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的起源和变迁
2016-11-18丰家骅
丰家骅
扇子是夏季的一件日常生活用品,在我国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自与书画“联姻”之后,它也成了一种文化载体,一跃而身价百倍。但各种扇子始于何时,它们的功用如何,外来的折扇何时传人我国,电风扇的根在哪里,等等,这些问题都令人饶有兴味,本文试作一考述。
竹扇、羽扇
扇子,在我国古代,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名称。扬雄《方言》云:“自关而东谓之箑,自关而西谓之扇。”从箑和扇的字形来看,扇子的起源,与竹子和羽毛有着密切关系。竹扇,大约是原始人从竹编开合生风受到启示,模仿?形制作而成。地下出土的早期竹扇,就是作菜刀形,为?的象形。羽扇,则可能是原始人看到鸟儿扑翅生风,缉鸟羽而成。古书记载,最早的羽扇就是用十根或八根鸟羽编成的。
我国最早的扇子,崔豹《古今注》说,始于舜时。但这一说法没有实物为证,难以坐实。2007年1月,江西靖安李洲坳东周墓,出土了一把专家称为便面的竹扇(图1)。这是我国出土时间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件实物,人称“天下第一扇”,证明竹扇在东周时已经出现。汉墓石刻画中有《伏羲女娲交尾图》,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二人手中各执一把菜刀形的便面,专家们说这就是最早的扇子,是伏羲、女娲用来遮羞的。(图2)但这是汉代的石刻画,不能证明竹扇产生于伏羲之时。
羽扇出现的年代说法不一。《古今注》云:“起于商高宗,有锥雉之祥。”《礼记·檀弓》云“周人置娶”,王嘉《拾遗记》更具体地说,始于周昭王时。1982年3月,湖北江陵柏马山砖厂一号战国墓出土了两种羽扇:一种是长柄的,柄长约2米,柄首有一横木,半圆形的竹片,扇面由羽毛拼接而成;一种是短柄的,将羽毛展排成扇面,末端用细绳扎牢。这是现今见到的最早的羽扇实物,可证羽扇大约始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五六百年了。
竹扇和羽扇问世后,一直沿用不衰,是扇中的大宗,只是它们的形状、质地、构造不断变化。竹扇至汉时,不只有菜刀形的,也有方形、圆形的,至东晋还有六角形的。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两把竹扇,一把长柄,一把短柄。长柄的保存完好,扇面近似梯形,用细竹篾编成,篾片光滑;编法两经一结,居中处还用更纤细的竹篾编出一朵蝶须形卷曲的花饰,周边还缝有包边,用以加固扇面,工艺已颇精致。
羽扇,汉末盛行于江东,为雅士所喜爱,也出现了不少歌咏的赋作。“羽扇纶巾”便成了名士风流的一种标志,一直盛传不衰,直到今天。
纨扇、蒲葵扇、轮扇
汉唐是扇子的发展时期,随着新原料和新技术的运用,扇子的种类、形状、工艺等不断发展变化,在竹扇、羽扇之外,又出现了纨扇、葵扇、轮扇等新品种,且增添了新的功能。
纨扇
纨扇是用竹木条作框,以绢、罗、纨等丝织品为面,装上短柄而成。扇面多为圆形或鸭蛋形,故又称团扇、合欢扇。至六朝时,齐人丘巨源《咏七宝扇》诗说,扇的表里镶有珠宝,洁白的绢面还画上山水、人物,既珍贵又美观,这是对扇子的一种美化,提高了纨扇的文化和审美价值。这种纨扇多为妇人使用,因而常被借以表达情爱。
