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中国家反倾销对华出口贸易的冲击效应分析

2016-11-19郭红杏刘立平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出口额对华效应

郭红杏,刘立平

(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国际贸易学系,安徽 马鞍山 243000)

发展中国家反倾销对华出口贸易的冲击效应分析

郭红杏,刘立平

(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国际贸易学系,安徽马鞍山243000)

以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构建主要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与中国向其出口贸易之间的定量关系,来研究反倾销这种新贸易保护重要措施,对中国向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对华实施反倾销最终措施,会使我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在短期和长期都产生显著的冲击效应.

发展中国家;反倾销;引力模型;冲击效应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对外经济和贸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4年中国继续保持了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的地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达到了18%.然而,据WTO网站截止到2014年底的反倾销数据库统计,中国共遭反倾销调查1052起,被采取反倾销最终措施759起,连续十九年居遭反倾销最多的国家榜首.在对华反倾销最多的前7位国家中,发展中国家占据五席,可见发展中国家等新兴市场已经成为对华反倾销的头号力量,应引起高度关注.于是本文以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构建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与中国对其贸易出口之间的定量关系,来分析发展中国家反倾销对华出口贸易在不同时期内的冲击效应.

1 文献回顾

反倾销作为被使用越来越频繁的贸易保护新型途径,国内外经济学家对它的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从美学者雅各布(1923)对倾销做了系统分析并将其与其他出口奖励区别开来后,各国学者也纷纷重视该领域并进行深层研究.

StaigerW和WolakF(1994)用标准工业分类(SIC)的方法对美国的行业保护进行了具体的测量,回归分析了美国1980年至1985年的反倾销案例年度数据,实证分析出美国的反倾销调查和采取最终措施有贸易调查和破坏效应.[1]Prusa研究了反倾销的传播与影响,量化了一国被实施反倾销措施后,出口量会减少30%~50%,即使最终没有被征收反倾销税,被诉国的出口量也会有所减少.[2]Peter Egger和Douglas Nelson收集了全球1960至2001年的反倾销案件相关数据,用面板数据分析了反倾销的寒蝉效应,结果表明反倾销未终裁对全球贸易也有一定影响.[3]

20世纪末国内经济学家对反倾销效应的研究才多起来.鲍晓华利用1997-2004年我国对外反倾销涉案产品数来评估贸易救济效果,认为反倾销能救济我国产业,控制外国相关产业产品进口量.[4]任剑婷、贾利军、王洪健回归分析了1995-2009年对华反倾销的数据,结果表明反倾销的冲击效应显著.[5]杨仕辉构建了一个南北两国博弈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倾销所带来的贸易效应.[6]

本文在贸易引力模型基础上,来定量分析反倾销措施的最终实施,对中国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在不同时期影响的大小.

2 实证分析

2.1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

1962年,丁伯根提出贸易引力模型基本思想:

其中:Xij是i国向j国的总出口额;Yi与Yj是i国与j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Dij是指两国之间的距离;k,e是常数,a和b为参数.该模型含义:两国之间的贸易水平与地理距离成反比,与经济总量成正比.现实操作时不妨转换成对数线性形式更便于研究:

2.2变量的选取与数据的来源

我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额(EXD,亿美元)是被解释变量,代表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规模.理由是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出口额越高,代表出口规模也越大.同时选取GDPC、ADCD为解释变量.

2.2.1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C,亿美元).GDP能反映一国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所达水准.因此,我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额必然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本文研究选用我国GDP这个指标来代表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分析它对我国向发展中国家贸易出口规模的影响.

2.2.2发展中国家对华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次数(ADCD).当今互联网的发展、运输设备的升级,地理距离的影响力越来越小,而反倾销这种新型贸易保护主义手段频繁使用造成的两国间的虚拟距离越来越大.

本文选用2000年至2013年的各变量数据进行多元回归,来保证选取数据的统一性、实证结果之可靠性和准确性.其中,EXDt、GDPCt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4年的数据;ADCDt数据来源于WTO网站反倾销数据及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经过计算整理得到.具体数据(见表2-1)

表2-1 本文模型中各变量原始统计数(单位:亿美元)

2.3相关检验及模型回归

2.3.1本文模型构建

本文基于丁伯根贸易引力模型来构建经济模型,量化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规模和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间的关系.过去研究人员强调贸易国间的贸易成本主要来自于贸易国间的地理距离,如今互联网的普及、交通设备的升级,再只强调贸易国间的地理距离可能有点脱离时代了.于是用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数据将其替换,来定量分析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对我国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冲击.本文构建的经济模型如下:

其中:a0是常数;a1、a2是参数;EXDt代表t年中国向主要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出口额;GDPCt代表t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ADCDt代表t年发展中国家对华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次数.代表方程回归残差.

2.3.2模型的相关检验和回归

首先对模型中的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避免对时间序列数据回归时出现“伪回归”.我们利用Eviews7.2软件,采用ADF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对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额、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发展中国家对华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次数的原始变量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不平稳,直接进行回归分析的设想被否定,所以接着对解释变量进行一阶差分.相关检验系数见下表2-2.

