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星爆炸危机靠这家神秘公司救援

2016-11-18林宏达

海外星云 2016年21期
关键词:创办人锂电池中国台湾

林宏达

一向以硬件制造能力自豪的三星,这次捅出大乱的正是自家生产的电池,风暴越卷越大,实时出手止血的,竟是一家中国台湾人参与创办的公司。

手机电池连环爆炸,让三星电子发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产品召回计划,损失估计超过十亿美元。危机发生后,为三星提供合格电池的,竟是一家由两位中国台湾人参与创办的神祕电池厂,这家公司叫新能源科技。

四位创办人 两位来自中国台湾

9月8日,美国联邦航天总署一度发出警告,因为三星电子生产的盖乐世Note7手机电池有爆炸风险,“请不要在飞机上使用Note 7手机!”一时之间,三星Note 7手机成了各国机场“知名度”最高的手机。

这款新型手机在全球各地连续传出手机自燃事件,三星SDI自家生产的锂电池,是导致手机爆炸的元凶。根据路透、《金融时报》等国际媒体报导,意外发生后,TDK旗下的新能源科技成为Note 7最大的手机电池供应商,是最大受益者,这家公司四位创办人,两位来自中国台湾。

他们凭什么接下挑战?

新能源科技是1999年成立,其中两位创办人是来自中国台湾的陈棠华、张毓捷,“他们都是建中、台大的同学。”工研院材料化工研究所潘金平组长说。张毓捷是台大电机系毕业,陈棠华则是台大化学系毕业,陈棠华也是前“行政院长”刘兆玄在台大化学系的同班同学。

刘兆玄更在他的武侠小说《王道剑》自述中写道,就是因为陈棠华在福建创业,他才会拜访福建宁德,找到小说里的灵感。另外两位创办人则是来自中国香港的梁少康、曾毓群。

陈棠华是新能源科技第一任总裁,他曾在IBM工作多年,原本的专长是开发磁碟片用的磁性材料。潘金平回忆,第一次看到他时,这位总裁从清华大学拉着行李搭公交车到工研院,毫无总裁架子。

创业时,陈棠华已55岁,他看准消费性产品大爆发,锂电池产业会是难得一见的大机会,四位创办人募集250万美元创业。

想创业,技术是第一道门槛。刚创业时,新能源科技砸下重金,向美国实验室买锂电池的专利授权,他们按照专利试做之后,竟然发现,做出来的电池会膨胀、变形,这专利根本没有用!

陈棠华带着研发团队,苦思如何解决,当时参与研发的曾毓群曾表示,他们猜想问题出在电解液的成分上,因为,锂电池的温度上限是85度,实验室的配方中,有些成分沸点已接近93度,高于锂电池的温度上限,这可能是电池变形的关键。他们日夜不休地研发七八种不同配方,反复测试两个星期,最后惊喜发现,其中竟有两个配方能解决膨胀问题。

光有技术不够,“电池是比规模、比资金的产业。”一位创投业者观察,当时,锂电池是像SONY等大公司才有能力生产的产品,比资金,新能源没有优势,他们曾一度几乎无法生存,想把公司卖给其他中国台湾厂商,却没人要买。

电池客制化 苹果指定合作

新能源发展出的存活之道是,SONY等大厂做的是标准化、形状固定锂电池,他们就为客户量身打造,不容易自动化生产的电池。他们从DVD等消费性电子产品起家,搭着中国大陆市场成长的热潮,不断练兵。2004年,打入苹果iPod供应链,“当时苹果还不大。”潘金平说,从此之后,苹果只要开发新产品,都会优先与新能源科技合作。

2005年,汉鼎等大股东有意出场,他们做出关键决定,把公司所有股权以一亿美元卖给日本TDK,TDK则仍委托他们经营。

创投业者观察,陈棠华的技术和客户,结合TDK的资金,形成完美组合。新能源科技虽然是TDK的子公司,经营团队却没有日本人,技术由他们自行研发,日本母公司提供资金。有苹果订单加TDK资金,业绩蒸蒸日上。

陈棠华2010年因病过世,他曾经多次想要引进工研院的防爆电池技术,却未能如愿,但多年累积出的电池技术,竟成为挽救三星脱离电池爆炸危机的关键。新能源科技董事长由张毓捷出任。现在,他们已经打入电动车电池市场,未来,这个团队还将再创造下一个大成长!?笏(摘自《今周刊》)(编辑/华生)

猜你喜欢

创办人锂电池中国台湾
由于天气干旱中国台湾的荔枝收获减半
如何更好设计锂电池充电器恒压控制电路
如何更好设计锂电池充电器恒压控制电路
古希腊学园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研究
锂电池里装微型灭火器:再也不担心手机电池起火等
苹果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