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室指标对劳力性热射病预后判断价值比较

2016-11-19元智昊闫红李玉堂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6年5期

元智昊 闫红 李玉堂

[摘 要] 目的:分析实验室指标对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37例EHS患者,按照其预后分为存活组与病死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凝血功能等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差异,评价实验室指标对该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结果:137例患者中,124例痊愈出院,无后遗症,其余13例病死,病死率9.5%。存活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异常率均显著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结果及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血K+、Na+、Cl-水平显著高于病死组,其异常率显著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血D-二聚体(D-D)水平显著低于病死组,其血小板(PLT)水平显著高于病死组,其D-D、PLT异常率均显著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CK、LDL、cTnI、K+、Na+、Cl-、D-D、PLT等实验室指标可早期评估EHS患者预后,为临床处理措施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劳力性热射病;实验室指标;预后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5200(2016)05-089-03

DOI:10.11876/mimt201605033

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是热射病的常见类型,好发于中青年,以极高热、神志障碍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并发横纹肌溶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器官功能不全,甚至死亡 [1]。该病多由长时间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剧烈运动导致,发病急促、病情进展快,病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但目前国内外研究多集中于单因素对EHS预后与转归的影响,关于实验室指标在该病预后判断中的作用研究较少[2]。本研究对EHS患者肝肾功能指标、心肌酶谱指标、血常规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等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研究,明确EHS的预后判断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从我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参照EHS诊断标准确诊[3]的EHS患者中选取发病至入院时间≤24 h,既往体健,治疗前行全面实验室指标检测,且病例资料保存完整的137例患者。其中男85例(62.0%),女52例(38.0%),年龄24~65岁,平均(38.71±12.96)岁,住院时间3~75 d,平均(21.64±10.83)d。

1.2 研究方法

患者均接受EHS综合救治治疗,包括降温、醒脑、防治脑水肿、抗休克、重要器官功能保护、抗感染、防治DIC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并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必要时行血液滤过或血浆置换治疗[4]。

按照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与病死组。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指标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及心肌标志物、电解质、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异常率及组间差异。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预后结果

137例患者中,124例患者住院14~62 d后痊愈出院,其余13例病死,病死率9.5%,其中3例为继发DIC,3例为急性肝功能衰竭,3例为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为MODS。

2.2 存活组与病死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及心肌标志物比较

存活组ALT、AST、TBIL、BUN、UA、SCr检测结果及异常率均显著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CK、LDH、cTnI检测结果及异常率均显著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电解质及凝血功能比较

存活组血K+、Na+、Cl-检测结果显著高于病死组,其异常率显著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血D-D检测结果显著低于病死组,其PLT检测结果显著高于病死组,其D-D、PLT异常率均显著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EHS由机体运动产热增加、散热能力受损所致,高热对全身细胞造成的直接毒性作用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继而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肾脏、心血管、血液、肝脏、呼吸、肌肉等多个器官,导致MODS [5]。

转氨酶在肝细胞损伤时可大量释放入血,故ALT、AST是衡量肝细胞损伤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在本次研究中,存活组ALT、AST、TBIL检测结果及异常率均显著低于病死组,表明EHS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随着其肝功能损伤的加重,其预后质量进一步下降。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非线粒体中,而约80%的AST存在于线粒体中,二者的血浆半衰期分别为47 h

及17 h,其半衰期均较短,故Quinn等[6]发现,EHS患者发病3~4 d后,血清转氨酶即可见迅速下降,与此同时,由于肝细胞和胆管细胞损伤严重,肝脏对胆红素的排泄能力不足,往往导致TBIL进一步上升,严重者可出现“酶胆分离”状态,并提示其进入急性肝衰竭期。一般而言,EHS造成肝损伤后,约7 d时巨噬细胞即可出现溶解,此时坏死碎片达到最高,而残存的肝细胞也逐渐恢复了再生能力[7]。但多数病死患者无法坚持至肝细胞再生,因此,通过早期检测ALT、AST、TBIL水平,有助于制定对症处理策略,帮助患者度过急性肝衰竭期,促进其肝功能的恢复及预后质量的改善。同理,病死组患者治疗前BUN、UA、SCr即见显著升高,与Utter等[8]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该类患者急性肾衰竭甚至MODS风险均较高,针对肾功能指标异常率较高的患者,亦应将其纳入高危范畴加以重点监护。

