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宇坚持四个结合 快速发展特色产业
2016-11-19
靖宇县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围绕“参、蛙、菌、药、林”五个特产主导产业,坚持做到发展特色产业与农村脱贫攻坚相结合、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与农村合作组织建设相结合、与推进科技兴农相结合,推进了全县特色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发展特色产业与农村脱贫攻坚相结合。按照农村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村选择特色产业项目。近几年,先后有复兴、四海、巴里等9个村选择了发展人参、西洋参种植项目;南阳、龙东、燕平等11个村选择了龙胆草、天麻等中药材种植项目;大北山、阳岔河、小西头等12个村选择了食用菌栽培项目;支边、岳家、清泉等8个村选择了蓝莓和山葡萄等经济林种植项目;富阳、上营子、白江河等9个村选择了林蛙养殖和特种野猪养殖项目;义胜、三合、珠宝等6个村选择了特色瓜菜种植项目。截至目前,全县培育特色产业专业村55个,每年实现经济收入45000多万元,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加快了农村脱贫攻坚进程。
发展特色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保护和开发并举,不仅坚持常年性的森林保护,而且采取多种措施营造经济林,开发生态沟,造福于地方百姓。先后开发生态经济沟系160多条,发展林蛙养殖、林下野山参栽培、经济林栽培等生态产业,建立林药间作、林参间作,多种经济林套作等生态立体开发基地30多处。林蛙放养面积达到70多万亩,年回捕林蛙2000万只;林下野山参栽培面积达到17.2万亩;林参、林药间作面积4.6万多亩;栽培山核桃、红松果林、蓝莓、山葡萄等经济林达到6.3万多亩,每年实现生态产业产值2.8亿多元。
发展特色产业与农村合作组织建设相结合。靖宇县先后扶持成立了180多个特色产业种植、养殖等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协会,合作社的理事长和协会的负责人都是农村出类拔萃的乡土专家。在他们的率领下,全县特色产业合作社和协会成员达到5800余人。初步形成了发展特色产业的网络体系。多数合作社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共同体。同时,通过农村专业合作社这一基层组织,把产业技术、产业效益、产业市场前景等重要信息及时传送给广大种植户,使他们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发展特色产业与推进科技兴农相结合。始终坚持发展绿色产业,重视生产高质量的绿色安全农产品。一是帮助企业引进优质产品品种,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统一繁育药材和经济林种苗,保证种苗的质量;二是按照标准化进行生产和种植,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三是坚持及时进行科学认证,推进产品品牌建设。目前全县取得国家相关部门认证的农产品品种多达50多个,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种植规模达到3.8万多亩。还与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农业科学院、通化师范学院等20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帮助相关企业和乡(镇)实施科技兴农项目120多个,投入科技资金1800多万元。
(靖宇县特产管理办公室 张贵友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