县域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潜力巨大,在黑龙江省、东北三省乃至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表1所示)。
二、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一)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1经济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黑龙江省县域GDP为672542亿元,年增长率为126%,增长幅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县域GDP占黑龙江省GDP的4683%,同比增长464个百分点。地区GDP超过100亿元的县(市)达到24个,占全省县域总数的3754%, 同比增长472个百分点,其中GDP超过300亿元的有4个县(市):肇东49945亿元、双城42892亿元、安达38003亿元、五常32125亿元。县域人均GDP为297万元,年增长率为1531%,增长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
2投资总额不断增加。黑龙江省各县(市)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比较优势,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产业项目建设,投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2013年,黑龙江省县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5123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3914%,同比增长2634%,比全省平均投资增长率高773个百分点。全省县域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亿元的有15个县(市),其中双城、海林、安达、肇东、宾县和宁安6县(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均超过150亿元。
3消费市场较为平稳。2013年,黑龙江省64个县(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173442亿元,同比增长1514%,占全省总额的2791%,增幅高出全国132个百分点。全省县域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65693元,高于全国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县(市)有27个,其中绥芬河、安达、通江、尚志和抚远等县(市)的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省县域排名中名列前茅。
(二)经济发展模式各具特色
1中心城市依托型。五常市在“十二五”时期就提出了“依托哈尔滨,建设新五常”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依托哈尔滨中心城市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不断调整经济发展重点,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从一个大米种植农业县发展成为一个新型工业化城市。2013年,五常市投资总额为18645亿元,落户项目超过100个,实现工业总产值11243亿元,同比增长2513%;上缴利税618亿元,同比增长4631%。肇东市借助哈尔滨“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产业发展战略,围绕哈尔滨打造城市圈经济,努力打造绿色食品、现代物流、生物医药等十大产业。2013年,肇东市生产总值达到44941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2649亿元,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工业经济稳居黑龙江省县域第一位。
2口岸经济带动型。2015年,“一带一路”“龙江丝路带”成为全国、全球的经济热点词汇。作为黑龙江省重要的对俄沿边口岸城市、位居中俄朝三角交界地带中心的东宁,当仁不让地成为“龙江丝路带”的“桥头堡”和“枢纽站”,责无旁贷地扛起全面对接“龙江丝路带”发展战略的大旗,为推动全省对俄经贸、全县开放型经济升级发展,当好遇路先行、逢山开路、逢水搭桥的急先锋。东宁县抓住中俄经贸合作的新优势,产业合作不断转型升级,在俄罗斯相继建立了6个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3175亿元,有木材、光伏发电、互感器等50余家企业先后入驻。东宁首创了连锁加工模式,重点打造能源矿产、跨境连锁经营、绿色有机食品三大国际产业集群。依靠口岸经济的带动,绥芬河、东宁和同江三县(市)每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30亿美元以上。
3园区建设引擎型。肇州工业园区组建于2010年,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先后入驻广东百森、长春皓月、江苏雨润、山东六和、对青鹅业和天津中升等项目59个,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依托县内及周边丰富的农畜产品资源和地处哈大齐、哈大长15小时黄金经济圈的区位优势,以多家龙头企业为基础,初步形成了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绿色食品和生物科技等主导产业。目前园区入驻企业已具备年20万头肉牛、100万头生猪、100万只肉羊、3000万只肉鸡、500万只商品鹅屠宰和100万吨玉米及杂粮加工的生产能力。近三年,肇州工业园区先后晋升省级工业园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园区项目全部投产,每年可实现销售总额30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12亿元以上。
4借势造势拉动型。绥棱市在地域优势和资源特色均不明显的条件下,依托牡丹江、绥芬河、东宁、虎林、密山和吉林珲春口岸的地域和资源优势,大力打造绥穆经济一体化、绥穆新城和一区三城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借助口岸,连接俄罗斯”的独特发展之路。绥棱市以食品、木材、建材和纺织服装加工为主导产业,遵循着“经济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思路,打造中俄进出口加工基地,实现县域经济新的发展模式。2013年,绥棱市GDP达到16543亿元,进出口总额达25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9612%。
5特色资源主导型。有着“天府之城、湿地之都、煤电基地、北国粮仓”美誉的宝清县,依托煤电资源和农畜产品等特色资源的县域优势,以聚集企业、优化产业布局为主线,大力加快重点产业的建设和布局,逐步形成了以煤电化和绿色食品为主导产业的特色现代化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加速了宝清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逐步从资源大县向经济大县迈进。截至2015年末,已引进鸿源煤业、双柳煤矿、双大煤矿、万昌煤矿等16家煤炭生产企业,其中神华集团煤炭开采及坑口电站项目已完成投资近50亿元。引进的台湾谢氏食品有限公司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唯一的台资企业,总投资366亿元,2018年前将在宝清开发区分三期建设8个新型食品加工厂,进一步延伸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
