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流通业发展效率的地区间差异测度研究

2016-11-19郭伟伟郑州旅游职业学院郑州450009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21期
关键词:流通业商贸流通

■ 郭伟伟(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郑州 450009)

河南省流通业发展效率的地区间差异测度研究

■ 郭伟伟(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郑州 450009)

流通业发展效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流通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本文将超效率DEA模型引入到流通业发展效率测度当中,结合河南省18个地市的相关数据,对各地市流通业发展效率进行比较,同时就影响河南省各地市流通业发展效率的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得出,河南省各地市流通业发展效率还比较乐观,但各地市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城市人口密度和流通业利润是关键性的原因。因而,现阶段应继续稳步提高人口城镇化率,增强流通业企业盈利能力,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从而推动流通业发展效率提升。

流通业 发展效率 超效率DEA模型 河南省

引言

作为基础性、先导性产业的流通业,其效率的高低不仅是行业关注的重点,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全局。近年来,我国流通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对于满足区域市场需求,丰富市场商品体系,完善和搞活商品流通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流通效率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现阶段要科学推进流通业的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必须认清区域流通业发展的效率。基于此,准确分析区域流通业发展效率,比较差距,寻找原因,对科学推动区域流通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河南省作为我国中部崛起的重要中心地区,进入“十二五”以后,随着各地市大力发展流通业,引入大型流通企业,建立大型商品市场,对流通业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十三五”时期,河南省流通业进入提质增速阶段,加快推动流通业发展,是河南省转变发展方式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河南省该如何深入发展流通业,哪些区域应加快提升发展效率,哪些区域要继续保持科学合理的效率与规模,这些都有赖于科学评价这些年来河南省各地市流通业发展效率,并分析各地区流通业发展效率差异及成因,本研究就这些问题展开具体研究,试图为河南省纵深推进流通业发展效率提升提供科学建议,也为其他省份比较分析各地市间流通业发展效率提供借鉴。

模型选择与变量选取

(一)模型选择

流通业发展效率的地区间差异是反映一个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对于流通业发展效率的测度一直也是流通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如季模模、孙敬水(2009)运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建立了城市化水平、市场化水平和对外开放度等指标体系来衡量流通业发展效率的地区间差异,并利用1998-2005年我国省际数据分析了我国区域流通业发展差异及其成因。郭馨梅(2012)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北京2001-2010年间的流通业效率进行了纵向评价。陈姗、王勇、曾庆均(2013)通过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包括商贸流通业发展基础、贡献、状况和成长力4个一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西部12个省份2005-2010年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将西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划分为三类区域,采用泰尔指数对地区差异进行测度和分解。李杨超、祝合良(2014)构建了流通总量和基础设施、流通组织化程度、流通效率、流通效益等指标体系来衡量流通业发展效率的地区间差异,分析了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流通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赵锋(2014)在定量测度我国省际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基尼系数、对数离差均值和Theil指数三个互补的差异指标,从省际和东中西部的“二维视角”对1997-2012年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度量。熊曦、柳思维(2015)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变量体系,利用主成分综合评价方法计算了全国30个省(区、市)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而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就影响两者融合发展的相关因素展开了具体研究。周青浮(2015)分析了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别是流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区域发展差异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李定珍、张颖(2015)通过构建因子分析模型,比较分析湖南18个市的流通规模、流通贡献、流通潜力、流通信息化程度及流通基础设施情况,发现湖南省农村流通呈现显著的地区差异,其中湘中地区发展好于湘南、湘北地区,湘西地区发展明显滞后。王欢(2015)从发展规模与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水平、市场化指数、对外开放程度、信息化水平五个方面对长三角地区六省一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地区间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但是纵观这些研究和所采用的方法,仍然有如下可以改进的地方:一是因子分析或主成分分析法不能用于不同区域流通业发展效率的比较分析;二是一般的DEA模型可能出现不同区域流通效率都为1的情形,导致差异性不明显;三是比较分析法或其它定性研究,对效率的研究比较静态,常常只有一个特定时间的比较,研究结论难免偏颇。因此,基于国内外现有研究存在的缺漏和不足,本文将DEA模型改进为超效率DEA模型,科学选取能够反映出流通业发展效率分析的投入、产出指标,利用MYDEA软件,对河南省各地市流通业发展效率进行评价。