表2-3ADF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额、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发展中国家对华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次数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表2-2 原始变量单位根(ADF)检验结果

表2-3 变量一阶差分值的单位根(ADF)检验结果

同时回归方程的残差在1%水平时就显著,这表明该序列是平稳序列.也进一步表明Ln(EXDt)、Ln(GDPCt)和Ln(ADCDt)是协整的,它们间有着长期均衡关系.由于ADF检验结果不平稳,所以我们要建立ECM来避免虚假回归的出现.本文主要采用直接估计法,于是它的一个ECM为:

对双变量ECM,可用打开非均衡误差括号的方法适当估计下式为:

然后对模型结果的式子(4)进行调整,以便更好的对长短期弹性直观分析.可写成误差修正模型的形式如(5),(6):

从调整后式子得到的结果分析,跟模型预期基本一致.

第一,从模型计算结果(5)式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对华向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出口额成正相关.Ln(EXD)关于Ln(GDPC)的长期弹性为1.204,GDPC每增加1%,EXD就增加1.204%;短期弹性为0.031,GDPC每增加1%,EXD就增加0.031%,在短时间内的作用不明显.均显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对我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额成正相关.同时滞后一阶Ln(GDPC)的t统计量检验值约为5,显然大于2.05,得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对我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额长期显著且推动作用具有滞后性和长期性.

第二,从模型计算结果(6)式看,发展中国家对华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次数ADCD对华向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额EXD有抑制作用.其中,长短期弹性均相当显著,Ln(EXD)关于Ln (ADCD)的短期弹性为5.097,发展中国家对华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ADCD每增长1%,我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额EXD就减少5.097%;长期弹性为5.23,发展中国家对华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每增长1%,我国对其的出口额EXD就减少5.23%.可见,短期弹性强于长期弹性.这说明发展中国家对华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带来的后果很严重.

3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3.1研究结论

第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发展中国家对华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确实是会显著影响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出口.

第二,上面两种影响因素中,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对我国向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正向影响相对较大,而发展中国家对华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带来的负面作用较大.短时期的负面影响是,被诉商品遭到起诉国的调查,暂时不能出口;而长期负面影响是,由于政府反应的滞后、同质性企业间缺乏信息的交流.即使一部分国内企业已经遭受了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另一部分企业还在积极生产同类型商品,最终导致商品积压无法出口.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容易产生“效仿效应”,当我国产品遭受最终反倾销措施后,除起诉国之外的发展中国家也容易模仿,对涉案同类型商品进行反倾销.

3.2政策建议

首先,提高我国经济增长效率.我国国内经济的增进,能有效助推我国向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水平.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应对发展中国家反倾销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经济增长从劳动密集型转变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优化经济结构上来;将资源配置率、投入产出率和人性效率整合提升;同时又利用出口贸易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来实现经济发展转型.最终扩大向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出口规模.

其次,从根源上减少反倾销的发生.反倾销法律是用来制裁不公平的价格竞争行为.而华商品较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生产效率高,成本低,进而输出价格也低,不是倾销行为,却常被认为低价倾销.要减少贸易摩擦,我国的企业就不能走薄利多销的老路了,必须从根源上减少发展中国家反倾销的借口,狠抓管理,提高产品的创新力、品牌力、竞争力和附加值,制定正确的价格策略出口优质优价产品,杜绝低价出口行为,防止授人以柄.

第三,高效应对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相似化,产业结构同质化,很容易成为发展中国家发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对象.首先,我国政府应当出面,通过多边谈判等外交手段实现国家间经济互补,平衡国家间的进出口贸易;完善反倾销预警机制;培养高素质国际反倾销法律人才;其次,企业在准备扩大海外市场积极生产时,要施行市场多元化出口战略;注重信息收集,看同行业、同类型产品是否被诉倾销,做到防范于未然及时调整生产;发展中国家的对华反倾销有随意性和武断性的特点,一旦有反倾销的调查出现,国内企业要搜集材料并利用WTO反倾销争端解决机制积极应诉、维权,胜诉概率还是很大的;当最终遭受了发展中国家反倾销的制裁,中国出口商依然可以选择“走出去”在海外直接建厂投资,既可结合利用外国资本和劳动力,加强彼此的经济合作,又能减少反倾销事件的发生.

〔1〕STAIGER W,WOLAK FRANK.Anti-dumping in US [J].BrookingsPaperson Economic Activity:Microeconomics,1994(4696).

〔2〕PRUSA J.On the spread and impact of anti-dumping [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01,34(3).

〔3〕Peter Egger,Douglas Nelson.How Bad is Anti-dumping Evidence from Panel Data[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Statistics,2011,93(4).

〔4〕鲍晓华.反倾销措施的贸易救济效果评估[J].经济研究,2007(2).

〔5〕任剑婷,贾利军,王洪健.反倾销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冲击效应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22).

〔6〕杨仕辉,谢晓娟,刘丹丹.社会倾销与反社会倾销政策的贸易效应[J].产经评论,2013(4).

F752

A

1673-260X(2016)09-0072-03

2016-05-22

猜你喜欢

出口额对华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墨西哥农产品对美出口额将达218亿美元
懒马效应
2020年玩具出口额逆势增长
美行业协会众声反对白宫新的对华关税威胁
商务部:中方欢迎欧盟终止对华光伏双反措施
W2018015 2017年巴西铜精矿出口增长29.9%
2017年7月塑料制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1.1%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对华和解政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