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法在《健康评估》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2016-11-18王金莲李泉清任华蓉

关键词:健康评估教学效果案例

王金莲,李泉清,任华蓉

(川北医学院护理学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四川 南充 637000)

案例教学法在《健康评估》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王金莲,李泉清,任华蓉

(川北医学院护理学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四川 南充 637000)

目的 探讨在《健康评估》实验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后,取得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某高职专科两个班的护生9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比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案例分析成绩分别为(87.20±6.52)、(8.64±2.53)。对照组护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案例分析成绩分别为(73.34±7.85)、(6.29±1.8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分数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健康评估》实验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后,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以及临床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显著。因此,值得大力推广。

《健康评估》;实验教学;案例教学法

《健康评估》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在后期的临床护理学习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必须引起重视[1]。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脱离,教学效率不高,对后期护士的临床工作带来了很大障碍。本文主要是探讨在《健康评估》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后,取得的教学效果。对某护理学院的护生90名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护理学院的护生9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护生的带教老师相同,教授的内容、进度也相同。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表现为:教师组织教学,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步骤,给学生讲解基本知识、原理。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只是被动的做笔记,接收知识。观察组应用案例教学法。具体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确定护理中的基础问题,让学生收集资料、分析病情,让学生探讨问题,进行护理诊断[2]。针对常见症状的学习来讲,首先将病例发给学生,然后,进行分组讨论。比如,学习“发热”症状时,病例描述为:患者,女28岁,发热待住院。经测试,体温为40℃。24小时波动范围为0.3~0.5℃。由此,可以引出相关的学习目标。比如,患者的发热程度、类型,确定出疾病的范围。再次,对患者的护理诊断等。通过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加强对教学重点知识、难点知识的学习,进而为后期的学习打好基础。第二,护生自主探索。将护生分成小组,结合教材、病案,认真分析预习,提出新问题[3]。第三,课堂探讨。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发言。进行该环节,可以采用PPT的方式。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疏导,总结。另外,对不同小组的表现作出评价。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很快就能纠正错误认知,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1.3 统计学方法

将上述统计数据录入到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护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案例分析成绩分别为(87.20±6.52)、(8.64±2.53)。对照组护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案例分析成绩分别为(73.34±7.85)、(6.29±1.8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分数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的考试成绩对比(±s)

表1 两组护生的考试成绩对比(±s)

组别 n 期末考试 案例分析观察组 60 87.20±6.52 8.64±2.53对照组 60 73.34±7.85 6.29±1.80 t -14.26 16.38 P -<0.05 <0.05

3 讨 论

3.1 提高了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应用案例分析法后,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更加紧密,拉近了学生与临床的距离,培养了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更加主动、积极[4]。本组研究中,观察组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给予案例法后,与对照组相比,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其中,观察组中超过了90%的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然而,对照组学生在课前预习方面,比例还不足60%。采用案例教学法后,学生在新知识学习中,充满了热情,课堂氛围活跃。在此基础上,改变了以往被动学习的局面,且提高了教学效率。

3.2 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高

其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后,学生能够自觉将理论知识与临床病例结合,使知识更加生动、形象,进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能自觉与临床实践联系,进而增强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采取案例教学法后,期末成绩、案例分析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 应用案例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在应用的过程中,对教师、学生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在实施案例教学法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认真研读教材,编写案例等。从学生的教学来讲,需要精心准备,认真实施,促进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换。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健康评估》实验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后,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以及临床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显著。因此,值得大力推广。

[1] 毛 胜.案例教学法联合标准化病人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05):205-207.

[2] 赵丽荣.情景模拟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卫校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3,33(15):137-139.

[3] 张剑青,刘鹏飞,张巧芬.案例与情景教学法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28(16):35-36.

[4] 王丽华,刘宽浩.情景模拟教学在健康评估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和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5(03):97-98.

[5] 白宝平.浅谈我国高校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5,23(17):108.

本文编辑:吴宏艳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of health assessment

LI Jin-lian,LI Quan-qing,REN Hua-rong
(Department of nursing,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uanbei Medical College),Sichuan Nanchun 6370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health assessment.Methods 90 nursing students in two classes of a vocational colleg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It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Each group of 6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Observation group using case teaching method. Compare the teach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results of the final examination and case analysis were(87.20±6.52),(8.64±2.53).In the control group,the results of the final examination and case analysis were(73.34±7.85),(6.29±1.80).Conclusion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health assessment",the students' interest,as well as the ability of clinical thinking,teaching effect is remarkable.

《health assessment》;Experimental teaching;Case teaching method

R195-4

A

ISSN.2096-2479.2016.05.004.02

猜你喜欢

健康评估教学效果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转型背景下健康评估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
不同生源学生《健康评估》课程考试成绩分析
护生临床应用健康评估知识的调查分析及改革思考
中职健康评估情景教学类型及要求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