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点南海仲裁案给中国的“礼物”

2016-11-18刘星华

铁军 2016年10期
关键词:海洋法海洋权益仲裁

刘星华

2016年7月12日,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宣布了所谓仲裁结果。这个毫无羞耻、毫无法度、毫无公正度和可信度的裁决,全盘接受菲律宾的索求,不仅将早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前中国南海就存在的“九段线”等历史性权利抹杀,还睁眼说瞎话,把我太平岛也判为岩礁。这连美国等西方国家甚至菲律宾的法学家都看不过去了,多羞于与之为伍。联合国、国际法庭、联合国常设仲裁法庭纷纷出来申明与该案拼凑的临时仲裁庭没有关系。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公开支持中国立场。7月16日在第11届亚欧首脑会议上,日本首相安倍发言鼓吹南海仲裁,只有菲律宾有克制地附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全然听而不闻、置之不理。

这场历时三年半,被称作美国操纵、菲律宾出头、日本仲裁的闹剧,最终成为一个历史笑柄。中国由此而收获的涉及到许多方面,尤其在增强海洋及海洋国防意识上可谓意义深远。

宣传与普及了中国的海洋权益与海洋法治。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抓住这个机会,又是声明又是白皮书,又是专家访谈又是外交答问,又是媒体论战又是武装维权,形成了海洋信息大爆炸,把好多东西都说明白了,例如什么是海洋法、什么是海洋法国际公约,什么是九段线、什么是领海、内水、专属经济区,什么是岛、什么是礁,等等。人们过去不太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太清楚的,现在清楚了,我国捍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有了更广泛、更深厚、更可靠的群众基础。

全面展示与划定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底线。南海仲裁案的非法裁决是“废纸一张”,但围绕这张“废纸”的较量是真实而激烈的。因为该仲裁案背后的黑手,要利用这一废纸大做文章,将其作为抹黑中国的“法律依据”,作为“曲线入侵”甚至“直线入侵”中国领海的“敲门砖”。这事关中国的核心利益和原则底线,中国政府“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一方面,持续不断地开展舆论斗争;另一方面,通过大规模军事演习等,展示中国捍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坚强决心,包括在美济礁、渚碧礁机场成功进行飞机测试性飞行,轰六带弹巡航南海,三大舰队在南海进行联合军事演习,等等。所有这些都充分显示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底线,对那些在南海兴风作浪者是严正而有力的警告。

激发与促使中国进一步强化南海防卫。美国和日本都是域外国家,它们之所以在南海问题上狼狈为奸、沆瀣一气,一个共同目的就是侵害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美国甚至公然派遣两个航母作战群在南海及附近耀武扬威。中国要维护合法权益,必须采取进一步措施,运用更加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应对不测。7月12日,新52D型驱逐舰“银川”号服役,7月16日战略轰炸机常态化带弹巡逻黄岩岛,7月24日首次曝光中国中段反导拦截试验的现场画面。面对美日等国图谋,中国南沙岛礁建设的必要性更加突出了,划设南海防空识别区的动力增强了,中国航母部署南海的可能性增加了。南海防卫正日益强化。

迫使台湾地区当局和推动台湾民众与大陆共同维护祖先的遗产。南海仲裁案把中国台湾实际控制的太平岛判为“岩礁”。这迫使一向亲美亲日的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也在第一时间先口头抗议,后登舰示威,明确表示“中华民国”对南海诸岛及其相关海域享有国际法及海洋法上之权利,对于仲裁结果“我们绝不接受,也主张此仲裁判断对‘中华民国不具法律拘束力”,并立即派遣“康定级”巡防舰赴南海执行巡弋任务。7月25日,台湾渔民“保南海、护渔权”的三艘船抵达太平岛,表达台湾民众的意愿。在随后的台湾民意调查中,约45%受访者认为,美国是这次“仲裁案”的背后操控者;约70%受访者认为,台湾被出卖了。另外,有高达75%民众认为在南海议题上,在台湾当局无能力时,可接受大陆的援手。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曾几何时,有些中国人大唱“太平词”,好像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侵略者,更没有针对中国的侵略者。在他们看来,只要中国“讲理”就可以赢得好评和尊重,就不会遭遇安全威胁,中国的国际形象还会自然变好,“中国威胁论”会自然消失。南海仲裁案以及美日行径警示,眼下的和平不等于安全,单靠讲理难以阻止侵略,不加强国防就难免受辱挨打,中国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断推进军事和国防现代化,永葆敢打必胜的血性和勇气,时刻准备粉碎一切来犯之敌!

朱文泉上将在《岛屿战争论·略论》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战争的地位作用丝毫没有降低,仍然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南海仲裁案对增强中国广大民众的海洋权益意识和全民国防意识,无疑起到了反面教员的作用。可以坚信,有谁胆敢以武力侵犯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必将葬身于新时期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责任编辑 王浩钟)

猜你喜欢

海洋法海洋权益仲裁
共同开发的基本理论
中日东海划界争端的法律分析
我国海洋法立法现状研究
“极地曙光号”案例分析
《美国国际法杂志》南海专刊文章述评
国际商事仲裁,机构仲裁好还是临时仲裁好?
论我国海洋法立法
中国海事战略的几点思考
仲裁第三人的设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