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W地区茅口组储层地震预测
2016-11-18邓瑛曾涛徐姣赵欣
邓瑛,曾涛,徐姣,赵欣
川东W地区茅口组储层地震预测
邓瑛1,曾涛1,徐姣1,赵欣2
(1.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成都 610213;2.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成都 610059)
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显示,茅口组作为川东碳酸盐岩重要产气层系之一,具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但目前探明率很低,并且针对茅口组古风化壳岩溶储层的研究工作开展较少。本文从分析茅口组古岩溶储层的地质特征入手,再以川东W地区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开展地震相特征及其成因的研究,进行预测,结果与地质规律相符合。此类古岩溶储层有利区域的预测方法,能为本区及邻区的勘探目标优选提供重要依据,也为今后储层精细预测提供思路和建议。
古岩溶;储层;地震预测;川东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茅口组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但探明率很低,自1957年L10井在茅口组顶部风化壳获得高产天然气以来,勘探工作局限于川南和川东南的局部地区,而川东大部分地区尚未针对茅口组开展勘探开发工作,所以在川东地区寻找有利的茅口组古风化壳岩溶储层发育区是当前茅口组天然气勘探面临的主要任务。川东W地区多口钻井资料证明茅口组存在不同程度的油气显示,且测试具有一定产能,本文在该区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初步预测了有利岩溶储层发育区,以期为其勘探选区及精细预测风化壳岩溶储层分布提供参考。
1 W地区茅口组古岩溶储层地质特征
四川盆地茅口组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其成分为不同比例的方解石和白云石,易于溶解。茅口组沉积期后的东吴运动使茅口组灰岩暴露地表并经大气淡水溶蚀淋滤,形成大量的溶蚀孔洞和溶蚀缝,成为天然气的有效储层。
1.1 茅口组古岩溶储层古构造背景
根据江青春等的研究,W地区位于重庆—大足岩溶斜坡与石柱—南川岩溶盆地的交界处(图1),工区南部位于岩溶斜坡,北部属岩溶高地,由于古构造背景的差异,因此南、北具有不同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响应特征。
图1 四川盆地茅口组顶部风化壳岩溶古地貌
1.2 茅口组地质特征
茅口组从下至上可分为四段,川东地区普遍缺失茅四段,仅残留茅一~茅三段地层,地层厚度约250~300m。钻井岩性显示,茅口组下部为灰色石灰岩、泥灰岩夹黑色页岩,中部为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含少量泥质,上部为灰白色块状灰岩、生物灰岩,含硅质结核及方解石晶体,顶部为棕灰色石灰岩夹生物灰岩,含少量泥质、碳质及黄铁矿粒。
图2 茅口组测井响应特征
1.3 茅口组古岩溶储层钻录井响应
古岩溶储层在钻井过程中有明显响应,主要表现为井漏、井涌、放空和憋、跳钻现象,在录井上表现为气测异常以及气侵显示。据统计,该区钻达和钻过二叠系下统的井有61口,具有不同程度的钻井显示有41口,主要位于茅三~茅二段地层。
2 W地区茅口组古岩溶储层地球物理特征
2.1 茅口组古岩溶储层测井响应特征
茅口组上覆地层龙潭组为沼泽相沉积,煤系和泥质岩比较发育,表现出低速度、高伽玛的特征,茅口组主要岩性为灰岩,表现出高速度、低伽马的特征,在茅口组岩溶孔洞中常常充填煤块、泥质及岩溶角砾,其中富含放射性物质,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高伽马特征,而速度则较上下围岩有所降低,指示了茅口组中发育缝洞储层,因此高GR、低RT、低~中声波速度和井径增大是典型溶洞响应特征(图2)。
2.2 茅口组古岩溶储层地震响应特征
在茅口组顶界(龙潭组底界)拉平的地震剖面上,茅口组地层表现出平行层状反射的地震相特征,茅口组古岩溶表现出明显的“眼球状弱反射”特征,这主要是由于在岩溶作用下形成的缝洞,破坏了岩层原有的层状结构,反射强度降低,茅口组内部第一强相位明显由强变弱,同时存在缝洞的区域速度降低也会增加反射时差,形成相应区域上凸下凹的现象(图3)。W地区试油结果表明,W122井栖二段测试产气1.27×104m3/d,W67井茅三~二段测试产气64.55×104m3/d,W83井茅一段测试产气24.7×104m3/d,以上三口井在地震剖面(茅顶层拉平)上均有明显的“眼球状弱反射”特征,而位于其东侧的W74井地震反射无异常,钻井过程中该井在茅口组也无显示。
