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提升少儿图书编校质量探析

2016-11-18李红彦

新闻爱好者 2016年10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

李红彦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少儿图书质量监管力度的加大,一批批不合格的少儿图书被曝光,少儿图书质量问题成为社会热点。针对图书编校质量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高编校人员的职业素养,加强出版单位的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关键词】少儿图书;编校质量;责任意识;管理规范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少儿的成长离不开阅读,为少儿提供质量上乘的优秀出版物是少儿出版社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少儿图书编校质量现状

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少儿图书的监管越来越严格。特别是近两年总局进行的五次图书质量专项检查中,有三次都是重点针对少儿图书进行的。2014年2月总局公布了第一次少儿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结果,有18种少儿图书编校质量不合格。2014年被确定为“出版物质量专项年”,重点对少儿出版物质量进行检查,6月公布检查结果,有10种少儿图书编校质量不合格。2015年被确定为“出版物质量提升年”,重点对少儿类和文艺类图书进行检查,11月公布检查结果,24种图书编校质量不合格。出版业内虽然常说“无错不成书”,但是从几次质量检查的结果看,部分少儿图书的差错已经到了让人忍无可忍的地步,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据统计,全国580家左右出版社有近530家都在出版儿童读物,而我国专业少儿出版社只有33家,每年出版的童书只占其品种总量的26%。[1]对于少儿图书的出版,人们往往有一个误区,认为少儿图书的内容一般是图多,涉及的知识简单,编辑校对起来比较容易。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一般的少儿图书虽然文字量少,但是其中的知识点非常多,编辑人员稍不注意,图书中出现一两个错误,整本书就会成为不合格产品。

二、少儿图书中常见编校质量问题

少儿图书中常见的编校错误主要有知识性错误、插图错误、语言文字错误、拼音错误等。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编校工作实践,将少儿图书中常见的编校错误及其成因进行简单分析。

(一)知识性错误

知识性错误往往具有隐蔽性,需要编校人员凭借自身储备的知识或查阅工具书及其他权威参考资料来辨别。

1.人名、地名或事件名混淆

在写作的过程中,由于作者的笔误、记忆错误或者录入错误,书稿完成后未进行认真审读等原因,常常会造成文稿中出现人名、地名或事件名混淆的情况。如果编校人员知识面狭窄或责任心不强,就会导致此类错误遗留在图书中。

2.文史知识错误

中国古代文史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天文、历法、礼仪、地理、官制、科举、器物、服饰等,稍不留意就会出错,这就要求编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文史知识积累。如某书中写道:“己辰年……”。干支纪年法用于我国农历的年份中,是将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两相配,60年一循环。天干的单数与地支的单数搭配,天干的双数与地支的双数搭配,所以,不存在“己辰”的组合。

3.自然科学知识错误

由于作者的专业知识有限、理解偏差、思考不周密等,常常导致文稿中出现自然科学知识错误。如某书中写道:“天空群星璀璨,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光辉是几万光年以前发出的。”“光年”是天文学上的一种距离单位,是光在真空中一年内走过的路程,不能将其视为时间单位。

4.事实性错误

由于作者记忆模糊,或者参考其他未经核实的资料,或者引用陈旧过时的资料,再加上编校人员没有认真核对史料,导致图书中出现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的出生年代以及其他数据错误。如某书中有“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1882—1895)”,根据人物生卒年计算,巴斯德只活了13岁,明显错误。经查,巴斯德生年应为1822年。

(二)插图中的错误

插图作为少儿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大量的信息,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加之插图设计者对图书的整体内容把握不全面或不透彻等原因,插图中易出现编校质量问题。

1.插图中的知识性错误

绘本等图多字少的少儿图书中,插图包含的知识量大,其中涉及的知识性问题也相对隐蔽。如某书中写道:“大年初一,天还没有亮,小红就被鞭炮声吵醒了……”。在插图中透过小红卧室的窗户,竟然还能看到天空中挂着圆圆的月亮。这明显是不真实的,大年初一的凌晨不可能看到月亮,更不会是圆月亮。农历每月三十和初一时,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跟太阳同时出没,在地球上是看不到月光的。

