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2016-11-19许雁
许雁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是教育部提出的方针政策。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人才市场对学生要求不断提高。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教育要把培养目标与职业需求联系起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创新。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育理念要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出发点构建教学模式,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教学改革 就业 导向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旨在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要面向社会,成功就业。但目前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设置及调整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体系设置缺少职业化导向。当前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计算机专业间的岗位竞争更加激烈。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工作者,应明确人才市场需求,据此设定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输送有创造性、动手能力强的实用性人才。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我国经济建设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产业结构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这种产业结构决定了高职院校应以培养有一定的理论和较强操作技能的一线技术人员为主要目标。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针对计算机专业所设定的目标是培养多层次、复合型、具有软件开发和管理能力的人才。这个目标过于宽泛,专业方向不明确,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以理论型课程为主,缺少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教育远远跟不上企业的现实需求,从而导致学生无法突出专业的一技之长,不可避免地引发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就业危机。
二、以就业为导向优化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
2.1关注市场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进行教学模式改革,首先要通过网络了解、实地调查、市场调研等方式关注市场动态,明确人才市场上对计算机毕业生的需求,并据此为高职院校学生设定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其次,学生除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外,还要有针对性掌握一至两门专业知识,能达到劳动岗位的要求,提升就业率。另外,结合就业市场调查数据分析,在课本教学基础上,优化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能学以致用,满足企业需求。
2.2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实践教学
计算机的传统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忽视计算机应用实践性的学科特点。目前,尽管许多高职院校组织实践教学,但往往流于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统一的规范要求学生进行实践练习,降低了实践教学效率。要学好计算机这门学科,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愉快学习、主动学习,使计算机真正成为应用工具,教师以学生为本,立足于班级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设计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案。为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开设校外实习、校内实训、毕业设计等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
2.3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
许多高职院校教师是理论研究的科班出身,对技能培养和工程应用掌握不足,缺乏实践经验。为了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学校要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训,定期送专业教师进企业学习,丰富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改良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学校还要拓宽教师渠道,引进社会相应行业中的优秀人才,如项目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网络工程师、多媒体设计师来校任教,提高整体的实践教学能力。
针对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开设校外实习、校内实训、毕业设计等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感知知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可以从校企合作入手,可以帮助高校突破实战项目匮乏、实训基地短缺的瓶颈,提高认知力和学习力。
三、结束语
由于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较快,市场需求量以及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已不能满足当今的发展形势,甚至对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率产生了制约性。
计算机教学改革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以市场为龙头,以就业为导向,围绕社会、市场、企业的需求去设计培养方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与资源,设置一套完善的以应用型为主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和教学模式。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建立校企双方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在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同时,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