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出血性败血病诊治
2016-11-19杨君勇
杨君勇
牛出血性败血病诊治
杨君勇
(云南省大关县畜牧局,云南大关 657400)
牛出血性败血病是大关县养牛业中危害较大的一种疾病,多年零星散发,原因是部分养殖户习惯长期放牧于深山老林中借宿,导致免疫不彻底,6、7月份后多雨、高温高湿气候易发病,本人根据在基层多年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践作一介绍,供同仁参考。
大关县;牛出败;诊治
牛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常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及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为特征,致死性较高,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经济损失。
1 发病情况
2015年大关县上高桥乡红旗、新民、大寨三村黄牛发病,症状严重,死亡率较高。红旗村黄远群、李朝富分别于2015年6月20日和23日放牛回家,发现牛群中分别有一头牛精神沉郁、流口水等症状,均第二天早上死亡。红旗村贾益荣家7月29日先后发病5头,除有流口水、呼吸困难、反刍停止症状外,有2头出现血尿,死亡2头,对死亡牛进行了解剖,并采集病料送昭通市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实验室检验,治愈3头,相邻新民村陈世国、大寨村卯昌贵两户发病8头,死亡1头,治愈7头。详见下表:
治愈数(头)黄远群 2015.6.20 1 1李朝富 2015. 6. 23 1 1贾益荣 2015. 7. 29 5 2 3陈世国 2015. 9. 8 4 1 3卯昌贵 2015. 9. 15 4 4畜主 发病时间 发病数(头)死亡数(头)
2 发病特点
(1)本病各种年龄的牛都可发病,一般为散发,有时也会呈地方性流行。
(2)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在气候突变、多雨潮湿、环境卫生差、冷热交替、高温高湿季节发病率高,我们县以秋季发病较多。
(3)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有的来不及治疗就死亡。
(4)在发病的牛中,90%以上的是在春季防疫时因怀孕而未注射牛出败疫苗,有的母牛产后又未及时补免。
3 主要症状
体温升高41~42℃,精神沉郁,食物废绝,流口水(带泡沫),呼吸困难,偶有咳嗽,有的下血尿,卧地不起,很快死亡,病程短,一般在24h之内。
4 剖检变化
心包膜广泛性出血,心外膜有明显的出血点,心内膜有片状出血,心脏左右心室有大量淡黄色液体。肺弥漫性出血点,肺切面多汁呈大理石状,淋巴结显著肿大,气管内充满大量泡沫,管壁有出血。肝脏有弥漫性出血,脾不肿大,有出血点,小肠外膜有出血点。膀胱内炎症明显,针尖状出血点,暗红色尿液。
5 诊断
(1)根据流行特点、发病牛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基本可判断该病。
(2)实验室细菌学检查
①将采集牛的病料肺、心、肝、淋巴结等组织涂片,用瑞氏染液染色后,在放大1000倍的油镜下观察,看到菌体两极浓染、着色呈球杆状的杆菌,即巴氏杆菌。
②将采集牛的病料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4h后观察,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成露珠样、半透明的灰白菌落。将取菌落涂片,用瑞氏染液染色5~10m水洗、干燥,在放大1000倍的油镜下观察,看到菌体两极浓染、着色的杆菌为巴氏杆菌,而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不生长。
6 防治
6.1治疗
治疗该病的首选药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土霉素等,体重100kg以上的用青霉素800万u、链霉素400万u加安痛定40ml肌注,每日2次,间隔8h。同时,用维生素C20ml、黄芪多糖20ml、维生素B110ml肌注一次,直至治愈。或用卡那霉素100万u/100kg体重加5%葡萄糖1000ml1次静脉缓慢滴注,10%葡萄糖500ml、10%维生素C50ml混合1次静注,每日2次,直至治愈。用土霉素或四环素内服。通过治疗后,体温下降,精神、食欲明显好转,持续2天治疗后痊愈。但要注意的是用卡那霉素对肝、肾功能有影响,注意观察,异常时应停止用药,对危重病牛应同时使用维生素、高糖等辅助药加以强心。
6.2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清洁干净的圈舍,注意防寒保暖,通风换气,避免拥挤、劳累,保证饲料营养供应和清洁饮水,发现病牛及时隔离。
6.3强化消毒
病牛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广,因此对圈舍及其污染用具、环境等用氯毒杀或石灰、草木灰等彻底消毒,同时还要定期灭鼠、灭蚊。
6.4无害化处理
对病死牛不能食用、转卖,一律进行深埋处理。
6.5免疫
用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每头100kg以下4ml,100kg以上6ml,这是一项关键性的技术措施,经紧急免疫后疫情得以控制。
[1] 孙峰,何延超,常玉君.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治方法[J]. 养殖技术顾问,2009,(2):78.
[2] 苏绍华.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0,6(8):95-96.
杨君勇(1966-),本科,农学士,副局长,高级兽医师,长期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