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长征群像
2016-11-19夏明星孙津津
夏明星 孙津津
披坚执锐层——“三杨开泰,长征小菜”
杨得志(1911.01.03—1994.10.25)
杨 勇(1913.10.28—1983.01.06)
杨成武(1914.10.27—2004.02.14)
杨得志、杨勇、杨成武,是我军著名战将,军中称为“三杨”,在长征中他们各有出色表现。
生死攸关 两度渡江
长征中,杨得志大部分时间担任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团长。1935年1月1日,根据中革军委命令,他指挥红一团由龙溪到达回龙场渡口,承担突破乌江、为全军开路的重任。
红军刚到渡口,对岸的敌军就开起火来。杨得志立即组织火力予以压制,几发炮弹就将敌军一座由破庙改建的据点轰倒。杨得志一边及时组织火力侦察,一边收集情报:原来,对岸是当地军阀侯之担的部队,战斗力虽不强,但地势对他们十分有利。附近村里的老乡说,国民党军逃离村子时,把一切都破坏了,不要说是船,连一块像样的木板都找不到。老乡们还说,渡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大木船,大晴天,好船夫。一时之间,三样皆无,如何渡江?指战员们的点子一个个冒出来,却又一个个被否定。
杨得志心急火燎,再次拿过望远镜观察对岸的情况,突然发现江心漂浮着一样东西,细看是一节很粗的竹子。他灵机一动,兴奋地拉过身旁的团政委黎林,指着江心的竹子说:怎么就没想到呢,扎竹排!大家都说这个办法好,又可就地取材,于是全团立即动手干起来。
很快,竹排扎好了,战士们争着要划第一只竹排强渡过江去。杨得志决定,从一营挑选8名水性好的战士,在傍晚时分进行试渡。天渐渐黑了下来,战士们跳上简易竹排出发了,10米、20米……竹排征服着一个个巨浪,渐渐远去。杨得志举着望远镜,恨不得飞过去助他们一臂之力。突然,竹排在江心斜立起来,刹那间又被白浪冲倒,冲向下游,只见几个黑点被埋进了漩涡,再没有浮出来。8位勇士被巨浪卷走了,岸上的杨得志和战友们热泪如雨。
“一定要渡过去!”杨得志把继续试渡的任务,交给一营营长孙继先,并将地点选在下游一处江面较宽的地方。竹排上增加了一些扶手,战士们纷纷跳上竹排,在密集火力的掩护下又一次破浪前进。冒着枪林弹雨,小小竹排终于安全地抵达对岸。这时,渡过江的勇士们冲杀到山顶阵地,爆炸声、喊杀声混成一片,迅速打垮了敌人。杨得志、黎林并肩登上竹排过江。强渡乌江成功,为红军开辟了一条生命通道!
1935年5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四川会理召开扩大会议,确定红军继续北上,抢渡大渡河,同红四方面军会合。5月24日,杨得志受命率领红一团冒着大雨急行军一昼夜,奔走80公里,抢先到达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
驻守在安顺场的国民党军,做梦也没有想到红军会来得这样快。杨得志指挥部队迅速向国民党守军发起猛攻,不到半小时,全歼国民党守军两个连,控制了安顺场,并弄到一只小船。
大渡河是岷江的支流,两岸丛山耸立,河道陡峻,险滩密布,水流湍急,素有天险之称,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率军北渡未成,全军覆没于此。如今,红军前有国民党守军,后有追兵,能否强渡成功,关系全军安危。
5月25日拂晓,杨得志决定,第一营营长孙继先率领二连连长熊尚林等17名勇士,强行渡过大渡河。杨得志命令,炮兵连将3门八二迫击炮和数挺重机枪布置在阵地上,轻机枪和特等射手也进入岸边阵地进行火力掩护。强渡前,他亲自作战斗动员:“红军的希望,就在你们身上。你们一定要坚决地渡过河去,消灭对岸的敌人!”红一团的勇士们在船工帮助下,乘着唯一的那条小船,在惊涛骇浪中,冒着国民党军射来的枪林弹雨,越过100多米宽的河面,冲到了北岸,接着又渡过了第二船。红一团的勇士们,摧垮了国民党军一个营的防御,全歼国民党守军400余人,占领了滩头阵地。杨得志乘第三趟船过了河,指挥渡河部队坚守安顺场渡口,为全军夺占了生死攸关的渡河立足点。随后,他指挥部队协同红四团飞夺泸定桥,保证红军主力顺利渡河北上,甩掉了国民党军的追击。
两次强渡,印证了杨得志的指挥特点:“作战勇敢,敢打硬仗、恶仗、苦仗,关键时刻过得硬,顶得住,上得去,拿得下。”
长征途中,红一团大部分时间作前卫,指战员们见毛泽东的机会极少。1935年9月,红一团官兵见到了毛泽东,杨得志赶忙派人买些梨子来招待,并请毛泽东讲形势。毛泽东高兴地对大家说:红一团在这次大转移中立了大功,你们一直走在我前面,要讲,应该由你们讲!