表1 河南省各地市流通业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表2 “十二五”以来河南省内各市的流通业发展效率分析结果(2011-2015年)

表3 河南省各市年均流通业发展效率的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

(二)变量选取

为了能够对流通业发展效率进行准确的分析,首先需要确定影响该效率的各种指标。从现有文献看,对流通业发展效率的研究比较少,对流通业投入产出的研究主要有:陈姗、王勇、曾庆均(2013)从商贸流通业发展基础、贡献、状况和成长力等四个方面建立流通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俞彤晖、郭守亭(2014)构建了包含市场、企业、资本、人员等4个层面的10个基础性指标的流通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孙金秀(2014)从投入、产出方面选取流通业从业人员、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货运量、公路里程、铁路里程、R&D经费等构建了现代流通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李定珍、张颖(2015)从流通规模、流通贡献、流通潜力、流通信息化程度及流通基础设施情况等角度选取一些指标构建了流通效率测度指标体系。本研究考虑到流通业投入产出的实际,围绕流通业发展密切关联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行业从业人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行业人均年销售总额等核心指标,建立分析流通业发展效率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流通业发展效率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说明

本文数据来源于各年度《河南省统计年鉴》以及各地市各年度的经济社会发展报告,建立河南省18个市(2012-2015年)流通业发展效率分析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表,SPSS对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和计算,由于面板数据表大,鉴于篇幅,本文不再列出原始数据。

(二)流通业发展效率总体分析

利用MYDEA软件,将输入输出指标代入上述模型中,得出“十二五”以来河南省各地市的流通业发展效率值(θ)如表2所示。

从整体来看,河南省18个市的流通业发展效率平均值θ在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别为1.697、1.766、2.526、3.125、3.856,呈现出上升的态势,且“十二五”以来的这几年河南省流通业发展效率均大于1,说明各地市整体DEA有效,表明“十二五”期间河南省较好地控制了流通业投入,形成了比较好的产出,河南省流通业发展效率整体较好。

同时,从表2也可以看出,河南省18个市的θ值在4年内的平均值均大于1,表示河南省18个市的流通业发展效率都相对较好,也说明河南省各市的投入与产出基本形成良性匹配,反映了其良好的市场资源配置,这与近年来河南省注重迎合居民消费需求,推出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市场配套、商业体系有很大的关系,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流通业发展保持了科学发展的水平。

(三)流通业发展效率动态分析

为了更好地分析河南省18个市流通业发展效率的变化趋势,本文运用“十二五”以来河南省18个市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指数模型计算了其效率变动值,如表3所示。

表3显示,2011-2015年河南省各市的全要素流通业发展效率的增长率都大于1,其中年均增长率为 14.8%,从年均增长率的分解来看,除了规模效率年均增长率为10.4%,其余的都是下降的(小于1)。其中综合技术效率年均下降为2.1%,纯技术效率年均下降为0.2%,技术进步效率年均下降为1.9%。由此可见,流通业发展效率的增长来自规模效率的推动,如提高政府财政对流通业支持的比重,增强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提高流通业在现代服务业当中的比重等,通过这些规模提升,促进流通业效率的提高。

表4 各地区流通业发展效率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河南省流通业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河南省各地市流通业发展效率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各地市之间效率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通过超效率DEA方法得到了各市流通业发展效率的具体得分,需进一步考察影响流通业的因素。鉴于影响流通业发展效率的因素较多,本文参考已有的研究,并结合流通业发展效率的地区差异性,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影响因素:一是流通业发展政府财政投入(以各地市流通业财政投入占财政投入总量的比例来衡量);二是流通业行业规模(以规模以上商贸流通企业来衡量);三是流通业消费支撑(以各地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衡量);四是流通业发展潜力(以各地区人口总数来衡量);五是流通业行业利润(以商贸流通行业年平均利润率来衡量)。基于对上述因素的考察和选取,本部分借助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以前述分析得到的各地区流通业发展效率得分作为因变量,以影响各地市流通业发展效率的五个方面影响因素的相关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其结果如表4所示。