2.插图与文字描述不符

图文不符的插图问题在故事性的图画书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插图中物品的种类、形状、颜色、数量、位置等与相应文字描述不符。要避免此类错误的出现,在编校过程中就要将文字内容和彩色插图仔细对照。如某书中文字写道:“没过多久,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鸡蛋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小水珠,像出汗了一样。”杰西就拿起鸡蛋问教授:“快看,鸡蛋这是怎么了?”杰西和教授在讨论的是鸡蛋,但是在插图中,杰西手里拿着的却是一个滴着水的红苹果。

3.插图内容不合常理

有些图书中的插图虽然不存在明显的错误,但是却与常理不符,经不起推敲。如一本幼儿园教材中,讲吃饭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在插图中四个小朋友都是左手拿着筷子在吃饭。有的少儿图书中还常出现小朋友左手握笔写字的情况。虽然“更习惯用左手”的人群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但是在关于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方面的图书中,最好还是符合大多数人的习惯。

4.前后细节不一致

此类错误主要是指在故事性的图画书中,根据故事情节所配的系列插图中,相应人物形象、物品、场景等出现细节上的前后不一致,甚至矛盾的情况。如某小学生安全教育读本中,讲小朋友独自在家时,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在随文插图中,第一幅图中一西装革履的男子在敲皮皮家的门;第二幅图中皮皮踩着凳子从大门的猫眼儿里往外看,看到的这个男子却穿着T恤衫和短裤。很明显,在设计插图时,插图作者没有注意到故事情节的连贯性。

(三)语言文字错误

1.字词错误

少儿图书中字词错误主要有使用错别字、不规范字、异形词,以及多字、漏字、颠倒字等。如,“时候”误为“时侯”、“沟通”误为“构通”、“笔画”误为“笔划”,等等。还有的书中使用生造字、二简字等,如“黑色”误为“黒色”、“橘子”误为“桔子”,等等。

2.语法错误

少儿图书中常见的语法错误主要有搭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句式杂糅、重复累赘、语序不当、结构歧义等。

(四)注音不规范及拼音错误

拼音在少儿图书中的使用非常普遍,是少儿图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作者汉语拼音水平所限,排版软件自动生成拼音容易出错,以及编校人员对拼音规则把握不准,少儿读物中的拼音错误也时常出现。

1.轻声标注错误

有些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用,有时标注原调,有时标注轻声,但是原调和轻声的意义有区别,在使用时稍不留意,就容易标错声调。如:“一个胖女人(nǚren)追上来。”此句中“女人”的正确注音应为“nǚrén”。女人(nǚren),指妻子。女人(nǚrén),指女性的成年人。

2.“一”“不”变调错误

“一”“不”一般标原调,不标变调。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两个字存在变调,为了阅读的方便,在带注音的低幼读物中,“一”“不”常标变调。“一”“不”标原调和变调都不算错,但是同一本书的处理方式应一致,要么都标变调,要么都标原调,不能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3.未遵循拼写规则

有的少儿图书,拼音没有严格按照《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要求分词连写。这类错误主要出现在少儿图书封面加注的汉语拼音书名上。如:“AN QUAN REN WO XING”(安全任我行),正确的拼写应为“ANQUAN REN WO XING”。

三、提高少儿图书编校质量的措施

从前文所述不难看出,少儿图书出现编校质量问题,究其成因,既有编校人员知识面不宽、业务能力不高、质量意识淡薄等主观原因,也有图书出版市场竞争加剧,出版单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等客观原因。因此,要想提高少儿图书的编校质量,就要大力提高编校人员的职业素养,加强编校队伍建设,培养优秀的编校人才,规范出版管理流程,建立科学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

(一)提高编校人员的职业素养

少儿图书是青少年成长的精神食粮,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它担负着传承文化、传播知识的功能,离开了质量一切都无从谈起。在少儿图书的出版过程中,编校人员是图书质量的主要负责人,其科学文化知识水平、责任意识和业务能力直接决定着图书的质量。因此,提高编校人员的职业素养是提升少儿图书编校质量的根本所在。