殊死拼搏 激烈血战
长征中,杨勇大部分时间担任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团政委。1934年11月15日,红十团接连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进至桂阳东南两路口地区。
这时,蒋介石己判明红军突围的战略意图,忙调集“围剿”中央苏区的20万重兵,组成五路“追剿”军,利用湘江作屏障,构筑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将红军聚歼于湘江和潇水之间地区。11月25日,中共中央、红军总政治部发出《关于我野战军进行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战役渡过湘江的政治命令》,要求中央红军“进攻部队应最坚决果断的粉碎前进路上之一切抵抗,并征服一切天然的和敌人设置的障碍,掩护部队应不顾一切阻止及部分的扑灭尾追之敌”。
当日,红四师以杨勇所率红十团为前卫团,向国民党军湘江防线界首段前进。11月27日,红四师到达湘江边,红十团于次日首先渡过湘江进至界首。军团政治部主任袁国平指示杨勇等团领导:在界首以南光华铺、枫山铺地区构筑工事,保障渡河点,掩护军委纵队和红九、红五军团渡江,并要求部队坚守阵地,没有命令不准撤出阵地。
杨勇坚决服从命令,迅即组织部队驱逐反动民团,掩护工兵架设浮桥,构筑工事。
刚刚构筑完工事,国民党桂系第七军独立团和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就向他们扑来。11月30日,桂军向红十团阵地发动十几次冲击,战斗十分激烈。杨勇深知,能否坚守住阵地,关系着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和后续部队能否顺利渡过湘江。因此,他和团长沈述清组织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在光华铺、枫山铺地区与国民党军展开殊死搏斗。不久,团长沈述清在指挥一营反冲击中壮烈牺牲。当天下午,红四师参谋长杜中美代理红十团团长,又在坡岗上与国民党军反复争夺阵地的战斗中饮弹阵亡。一天之内,两任团长牺牲,杨勇毫不畏惧,闻讯赶来,继续组织部队与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激战。几度危急时,他带领部队坚决实施反击,以顽强的战斗意志,巩固住了阵地。坚持到12月1日上午,杨勇指挥全团以牺牲400余名指战员的沉重代价,终于与红三军团和兄弟部队一起,完成了掩护中央机关和军委纵队在界首渡江的任务,谱写了血战湘江的悲壮历史。杨勇之勇,在湘江之战中体现得最明显!
1935年1月,在赤水河畔的土城战役中,杨勇又一次带队冲锋,子弹从他的右腮入,唇部出,一进一出,杨勇失去了6颗牙。当时,血如泉涌,用嘴指挥不了战斗,他就用笔下达命令,脸上是血,手上是血,笔上是血,纸上也是血……最后昏倒在血泊中。杨勇脸上留下的一串弹窝,30多年后才在北京医院做手术填平。杨勇之勇,于斯亦可见!