上述结果的R2为0.975,说明回归效果比较好。从回归的情况看,所选变量对于各地区流通业发展效率都构成显著的正向影响(Prob值小于0.05),而最为密切的三个因素为流通业消费支撑、流通业发展潜力、流通业行业利润等(相关系数都超过了0.1)。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一是流通业消费支撑对各地区流通业发展效率构成强有力的正向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各地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上升或下降1个百分点,流通业发展效率对应也上升或下降0.4856个百分点。二是流通业发展政府财政投入对流通业发展效率也构成强有力的正向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各地市流通业财政投入占财政投入总量的比例每上升或下降1个百分点,流通业发展效率也上升或下降0.1667个百分点。三是商贸流通行业利润对流通业发展效率构成强有力的正向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商贸流通行业年平均利润率每上升或下降1个百分点,流通业发展效率相应地上升或下降0.3286个百分点。

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流通业发展效率的提升离不开政府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同时还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用足用好各级财政政策资源,加大对现代流通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切实促进流通业的科学发展。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有条件的地市要建立“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扩大扶持范围,加大扶持力度,通过财政扶持,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示范性强、带动效果明显的流通企业。另一方面,要通过财政投入支持,重点对流通产业结构调整、现代物流、批发零售等方面进行鼓励和支持,推动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流通企业信息化改造等工作,为流通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要加大投入力度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企业,如加强政府引导及政策扶持,加大对重点商贸企业的扶持力度;关心和培育本土中小流通企业,提升城乡市场水平;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优势明显、市场影响力强的知名企业。此外,还要妥善地加大对流通业发展所需物流基地、仓储基地、商业中心的用地支持力度、还要落实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等相关优惠政策,切实为流通企业减轻负担。

(二)提高流通业的产出水平

流通业、物流业是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通过多种业态为消费者提供商品与服务,因此流通业的产出水平也是靠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来达到的。对此,要发挥河南省区位优势,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各地市在发展流通业过程中,要科学测算区域内的需求和供给,合理地选择适当的规模为工业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商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全面拓展流通业发展空间,增强商贸流通业发展活力。同时,“十三五”时期,要以支持商业模式与技术应用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支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推进商贸流通传统业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新兴业态,全面激发商贸流通业发展活力。避免造成商业布局过密、商业中心布局不合理以及商业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做到合适的规模产生科学合理的效率。

(三)发挥流通业发展的潜力

要全面打造河南省商贸流通业“升级版”,增强流通业发展的增长动力。要加快设施完善、品牌培育及创新发展,建立健全行业监管体系,构建特色突出、以人为本、便捷通畅的商贸流通保障体系。坚持“要素整合、重点突出、特色发展”的原则,立足河南省现有流通产业发展基础,结合区域流通业发展需要,适应消费需求发展趋势,扩大消费新领域;通过先进技术应用,创新促销模式,多渠道促进消费,打造各地市商贸流通发展新格局。

1.季模模,孙敬水.我国流通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J].江苏商论,2009(7)

2.郭馨梅.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北京流通业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3.陈姗,王勇,曾庆均.西部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其变动趋势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4.李杨超,祝合良.中国流通现代化区域性差异实证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4(10)

5.赵锋.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测度与区域差异分析—基于1997-2012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4(3)

6.熊曦,柳思维,张闻,汤春玲.商贸流通业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水平测度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5(8)

7.周青浮.国内流通产业发展区域差异研究[J].价格月刊,2015(1)

8.李定珍,张颖.湖南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地区差异实证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9.王欢.长三角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差异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33)

国家旅游局2015年度“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项目名称“餐饮管理与服务综合实训校本课程开发”(项目编号WMYC20154-1111)

F724

A

猜你喜欢

流通业商贸流通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流通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