在心肌酶谱及心肌标志物指标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存活组CK、LDH、cTnI检测结果及异常率均显著低于病死组,可能由于EHS常合并横纹肌溶解及肌红蛋白尿,可导致CK水平显著升高;EHS患者肝脏损害亦会增加CK、LDH表达水平;且患者肠道通透性上升,内毒素入血导致的全身免疫反应及心肌损伤可进一步诱发CK、LDH、cTnI水平升高[9]。Kazman等[10]指出,EHS导致的血K+水平下降可能引发局部组织缺血及肌肉损伤,进一步加剧细胞通透性及肌细胞膜损伤。

超高热可直接导致凝血纤溶系统激活,是引发DIC的主要原因,有研究指出,CK升高和PLT下降均预示着DIC发生风险上升[11-12]。本研究中,存活组PLT检测结果显著高于病死组,表明随着患者PLT水平下降,其病情进一步加重。同时,其D-D水平的上升也标志着凝血纤溶系统的高度激活。免疫损伤及脓毒血症、肝功能损害及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均可导致凝血障碍的发生[13-14],EHS发病早期以凝血功能障碍为特征性改变。在本次研究中,124例存活患者均未遗留后遗症,与Cuddy等[15]报道EHS患者后遗症发生率在30%左右有所出入,其原因为近年来临床对EHS的重视与及时救治观念不断增强,且本研究选取患者不包含老年人群,且均为发病24 h内入院,加之治疗中采取的血液滤过和血浆置换等加强治疗,大大降低了器官功能受损程度,促进了器官功能的自我修复。

综上所述,联合检测CK、LDL、cTnI、K+、Na+、Cl-、D-D、PLT等实验室指标能够早期明确EHS患者病情及预后,指导相应干预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参 考 文 献

[1] Stachenfeld N S. The interrelationship of research in the laboratory and the field to assess hydration status and determin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water regulation during physical activity[J]. Sports Med, 2014, 44(1): 97-104.

[2] 赵佳佳, 周京江, 胡婕, 等. 影响劳力性热射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3, 25(9): 515-518.

[3] Bouchama A, Knochel JP. Heat stroke[ J]. N Engl J Med, 2002, 346(25): 1978-1988.

[4] GALLAGHER M Jr, ROBERTSON RJ, GOSS FL, et al. Development of a perceptual hyperthermia index to evaluate heat strain during treadmill exercise[J]. Eur J Appl Physiol, 2012, 112(6): 2025-2034.

[5] 叶君, 莫伟明, 陈燕, 等. 热射病患者各器官功能指标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5, 27(8): 658-661.

[6] QUINN CM, DURAN RM, AUDET GN, et al. Cardiovascular and thermoregulatory biomarkers of heat stroke severity in a conscious rat model[J]. J Appl Physiol, 2014, 117(9): 971-978.

[7] 龚向京, 王慧萍. 重症中暑并发SIRS/MODS的临床分析[C]// 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 2004.

[8] UTTER AC, MCANULTY SR, RIHA BF, et al. The validity of multifrequency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measures to detect changes in the hydration status of wrestlers during acute dehydration and rehydration[J]. J Strength Cond Res, 2012, 26(1): 9-15.

[9] ZHOU F, SONG Q, PENG Z, et al. Effects of continuous venous-venous hemofiltration on heat stroke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study[J]. J Trauma, 2011, 71(6): 1562-1568.

[10] KAZMAN JB, HELED Y, LISMAN PJ, et al. Exertional heat illness: the role of heat tolerance testing[J]. Curr Sports Med Rep, 2013, 12(2): 101-105.

[11] 万鹏. 即时凝血功能监测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中的应用评价[D].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 2014.

[12] YAMAKOSHI T, MATSUMURA K, ROLFE P, et al. A novel method to detect heat illness under severe conditions by monitoring tympanic temperature[J]. Aviat Space Environ Med, 2013, 84(7): 692-700.

[13] 吴士文. 热射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实验研究[D].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10.

[14] Pryor R R, Casa D J, Holschen J C, et al. Exertional heat stroke: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rom the sports fiel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 Clinical Pediatric Emergency Medicine, 2013, 14(4): 267-278.

[15] CUDDY JS, BULLER M, HAILES WS, et al. Skin temperature and heart rate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physiological strain during exercise in the heat in a cohort of fit and unfit males[J]. Mil Med, 2013, 178(7): e841-e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