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烷司琼预防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
2016-11-19陆剑锋
陆剑锋
(化州市人民医院,广东化州 525100)
托烷司琼预防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
陆剑锋
(化州市人民医院,广东化州 525100)
目的:探讨托烷司琼预防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10月接受全身麻醉术的患者200例,手术类型为妇科手术、骨科手术、腹腔镜手术、开颅手术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接受托烷司琼,对照组麻醉诱导前接受昂丹司琼。对比两组手术后2 h、4 h、6 h、12 h恶心及呕吐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后2 h、4 h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 h、12 h后发生恶心、呕吐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昂丹司琼相比,托烷司琼能够较好的预防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托烷司琼;全身麻醉;恶心;呕吐
尽管麻醉药品的研制有很大发展,但术后患者仍易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据统计,麻醉后恶心、呕吐的平均发生率约为30 %。以往临床曾以氟哌利多、胃复安等对症处理,但容易诱发锥体外系症状,而且疗效不理想。昂丹司琼具有较好的抗呕吐作用,但价格昂贵,患者在经济难以承受。托烷司琼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的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受体拮抗药,其不良反应少,作用时间长[1]。本研究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10月接受全身麻醉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托烷司琼和昂丹司琼抗呕吐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10月接受全身麻醉术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手术类型为妇科手术、骨科手术、腹腔镜手术、开颅手术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接受托烷司琼用药,对照组麻醉诱导前接受昂丹司琼用药。观察组年龄(48.7±15.4)岁,男56例、女44例,体重(65.9±12.8)kg;对照组年龄(49.5±16.8)岁,男55例、女45例,体重(66.3±13.7)kg;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1)过度肥胖、妊娠及哺乳期妇女。(2)严重心、肝、肾、肺疾病。(2)术后保留胃管者。
1.2 方法 观察组麻醉诱导前给予托烷司琼,5.0 mg/5 mL。对照组麻醉诱导前接受昂丹司琼,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2 mg/kg、芬太尼1.0~2.0 μg/kg、异丙酚2.0 mg/kg、维库溴铵1.5 mg/kg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术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辅以芬太尼和维库溴铵。术后拮抗残余肌肉松弛。术后根据患者疼痛程度进行镇痛。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后2 h、4 h、6 h、12 h恶心及呕吐发生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后2 h、4 h、6 h、12 h恶心发生例数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后2 h、4 h恶心发生例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6 h、12 h观察组恶心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后2 h、4 h、6 h、12 h恶心发生例数对比(n)
2.2 两组手术后2 h、4 h、6 h、12 h呕吐发生例数对比 两组手术后2 h、4 h呕吐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6 h、12 h观察组呕吐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后2 h、4 h、6 h、12 h呕吐发生例数对比(n)
3 讨论
呕吐是由脑干的孤束核、背核和疑核外周的网状结构形成的呕吐中枢介导的复杂反应。呕吐中枢位于迷走神经背核和孤束核的腹面。呕吐冲动直接经由内脏传入神经至呕吐中枢,传出通路为迷走神经、膈神经、脊神经与内脏传出神经。化学触发带中含组胺、5-HT、多巴胺等受体,阻断这些受体的激活通路是抗呕吐的作用机理[2]。5-HT是人体内重要的神经介质,参与调节食欲、体温、血压、睡眠、呕吐等。5-HT神经元主要集中在感觉、迷走和肠内神经,特别是延髓呕吐中枢和延脑最后区,人体内浓度最高是在胃肠道。麻醉药物通过刺激化学感受器区传导到延髓的呕吐中枢,由呕吐中枢将传出信号经迷走传出神经传递到胃肠、呼吸、胸、腹部肌肉等靶位,引起呕吐反射。多数研究证明,5-HT3受体拮抗剂在防治急性呕吐方面有效率高、耐受性好,以疗效确定、特异性强在临床中使用广泛。同样作为抗呕吐药物,如氟哌利多、甲氧氯普胺则分别作用于化学触发带的不同受体,但是使用后会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昂丹司琼为首个上市的高选择性 5-HT3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迷走神经传入末梢中5-HT3受体而发挥止吐作用,疗效优于甲氧氯普胺。成人4.0 mg静脉注射可以有效地预防恶心、呕吐,而且其半衰期较短,为3.5~4.5 h。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不同,其既能阻断呕吐反射中枢外周神经元的突触前 5-HT3受体兴奋,又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内 5-HT3受体传递的迷走神经传入后区的作用。有学者指出术毕静脉注射2.0 mg的托烷司琼即可有效预防全麻术后的恶心、呕吐,剂量可达到5.0 mg[3]。
本次研究中我们分别给予研究组托烷司琼,对照组给予昂丹司琼,结果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后2 h、4 h恶心、呕吐发生率相近,而6 h,12 h后发生恶心,呕吐例数减少,因此,与昂丹司琼相比,托烷司琼能够较好的预后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此外还有学者指出由于恶心和呕吐的生理学差异不同,当恶心为主时,可以加用氟哌利多[4]。还有学者比较了托烷司琼不同给药方法,结果提示,术毕给予5.0 mg托烷司琼,或术毕给予2.0 mg托烷司琼,并于PCA泵中加入3.0 mg托烷司琼持续输注,均可有效阻断5-HT3受体的作用[5]。
综上所述,托烷司琼能够较好的预防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叶青,杜婉桃.托烷司琼治疗和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 2015,22(24):54-56.
[2] 陶蓉,姜向阳.格拉司琼预防和治疗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5,2(6):36-38.
[3] 祁富军,刘盼盼,张旭东,等.纳美芬复合托烷司琼预防地佐辛镇痛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J].2015,41(2):171-172.
[4] 任柏林,杨清存,卢锡华.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预防高危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临床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5,32(7):158-159.
[5] 刘晓慧,黄翠柳,黄勇.布托啡诺复合托烷司琼预防妇科腔镜术后不良反应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7):1905-1907.
2016-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