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图导教 以图导学——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2016-11-18修焕然

西藏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圆柱习题导图

◆修焕然

以图导教 以图导学——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修焕然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概念。在研究人类学习的本质过程中,他发现协同运用人类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思维技巧,能够提高思维的效率,经过实践他创建思维导图,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各个方面。近年来,国内对思维导图日益关注,其价值已经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在逻辑和推理上存在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机械性记忆的缺陷,教师通过思维导图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系统化的知识框架,从而更好地掌握小学数学知识。为了更加直观和全面的研究论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笔者从师生两个层面入手,交错开展,立足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以图导教

数学的教学是一个思维传授、碰撞、激发的过程,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这一载体,能够把教师的思维过程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1.新授:利用思维导图模块化备课

在备课中,老师经常以课为单位进行,忽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孤立了一个模块各单元之间的内容,于是我们在备课时运用思维导图,很好地揭示这种内在的联系。

例如教学一年级时,教师认真分析了教材的内容后,利用思维导图整理了一年级数学下册的结构,将这册知识整理为“生活中的数”和“生活中的数学”两大部分,把生活中的数整理为“100以内加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退位减法”三部分,把生活中的数学分为“认识时间”、“认识人民币”、“认识条形统计图”、“找规律”、“位置”五部分,然后罗列出各个部分的要点,这样一来,教材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了,教师在具体备课时就得心应手。

图1 一年级数学下册思维结构导图

针对此类新课传授,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后,师生合作展示本课的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把掌握的知识点勾画出来,并用的线条把知识点之间进行联系,用简短的文字补充关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随时可以把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教师也可以提出预设的问题,整个过程中,学生以探究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疑问,教师在探究过程中进行引导。

2.复习:通过思维导图揭示思维方法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满堂灌,加上大量的机械性练习,这样大大加重了学生的思维过程负担,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通过思维导图揭示思维方法,能有效减轻学生思维过程负担。

在复习教学时,师生合作或生生合作,先提炼单元主要内容,然后形成,学生构建

之间、单元内容与

之间的联系;学生在此基础上绘制本单元的思维导图;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所绘制的思维导图,细化知识点后,学生将自己的导图补充完整。

例如复习运算定律时,我们用思维导图整理了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思维形成过程,学生根据图示,对定律、性质的特征和解题方法一目了然。这样,我们巧妙地利用思维导图,揭示了学习的方法,化繁为简,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过程负担。

图2 运算律思维导图

二、以图导学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学必须内化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才能真正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吸收。因而我们在实施图形导教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尝试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以思维导图为工具从导记、导学、导练三个方面形成自己的图形学习方法。

1.导记

学生在学习做笔记时往往把老师的板书或提纲照抄下来,造成笔记平面而孤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不能体现,起不到帮助思维、理解的作用。。我们经过训练学生用思维导图作笔记,把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关键要点简明扼要的在图上标示,真正起到帮助理解的作用。

图3 圆柱组成思维导图笔记

如图三是学生在学习圆柱这个单元关于“圆柱组成”这一知识点时所作的笔记,将圆柱的展开作为一个中心词,以放射的方式向四周发散,将相关知识都作为一个节点跟中心词联系,并向外延伸。这样就把圆柱展开、圆柱侧面、圆柱底面与圆柱的关系揭示得一目了然,起到帮助理解、帮助记忆的作用。

2.导学

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比如要记住“1491625364964”这一组数字是很困难的,因为它们之间缺乏联系,大脑没有办法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只能机械记忆,记忆效率必然不高。但是学生知道这组数字其实是由1到8这十个数字的平方组成的,那么学生不用看就能把这组数字写下来,学习效率极大提高。思维导图能建立起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以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认识》为例,首先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确定思维导图的中心图或中心节点;选用“长方形”与“正方形”为中心节点后,每个同学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画出一幅与其有关的图象;接着,根据教材和相关知识,找出长方形与正方形包含的内容,画出相应的图像,形成思维导图的主干;然后,小组之间交流添加上遗漏的细节;最后,教师展示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精简思维导图。

经过以上步骤,学生就能把握各块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对知识结构有了清晰认识,既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图4 学生制作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思维导图

3.导练

练习既可以复习所学知识,又能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它是我们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思维导图能有效地捕捉习题的有效信息,排除题目的干扰因素,推动思维的深化,从而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将思维深度介入练习。在练习教学中,教师给定一组有关联的习题,学生对习题进行对比分析,审清题义,提取有效信息,找出关键;通过习题之间区别与联系形成关键词,学生绘制成思维导图并依此进行作答,互相评讲,交流完善。

图5 分数除法习题思维导图

例如教学《解决分数除法问题》时,我们用思维导图整理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思维过程(图五)。学生透过所建构的思维导图,能够清晰分析习题的特征和结题方法,而且把做题的方法策略通过思维导图形式呈现,也有利于清晰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步骤与要求,更好地掌握解题的方法策略。解题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能有效促进新旧知识联系,拓展解题思路,让枯燥的解题过程变得灵活、轻松、有趣。

综上,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学生开始能够变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自主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表达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学习效率。由此,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它作为知识组织和表征的工具,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的推进提供了支持和帮助,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更加广泛的运用。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思维导图教学方法也应当与时俱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反思,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和广阔的学习空间。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登俊小学

责任编辑:周朝坤

猜你喜欢

圆柱习题导图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烃思维导图
圆柱的体积计算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