(三)经济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黑龙江县域经济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2013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311:358:332调整为300:360:34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下降1个百分点、上升02个百分点、上升09个百分点。全省县域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70%。其中,21个县(市)GDP总量高于全省县域平均GDP总量。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体系(如表2所示)。
表22013年黑龙江省各县(市)主导产业比较主导产业县(市)名称及比例以第一产业为主导
(产业比例)饶河(656%)、抚远(598%)、逊克(581%)、五大连池(571%)、呼玛(571%)、望奎(567%)、嘉荫(565%)、绥棱(561%)、海伦(514%)、塔河(511%)以第二产业为主导
(产业比例)肇州(691%)、穆棱(587%)、肇源(586%)、杜尔伯特(572%)、集贤(562%)、安达(537%)、海林(515%)、宝清(482%)、林甸(481%)、友谊(418%)、桦川(418%)、肇东(403%)、宁安(397%)、鸡东(397%)以第三产业为主导
(产业比例)绥芬河(865%)、木兰(511%)、北安(51%)、东宁(487%)、萝北(455%)、巴彦(454%)、双城(45%)、通河(448%)、漠河(435%)、五常(422%)、延寿(419%)、绥滨(419%)、宾县(413%)、依兰(404%)、尚志(404%)、同江(402%)、嫩江(402%)数据来源:黑龙江统计年鉴2014。
2可支配财力增强。黑龙江省不断加强产业项目建设,县域可支配财力不断提升。2013年,全省县域财政收入突破280亿元,同比增长1464%,其中,肇东、安达、双城和绥芬河财政收入均超过10亿元。全省县域财政收入占地区GDP的比重为422%,其中34个县(市)比重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全省64个县(市)地税收入为16743亿元,同比增长1341%。全省县域地税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973%,其中36个县(市)比重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如表3所示)。表32013年黑龙江省各县(市)财政收入和地税收入与县域平均水平比较项目县(市)名称及比例财政收入占地区GDP比重
超过全省县域平均水平(前十名)萝北(94%)、漠河(88%)、绥芬河(84%)、孙吴(76%)、方正(74%)、逊克(73%)、抚远(71%)、饶河(69%)、北安(66%)和延寿(63%)地税收入占地区财政收入比重
超过全省县域平均水平(前十名)青冈(871%)、绥滨(852%)、同江(821%)、兰西(818%)、萝北(811%)、虎林(805%)、宾县(795%)、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78%)、饶河(778%)和林甸(777%)数据来源:黑龙江统计年鉴2014。
3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近三年以来,黑龙江省县域不断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取得了显著效果。2013年,全省县域工业增加值达到215381亿元,同比增长1953%,比全省县域平均值还高1252个百分点。全省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县域GDP的比重为321%,其中肇州、肇源、杜尔伯特、绥棱和集贤五县(市)的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均超过了50%。与此同时,全省县域农业现代化也如火如荼开展,农业综合机械化率都在80%以上,其中,46个县(市)的农业综合机械化率都在90%以上。
(四)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2013年,黑龙江省县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16元,相比上一年增加了968元,增长幅度为1192%,有26个县(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1万元,有40个县(市)居民人均收入超过了全省县域平均水平,其中东宁、绥芬河、富锦、虎林和海林五县(市)位列前茅。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6411元,同比增长2065元,增幅为1441%,有42个县(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15万元,同比增长15个县(市),其中绥芬河和东宁两县(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2万元。
三、加快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尽管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但由于传统观念、经济结构和政策体制等因素影响,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与其他省份县域相比差距还很大,还存在县域个体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县域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和县域创新创造力不够等问题。通过深度谋划、突出重点和制度创新等措施打造增长极,加快黑龙江省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第一,根据经济发展不平衡理论和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实际深度谋划,一定时期内还要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强调均衡发展。第二,在区域上突出重点,要考虑形成县(市)、地级、全省区域层次上的系统性,与广大农村要有较强的联系性,确定优先发展的城镇。在产业上,加快发展县域主导产业,形成主导产业扩散效应,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第三,通过制度创新打造增长极,把资金、物资、信息、人才等稀缺资源聚集到发展潜力巨大、规模经济和投资效益明显的少数优势领域上,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中心地带,实现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冉政语发挥我省资源优势,促进龙江经济低碳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11)
[2] 刘吉超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评述及其反思[J]企业经济,2013(2)
[3] 吴金明湖南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战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责任编辑:郭丽春陈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