图3 W地区茅口组地震相特征
3 W地区茅口组古岩溶储层地震预测
通过上述茅口组古岩溶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对W地区的古岩溶发育区域进行了预测(图4)。从图中可见W地区古岩溶分布不规则,在工区南部分布范围广,面积约为175km2,中部古岩溶不发育,仅偏西北存在一面积略小的区域,面积约为20km2,北部面积约为65km2。图5为一条贯穿南北的地震剖面,南部区域表现为“眼球状反射”特征清晰,“眼球”两端的同相轴中断、上凸现象明显,而北部区域的地震反射特征则明显减弱。测试成果表明,工区南部茅口组储层较北部发育,因此南部区域古岩溶也较北部区域更为发育,这与南部为古岩溶斜坡区、北部为岩溶盆地区的地质结果吻合,是该区古岩溶储层勘探的有利区域。
图4 W地区古岩溶储层发育区
图5 W地区古岩溶发育区剖面特征
4 结论
1)川东W地区位于古岩溶斜坡与岩溶盆地的交界地带,从而具备形成古岩溶的有利条件,南部为古岩溶斜坡区,北部为岩溶盆地区,南部古岩溶更为发育。
2)根据钻井资料统计,该区茅口组在钻进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井漏、井涌、放空以及气侵等现象,说明该区存在古岩溶储层,在地震剖面上主要表现出“眼球状弱反射”的地震相特征,并且从平面预测图上来看,古岩溶发育的有利区位于工区南部,面积约为175km2。
3)本次研究中分析的古岩溶地震相特征,形态清晰可靠,平面预测符合地质规律,为川东地区针对茅口组进行地震勘探做了重要工作,也为今后该区的古岩溶储层精细预测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江青春,胡素云,汪泽成,等. 四川盆地茅口组风化壳岩溶古地貌及勘探选区[J]. 石油学报,2012,33(6):949~969.
[2] 韩小俊,施泽进,等. 地震地层及地震相分析在川东南复杂储层识别中的应用[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93~197
[3] 施泽进,胡修权,王长城. 川东南地区茅口组地震相分析[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8(2):113~120.
[4] 郭旭升,李宇平,魏全超. 川东南地区茅口组古岩溶发育特征及勘探领域[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6):1~8.
[5] 向娟,胡明毅,等.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沉积相分析[J].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25(1):14~19.
Seismic Prediction of Reservoir of the Maokou Formation In the W Area, Eastern Sichuan
DNEG Ying1ZENG Tao1XU Jiao1ZHAO Xin2
(1-Geophysical Exploration Company,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mpany Limited, PetroChina, Chengdu 610213; 2-Energy Institute,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The Maokou Formation as an important carbonate reservior in the W area, east Sichuan Basin has huge gas exploration potential with low proven rate and less research work about its paleokarst weathering crust reservoir. This paper deals with seismic prediction of the paleokarst weathering crust reservoir based on its geological features, seismic facies and 3D seismic data.
Maokou Formation; paleokarst; reservoir; seismic facies
P618.13
A
1006-0995(2016)03-0389-03
10.3969/j.issn.1006-0995.2016.03.007
2015-09-02
邓瑛(1968—),女,四川成都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川东地区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