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00年5000言,“道”何以“一统天下”?

2016-11-18童夫

看历史 2016年6期
关键词:道德经老子孔子

童夫

《道德经》中的每一个字,都堪称老子给掌权者、君王和政治家的敦敦教诲,只是考验读者能不能真正读懂其中的新意与深意。

八百年周王朝所种下的,并非完全是“周氏江山”之果,更是华夏三千年“集体智慧的结晶”。厚积薄发,如喷薄而出的红日。

却说周王室东迁以后,学术重心由王宫逐渐移向民间,周王朝气数殆尽之时,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自老子、孔子以后,大家如雨后春笋般辈出,如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皆著书立说,各成一派。

兴起于先秦,泽被于万世。自此,诸子著作成为后世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资料库,更成为后学的蓄水池。

《道德经》

子,乃先秦时对人的尊称。之后特指孔子、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古之先贤。百家一般指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学术流派。

这样一个列阵似的庞大的名人方阵和学术阵容,基本上代表了那个统称为“先秦”的方方面面。《汉书·艺文志》向我们透露了这样一个令人震惊的统计数字,这些方阵中有名的共有189家、4324篇著怍。后来大约有10家发展壮大成了学派。

那真是一个群星璀灿的时代。这些思想之先进,学术之自由,智慧之博大,可谓领当时世界潮流之先声,于人类也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道德经》堪称为这个时代最为杰出的代表作,区区五千言,引发数千年顶礼膜拜。因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被誉为“万经之王”。

其他朝代暂且不论,仅唐朝一代,道教变成国教。唐高宗尊称为《上经》,唐玄宗尊称为《道德真经》。唐太宗曾令人翻译为梵文。唐朝乃文人辈出之时,《道德经》有如此待遇可想而知。

方块字的构造十分独特,一个“首”,一个“走之”。“首”即大脑,代表思想;“走之”即运动,代表行为。有了想法,付诸行动,谓之“初源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的开篇之语念了数千年,可至今为止,能够真正讲得通悟得透的,却没有几人。

老子成长记

自古以来,老子有如一个神仙般,萦绕于世间。

相传老子降生时,体弱而头大,眉宽而耳阔,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因其双耳长大,故起名为“聃”;因其出生于庚寅虎年(公元前571),亲邻们又呼之日小狸儿(即“小老虎”之意)。据说,因江淮间人们把“猫”唤作“狸儿”,音同“李耳”。久而久之,老聃小名“狸儿”便成为大名“李耳”一代一代传下来了。

却说老聃自幼聪慧,静思好学,拜师于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的商容老先生。教授三年,博学的商容便向老夫人辞行:“老夫识浅,聃儿思敏,三年而老夫之学授?”

老聃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三年而大有长进。

就这样,十三岁就超过师傅商容,被荐去周室太学深造,十六入朝为官,且官至“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长),从而声名远播。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老聃博览泛观,如虎添翼,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方能名闻遐迩。

孔子遇见老子

当李耳升格为老聃,老聃再升格为老子的时候,一个闪耀在中华文明星空数千年的大师诞生了。

与老子相辉映的,是另一个“子”字辈的人,他的名字叫孔子。却说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鲁国远近闻名的导师了。四面招徒,八方开坛。而立之年,当听说老子的名字后,一定要带着弟子前去会会,不知道内心深处有没有一种不服气的成分,反正他俩见面了。“会会”的结果,有一段孔子与弟子对话实录——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船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字里行间表明,这世上能让孔子心悦诚服的人,恐怕只有老子了。孔子拜老子为师。

孔子与弟子的上述对话算是精彩了。其实,最为精彩的,还是老子与孔子师生间一段又一段经典的对白,其间无不显示出儒家与道家思想的碰撞。兹摘录一二——

行至黄河之滨,孔子伫立岸边,不觉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

闻孔子此语,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子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子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人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子闻言,恍然大悟:“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话说孔子与老子相别18年后,51岁的孔子闻老子回归宋国沛地隐居,遂携弟子再次拜访。

老子虽归,道永存

历史文献里,只说老子西度流沙,过了新疆以北,一直过了沙漠,到西域去了。究竟是往中东或者到印度去了?不知道。

由老子到列子、再到庄子……由《老子》改称的《道德经》,由《列子》改称的《冲虚经》,由《庄子》改称的《南华经》。道教三经,一路传下来,终为国粹。

三千年过去了,老子留下的经典仍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可谓无与伦比。

古人云,孔子“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还有半句留给孔子老师老子的,只需要半部中的半部《道德经》,足可以一统江山。

《道德经》中的每一个字,都堪称老子给掌权者、君王和政治家的谆谆教诲,只是考验读者能不能真正读懂其中的新意与深意。

《道德经》中的“道”,能独霸中华文明三千年,不是偶然的。

猜你喜欢

道德经老子孔子
What Does ChatGPT Say:The DAO from Algorithmic Intelligence to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智者老子
《道德经》中的领导智慧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易说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