飞夺泸定 战功赫赫
长征中,杨成武大部分时间担任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政委。他在长征中扬名,是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红军转战到安顺场:72年前,石达开所率三万太平军将士全军覆没于此。在强大的围追堵截下,蒋介石大喜过望,不禁发出狂嚣:叫朱、毛做石达开第二!
由于缺少船只,红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从安顺场渡过大渡河,确实面临着同石达开相同的命运。为尽快渡过大渡河,摆脱国民党军的追堵,毛泽东把目光转向160公里外的泸定桥,并把夺桥的任务交给了红四团。
5月27日,杨成武与团长黄开湘率红四团,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勇猛冲杀,边战边行,打了两仗,架了一座桥,消灭国民党军一个营又一个连,俘虏200余人,第一天走了40公里路,此时距泸定桥还有120公里!
5月28日拂晓,杨成武接到军团的急电:军委来电限我们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速度的行军力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伟大的任务。你们要在此次战斗中突破过去夺取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160里的记录。你们是火线上的英雄,红军中的模范,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完成此任务的。我们准备祝贺你们的胜利!
根据这一命令,红四团必须用一昼夜的时间,走完120公里路,并在当天夺取泸定桥。军令如山倒!杨成武采用“飞行集会”的方式进行了紧急动员。这样,红四团指战员就和时间赛跑起来,也和国民党军赛跑起来。大渡河对岸国民党军杨森部的两个旅,也在火速赶往泸定桥增援。红四团必须赶在国民党军前面到达并夺取泸定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5月28日上午,红四团击溃国民党军一个团两个营,越过猛虎岗和摩西面,又用两小时架起被国民党军炸毁的木桥,继续前进。入夜后,天下起瓢泼大雨,道路泥泞,寸步难行。为了防止战士们滑进大渡河,杨成武叫大家解下绑腿带,接在一起,拉着前行。由于一整天没有吃饭,指战员都已筋疲力尽,杨成武又带头吃生米、喝雨水,以补充体力。在发现对岸国民党军点着火把前进时,他果断命令部队佯装国民党军,也点燃火把前进。最终,红四团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终于在29日拂晓赶到泸定桥。
这时,守桥的国民党军已经撤掉全部桥板,只剩下13根200多米长、光溜溜、寒森森的铁索。杨成武命令二连挑选了22名勇士,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在铁索上攀爬。当国民党军在桥头点燃巨大火障的关键时刻,杨成武跃出指挥所,奔上铁索桥,在勇士们身后高喊:“莫怕火,冲过去就是胜利!冲啊,冲啊!”勇士们终于攀爬过铁索,冲过桥头的火障,击溃守军,夺取了泸定桥,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当天深夜,杨成武和黄开湘在桥头迎来了率右纵队赶来的刘伯承和聂荣臻。两天后,他们又迎来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和左纵队各军团的领导。
6月2日,中革军委在泸定桥头召开庆功大会,周恩来为红四团颁发了锦旗,还为幸存的18名勇士和牺牲的4名烈士,以及杨成武、黄开湘发了奖,奖品有写着“中革军委奖”的列宁服和钢笔、日记本、搪瓷碗、筷子等。红一军团《战士报》还发表捷报和评论,特别表彰红四团的战绩。在回顾这段惊心动魄的战斗历程时,杨成武写下过“无边风雨夜,天堑大渡横,火把照征途,飞兵夺泸定”的诗章。多年后,中央领导撰文纪念杨成武时,标准文字为:“飞夺泸定桥时,他不顾血战湘江中负下的腿伤,拒绝骑马,与战士一起在崇山峻岭中徒步行军,一昼夜指挥打了三仗,架了两座桥,走了200多里路。”
长征中,杨得志、杨勇、杨成武披坚执锐,立下汗马功劳,他们是基层指战员的优秀代表。多年后,周恩来曾幽默地说:“三杨(阳)开泰,长征小菜!”
(全文完)
(责任编辑 赵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