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质量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2016-11-19孔微巍白志鹏

商业经济 2016年4期
关键词:障碍因素劳动者公共服务

孔微巍 白志鹏

[摘要]构建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实现高质量就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提升就业质量的必然要求。基于官方公布的统计年鉴数据,结合我国国情与国内学者研究成果分析发现就业歧视和强迫劳动等现象依然存在、劳动者权益保护程度不高、劳资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劳动者就业能力低稳定性差、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与安全问题突出是制约我国高质量就业实现的重要障碍因素:同时,就业公共服务制度设计具有局限性、有效的公共服务体系供给不足、就业公共服务资源的均等化程度不高、就业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的非标准是我国构建健全、科学高质量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障碍因素。构建科学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我国就业质量水平,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就业;就先业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就业;障碍因素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时间证明,与经济发展速度相比,经济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的步伐要缓慢的多。尤其在就业方面,三十多年来高投资、高出口、低工资的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让劳动者劳动收入份额偏低、就业压力大,而且导致了我国就业质量水平普遍不高的局面。促进经济发展和增长,就业是重要的一环,即应注重就业数量实现充分就业,更要注重就业质量实现高质量就业。因此,实现高质量就业,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决策层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为解决就业问题,国家自金融危机以来出台了多项措施,但整体来看,我国就业质量的水平整体不高,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就业机会不均等、工资增速较慢、劳资关系问题严重、就业歧视严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制度设计的局限性、有效的公共服务体系供给不足、就业公共服务资源的均等化程度不高、信息化建设的非标准等问题。党的十八大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就业总方针下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2015年的两会当中,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服务、公共产品成为解决中国就业问题、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2015年十月二十九号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到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促进就业创业,实现高质量就业。

我们认为要实现高质量就业,应以公共服务体系为视角,试图从政策实施、机构设置、职业培训、信息平台建设四个方面构建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虽然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但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指标缺乏科学设置。

综上所述,本文试图从对我国高质量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现状与障碍因素进行整体性分析,为科学构建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言。

二、我国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现状

(一)就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现状

据2014年全国就业信息监测显示,目前按月上报劳动者就业失业状况信息1.6亿人。公共招聘网已覆盖全国30个省份,每天发布5万家企业招聘信息160万条。这对促进市场就业供求双方的对接匹配产生了积极作用,并对分析判断全国劳动力供求状况和整体就业形势,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依据。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地域广阔,加上一些偏远地区网络不通,就业公共服务的信息平台尚不能全面的覆盖和传播。同时我国就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并未有对于企业的统一的考核评价标准体系,也没有对求职者自身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标准体系,不能让双方很好的互相了解,不能提高就业效率。

(二)劳动力职业培训现状

2013年,全国2894所技工学校在开展技工教育的同时,培训社会人员523.0万人次,其中结业397.1万人.全国3913个就业训练中心共培训682.1万人,其中结业616.9万人,有486.5万人就业.全国18897个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共培训1223.5万人,其中结业988.2万人,有754.5万人就业1(见表1)。不仅培训数量较之以往有了明显的增加,而且培训方式也正在逐步的多元化,脱离了以往单纯的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和社会力量办学的模式,增加了高校联合办学、网络培训等新鲜元素。但是由于我国待业、失业群体大,加上新兴的培训方式有待完善,目前的劳动力职业培训工作还存在着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轨制不规范、培训主体需求不旺、培训师资力量不强及高端培训不足等问题。

(三)就业公共服务机构运行现状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我国就业公共服务机构覆盖了98%的街道,96%的乡镇,95%的社区,许多行政村聘请了专职或兼职的工作人员,构建起覆盖中央、省、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五级管理、六级服务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网络,并建立起职业指导员、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信息分析师等工作人员队伍。截至2014年底,全国县以上政府普遍设立了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达2.52万家。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年共为48895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不断拓展人力资源服务领域,丰富了服务内容,提升了服务水平。

但从实现劳动者高质量就业的角度出发,我国就业公共服务机构缺少专门监管调控就业质量的公共服务机构、针对不同就业群体的就业公用服务帮扶机构和职业培训工作的监管机构。

(四)就业公共服务政策实施效果

我国坚持把稳增长、保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目前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201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70万人。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29.5%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9.9%等有三产业就业人员占40.6%。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7395万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821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2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55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7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9%。全年全国共帮助5.8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组织2.7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年末持外国人就业证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共24.2万人,持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在内地工作的台港澳人员共8.5万人。