团扇与竹扇、羽扇一样,有长柄、短柄两种。长柄团扇,今已难见实物。但在一些传世名画中,可常见长柄团扇的倩影。《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杨贵妃夏日怕热,两侍儿交扇鼓风,为她解热。扇用长柄,就是因为侍女挥扇,需与主人保持一定距离。而张萱的《捣练图》,画中一女子蹲着扇火炉,用的扇子则是短柄。(图3)五代时,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韩熙载袒胸坐在椅上,左侧侍女手握长柄鸭蛋形团扇,韩熙载自己右手握的却为一把短柄长方形纨扇(图4),这说明五代时纨扇的扇柄有长有短,短柄小巧便捷,可用来自己扇风,是扇柄的发展。
蒲葵扇
蒲葵是南方的一种植物,叶子可以制作蓑衣、箬笠和扇子。用蒲葵叶做的扇子,称为蒲葵扇,亦称葵扇。蒲葵叶形似芭蕉叶,故俗称芭蕉扇。用蒲葵叶制成,价格低廉,因而成了平民的扇子。
蒲葵扇盛于何时,史无明文。《晋书》记载,晋孝武帝“节奢饰,禁绢扇”,因而竹扇、蒲葵扇大兴。谢安乡人返乡,去拜谒谢安,谢安问他归资如何,乡人说:“岭南凋敝,唯有五万蒲葵扇。”时非夏季,五万把葵扇,一时很难出手。谢安就从蒲葵扇中选了一把合意的执手中,凭着他的社会影响,“京中士庶竞市,价格数倍”。这说明当时蒲葵扇在民间已普遍使用,且可作为商品投入市场,这在商业史上是六朝扇子商品化的一个实例。
到了唐代,蒲葵扇还为文人普遍使用,常见于歌咏。雍裕之《题蒲葵扇》诗云:“倾心曾向日,在手幸摇风。羡尔逢提握,知名自谢公。”诗人羡慕葵扇为谢安“提握”,而知名于世,希望自己也能遇到名人。在蒲葵扇上题字作诗,给平民的扇子多少增添了一些文化因素。
轮扇
扇子用人力挥动生风,时久终会感到疲乏不支,因而古人想到如何节省人力,早在东汉时就发明了轮扇。
《西京杂记》记载,东汉时,赵飞燕住在昭阳殿,生活豪奢。长安第一巧匠丁缓为她精心设计,制作了照明用的常满灯、取暖用的九层博山香炉和被中香炉、消暑用的t轮扇等,其构制之巧,工艺之精,在今天看来,也令人惊叹不已。
七轮扇,“连七轮,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西京杂记》卷一)。这种轮扇借助机械力,不仅风力大,而且时间久。这与手摇扇相比,是一个飞跃性的进步。
明代杨慎《重咏风扇》诗云:“披襟夸宋玉,吹律诧邹生。何似风轮扇,能令暑域清。”描绘风轮飞转,扇影婆娑,十分风凉,令暑气全消。这说明轮扇到明代仍在官宦之家使用,并未绝传,后来还传至清宫。这种轮扇已具电风扇的雏形,可以说是开电风扇的先河。
舶来品——折叠扇及纸扇
宋、明两代是我国扇子发展史上一个转折时期,当团扇鼎盛之时,一种新型扇悄然而起,而且它还是舶来品,这就是折叠扇。
折叠扇
折叠扇简称折扇,又称撒扇、靴扇、聚头扇等,名异而实一。折叠扇起源于日本,北宋时传人我国。北宋是我国历史上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的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大都市,国际交往十分频繁。宋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六“高丽国”云:“皇朝之盛,遐荒九译来庭者,相属于路,惟高丽国敦尚文雅……每至中国,或用折叠扇为私觌物……极可爱,谓之倭扇,本出于倭国也。”冢田大峰《随意录》还说:“倭语谓叠扇为‘加波保利,是蝙蝠之倭名,盖以形似焉,名也。异邦(按:指中国)素无丝线扇,而今有之,仿我方之制也。”宋江少虞在《宋朝事实类苑》中称他在熙宁末,游相国寺,曾见卖日本国扇者,索价绝高。这说明折叠扇在北宋时已传人我国。