1.增强编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少儿图书的读者对象是全国的少年儿童,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远不及成年人,因此传播准确的信息和科学的知识是少儿图书编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编校人员要牢记自己肩上的职责和使命,增强责任心,树立把关意识,全力以赴地对待每一本图书,树立精品意识,强化质量第一的观念,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地做好编校工作,向少年儿童奉献尽可能多的优秀图书。

2.提高编校人员的业务能力

编校人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这样才能担负起对图书内容把关的职责。要提高编校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学习、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是加强新入职编校人员的岗前培训。随着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壮大,一批年轻的优秀人才加入编校队伍,但是编校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高学历者编校能力不一定就强,因此需要对新入职人员进行基础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让新人熟悉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了解党和国家有关出版的方针政策及出版流程,掌握《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通用规范汉字表》等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二是发挥老编辑的“传、帮、带”作用,采取老人带新人的办法,使新入职的编校人员尽快成长起来,早日胜任编校工作。三是编校人员要加强自学,不断更新知识,并注意积累。正如老出版工作者袁方所言:编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很大程度上还需要靠自学,靠自己不断总结,靠处处留心,靠自身的积累。[2]

(二)加强出版单位的管理工作

图书的编辑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涵盖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及后续的校对工作等,它需要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规范。这些规章制度是几代出版人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一笔宝贵财富。遵循出版规律,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提高少儿图书编校质量的保证。出版单位要建立健全图书质量管理制度,加大执行力度,提高落实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质量管理制度,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图书质量保障制度。

一是要严格执行“三审”制度、“三校一读”制度、责任编辑制度和责任校对制度等相关制度。在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审读、排版、校对、印刷等环节建立科学严谨的管理规范。明确初审、复审、终审的岗位职责和要求,加大监督制约机制,加大对前一环节编审质量的考评力度;根据《图书校对工作基本规程》中“三校一读”灭错率的具体指标,加大对校对质量的考核力度,不断强化审读及编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

二是遵循出版规律,科学合理分配编校人员的工作量。在过度竞争的现状下,不少编辑和校对人员的工作量远远超出了合理的界限,长期超负荷工作,必然导致图书编校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出版单位要科学分配工作任务,以保证编校人员有充足的时间,能够静下心来,有条不紊地处理书稿和校样,确保编校出质量过硬的精品少儿图书。

三是建立健全质量监控制度。设置专门的图书质量检查和评价部门,由专业的质检人员全面负责检查图书印前质量,重点检查图书的封面、扉页、版权页、书脊、前言、后记等必检项,并抽查一定字数的正文内容。经检查质量合格后方能付印,不合格者要退责任编辑修改。对于多次造成印前质量不合格的直接责任人要予以相应的处罚;对质量检查结果优秀者,要在全社通报表扬,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原副主席、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原主任海飞曾说过:“少儿出版是面向祖国未来的神圣事业,少儿类出版物出现编校质量问题是不能容忍的,是出版单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3]少儿图书的出版并不是出版中的“小儿科”,不是谁都能做好的,它关乎未来人才的培养,肩负着重大的出版使命。为了把我国少儿图书出版打造成真正适合少儿健康成长的“沃土”,每一名少儿图书编校人员都应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编校差错,为我们的下一代提供更多、更优秀的图书。

参考文献:

[1]段弘.以儿童绘本为例看少儿出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出版广角,2013(4):72.

[2]袁方.论校对在新闻出版工作中的地位[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355.

[3]孙海悦.专家析因建言:编校质量要“定期晒”“大力抓”[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5-12-7.

(作者单位:海燕出版社有限公司)

编校:郑 艳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基于微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研究
广播新闻编辑的责任意识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强化党刊责任意识 坚守理论宣传阵地
浅谈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的培养
法治理念视域下的责任意识培育
责任意识造就模范养老机构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