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保持稳定,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99万人,较上年增加19万人,被称大学生就业“最难季”。2013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随后,国务院就业工作部开展联合检查,推动各地贯彻落实,截止至2013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7.4%,实现就业人数541万人,同比增加10万人。

2013年,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截至2013年11月,中央财政下拨当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奖补资金共计95亿元,同比增长55%,2003年至2013年11月,中央财政已累计下拨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奖补资金约258亿元,支持约4000亿元贷款发放。从人社部124个调度城市看,通过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和资金支持,十年累计扶持创业287万人,带动就业1062人。

三、制约我国高质量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障碍因素

我国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构建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经经济结构转型与与劳动力市场发展及目前供给侧改革的要求来看还存在着供给不足的问题。影响我国高质量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障碍因素具体表现如下。

(一)就业公共服务制度设计的局限性

就业公共服务制度是指政府为促进充分就业而进行的各项就业公共服务的总称。就业公共服务服务功能包括.开展职业介绍,进行求职和和招工登记;进行职业指导和职业咨询对求职者进行培训或再培训实施劳动者就业促进计划对残疾人、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特殊群体劳动者给予积极帮助:参与失业保险金的管理和发放,激活劳动者再就业意向搜集和提供劳动力市场统计性信息,协助预测就业趋势和制定政策、开展劳动力市场研究等。我国就业公共服务制度设计的主体是政府,政府直接提供就业公共服务的模式不足,服务内容多面向低端行业劳动者,对高端行业劳动者的就业公共服务乏善可陈,急需建立政府、市场、营利及非营利组织等多元主体相互协调合作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

(二)有效的公共服务体系供给不足

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要构建健全、科学的高质量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离不开政府其他公共服务体系的供给和支持。当前我国劳动者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职业健康与安全问题突出、劳动权益保护程度不高、社会保障范围窄层次低,这说明了我国在高质量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时,得到的其他诸如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公共服务体系的供给不足。

(三)就业公共服务资源的均等化程度不高

就业公共服务作为一种基本的公共服务,需要政府均等的投入就业公共服务资源。但由于我国特殊国情的影响,目前我国就业公共服务财政的总投入非常低,而且不同地区在就业公共服务方面的财政投入差距较大。2013年广东、辽宁、四川、山东、湖南及湖北等地区就业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均在700亿元左右浮动,而宁夏、青海、西藏、海南等地区则仅有100亿元左右的就业公共服务财政投入,相对短缺(见表2)。

(四)信息化建设的非标准

就业公共服务服务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就业群体的就业信息获取要求,因此信息化建设的主旨就是要转变就业公共服务的传统工作方式,以一种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来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所以必须采用科学的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管理方法,才能更加迅速高效提升就业服务质量,但我国现阶段的就业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就造成了信息化建设不系统的问题,不能够有效的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协调发展。目前很多地区就业公共服务部门各行其是,没有互相沟通的就业服务信息化的服务通道,就业公共服务信息不能通过共享来达到双赢。也不具备一套完善的、规范的建设标准,软件系统相互独立、互不兼容,数据不能与就业公共服务服务系统数据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四、结论及展望

对我国高质量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与障碍因素分析发现,就业歧视和强迫劳动等现象依然存在、劳动者权益保护程度不高、劳资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劳动者就业能力低稳定性差、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与安全问题突出是制约我国高质量就业实现的重要障碍因素:同时,就业公共服务制度设计具有局限性、有效的公共服务体系供给不足、就业公共服务资源的均等化程度不高、就业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的非标准是我国构建健全、科学高质量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障碍因素。

构建科学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我国就业质量水平,任重而道远。望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努力克服构建高质量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障碍因素,从而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障碍因素劳动者公共服务
致敬劳动者
低频脉冲电治疗在妇科快速康复护理临床应用的障碍因素分析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致敬最美劳动者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苏北盐城地区小麦高产稳产障碍因素及对策
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障碍与发展建议
区域生态环境法治化治理障碍及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