折叠扇的制作,《图画见闻志》云,以“鸦青纸为之”。鸦青纸其实并非纸,而是“水柳木之皮”。这种树皮“柔腻可爱”,可“折之以为扇”(宋人邓椿《画继》卷十三)。《宋朝事实类苑》卷六十也说:“鸦青纸厚如饼,揲(折叠)为旋风扇。”可见最初的折叠扇是用厚鸦青纸折叠成蝙蝠形,并无扇骨。因折叠而成,故名。邓椿《画继》记载,其后始“又有用纸,而以琴光竹为柄”的折叠扇,扇骨底端用梢钉固定,可以自由开合,“展之广尺三四,合之止两指许”,扇面上多绘仕女乘车跨马踏青拾翠之状,以银泥为云气、月色之状,极为可爱,故元人有“万里江山归一握”之句。后来也有用绢怍扇面的,明代陆深家藏南宋杨妹子书绢的折扇,可看到“绢面折痕尚存”。至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内店铺且有了折叠扇的专卖店,《梦粱录》就记有陈家团扇铺、周家折扇铺、青篾扇子铺等,说明折叠扇在扇业中已占有一席之地。
但折扇的地位与团扇相比,时人仍重团扇而轻折扇。当时风气,以为折叠扇为夷人之物,只有仆隶、妓女下等人使用,良家妇女还是用团扇,扇业仍是团扇的天下。
折叠扇的兴起,要到明永乐后,由于皇帝的喜爱和提倡才大行于世。刘元卿《贤奕编》云:“永乐中,朝鲜进撒扇,上见其卷舒之便,命工如式为之。”郎瑛《七修续稿》卷六云:“折扇由成化初高丽贡至,朝命效制以答,复书格言以赐群臣,民遂效而为之。”因皇帝命令仿制,又写上格言赏赐群臣。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民间跟风,遂迅速流行,风靡一时。(图5、图6)
纸扇
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早在汉代蔡伦就发明了纸。但汉代团扇多用丝织品为扇面,而不用纸,用纸做扇面大约要到宋代。宋人朱弁《曲洧旧闻》卷二说,宋哲宗每次御讲筵,诵读完毕,照例要赐扇,赐给群臣的都是绢扇,而自己却“独用纸扇”,潞公以为“人君俭得”,遂率群臣称贺。这则记载说明北宋时我国已有纸扇。到明清之时,折叠扇大量生产,就多以纸质为主,有川扇、吴扇之别,每年进贡宫中,动辄万计,现存世者甚多,与今之纸质折扇无异。
扇子的多种用途
最早的竹扇,一称便面。所谓便面,就是不欲见人,以此自障面,则得其便。这种功用的延续,还可以用来“掩丹唇”“障巧笑”“掩曲态”等,不只是“御炎热”而已。
在汉代,竹扇还可用来遮污。《汉书·张敞传》记载,张敞任职京师时,每朝会罢,走马章台街,“自以便面拊马”,这里的“便面”是一种车马护身防污用的车扇。三国时,魏国韩宣出东掖门遇雨,“地有泥潦,宣欲避之”,“以扇自障,住于道旁”(《三国志·魏书》卷二十三),也是用扇遮雨防污。
这种仪仗扇也作为贵族身份的一种标志,往往由二人持扇立于主人身后。唐阎立本《步辇图》,画中之扇大可遮人。唐明皇时,萧嵩为相,以为天子升降俯仰,为群臣目见,有碍帝王尊严。奏请“备羽扇于殿,上将出,所司承旨索扇,扇合上坐,坐定去扇。礼毕,上将退,又索扇如初”。羽扇也用作天子上朝时的屏幕了。
团扇有长柄、短柄两种。长柄团扇除供仆人为主人扇风外,还可用于婚礼时遮面。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说,近代婚嫁有“却扇”之礼,就是在成婚之夕,由二人手执长柄团扇遮着新娘,如同后代用红盖头盖在新娘头上。交拜后去扇,即却扇,婚礼去扇前还要念却扇诗。描写的就是这种婚俗。唐代女子除用短柄团扇扇风之外,也可用来遮面。王建《调笑》即云:“团扇、团扇,美人病(一作并)来遮面。”扇子的用途,可谓广矣!
其他如葵扇,还被写入小说。如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济公手中握的破芭蕉扇,几乎家喻户晓。折扇成了相声、评弹演员手中的道具,侠客手中的武器。到了近现代,扇子又出人意外地有了新用途,如许多商业机构用塑料压制出各种形状的广告扇,各个旅游点用印上字画的折扇为纪念品,书有字画的古扇更成为价值百万的藏品等等,扇子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第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