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校专业课程网格式教学方法探索
2016-11-18赵生辉
◆赵生辉
西藏高校专业课程网格式教学方法探索
◆赵生辉
“网格式教学”是指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大学生“能思考,会实战”为目标,按照课程网格模型搭建课程教学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本文在提出和界定“网格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阐释了网格教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步骤,介绍了该方法在“实用公文写作”课程当中的应用实例。网格式教学方法对西藏自治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网格式教学法;理论实践一体化;西藏;教学改革
“能思考、会实战”是西藏自治区教育厅2011年为推动西藏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的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理念。[1]该理念提出后,对自治区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格式教学(Grid Instruction)”就是笔者在西藏民族大学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实用公文写作”等课程教学实践中,按照“能思考、会实战”的理念进行构建并实施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网格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性,在西藏高校专业课教学当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一、网格式教学方法的原理
“网格式教学”是指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大学生“能思考,会实战”为目标,按照课程网格模型搭建课程教学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2]网格式教学的关键是围绕“课程网格模型”对课程体系进行重组,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建立关联,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提供基础知识支撑,实践教学加强和巩固理论教学的成果,两者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其中,课程网格模型如下图所示:
图1 课程网格模型原理示意
图1当中,课程体系由教学目标体系(G1~n)、理论教学知识点(T1~Tn)和实训问题点(P1~Pn)三个方面组成。教学目标体系是整个课程体系设计的核心依据,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是通过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理论知识点由课程学科体系切分获得,是对原有课程知识体系的模块化,主要考虑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即课程要向学生讲授相关领域必须掌握的系统性知识,使学生对专业领域的问题能够有一个体系性的认识,策应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当中的“会思考”。实训问题点是课程领域对应实践当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最好由现实情境下的真实案例进行改编而来,策应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当中的“会实战”。通过网格式教学,学生在获得相对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又可以养成用动态眼光,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获取从事专业领域工作的初步经验,因而实现知识、思维、技能等多个方面的人才培养目标。
与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相比,“网格式教学”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改进:第一,课程由全程理论教学转变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组成部分,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第二,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通过网格模型关联在一起、难以分割的整体,弥补了传统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张皮”的问题[3];第三,网格式教学过程中,由于理论教学课时的减少,迫使教师必须调整课程教学的方式,课堂只讲解知识框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辅助材料,明确任务后将细节内容交由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翻转”]第四,网格式教学通过一系列实训任务,模拟了专业知识在实践当中应用的情境,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体验到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和专业知识的动态性,从而克服了传统课堂大多通过重静态知识传授,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灵活性不足的问题[5];第五,网格式教学的实践环节虽然与真实社会情境下实际问题有所差别,但是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细致、严谨、协作、沟通等素质会在学生职业生涯当中发挥重要作用,弥补了传统课堂只注重知识传授,对学生心智模式的塑造关注不够等弊病。
“网格教学法”是一种能够兼顾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两方面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策略,在通过理论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通过实训环节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和能力。网格教学法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个整体,并实现两类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改进,从战略层面策应了自治区教育厅所提出的“会思考、能实战”的专业教育理念,在西藏自治区各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当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6]
二、网格式教学方法的实施
网格式教学方法是系统工程思想在专业课教学当中的应用,需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梳理知识体系,设计实训问题,在教学实践中逐步进行优化和积累。应用网格式教学方法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一般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多元化教学目标体系的确立。网格式教学与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区别在于教学理念不仅仅定位于知识传授,而是以知识传授为基础手段,改善学生对于专业问题的认知方式,培养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体系的依据,后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会在课程网格模型中得以体现。
第二,课程知识体系的梳理与模块化。知识体系梳理可以参照国内外相关教材,但是不能简单照搬,而是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适当取舍,并把原有知识体系切分为若干个规模和难度适宜的模块,以便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安排相关内容的自主学习。
第三,课程实践领域现实案例搜集与改编。在完成知识体系模块化梳理之后,可以对照知识体系和课程教学目标体系当中对学生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具体目标,尽可能多地搜集对应领域的现实案例和现实问题。这个阶段可以参考国内外相关教材当中的案例,也可以通过访谈、调查等方式了解现实工作部门发生过的实际案例以及当前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实训问题的设计需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必要时需要对现实案例进行改造,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或者变更部分条件,以便对学生某一方面的应用能力进行训练。
第四,课程网格初始模型的构建与计算。在课程知识点体系和实训问题点体系梳理完成之后,可以参考图1所示的基本原理,构建课程的网格模型,并计算当前实训问题对课程知识点的覆盖率,以及知识点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判断每一个知识点是否达到贯通率的要求。初始模型的构建与计算之后,就可以明确课程体系下一轮改进的方向,是课程体系持续优化的主要依据。
第五,课程知识点与实训问题点的双向改进。课程网格初始模型构建之后,可以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知识点和实训问题的双向改进。课程知识点体系改进是根据实训问题补充或调整知识点的内容,例如某个非常重要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依靠现有知识点之外的内容,可以更加需要让学生自学或者增加到理论教学部分。课程实训问题点的改进是针对现实案例数量有限的制约条件,根据知识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由教师设计一些虚拟的实训问题。
第六,课程网格模型持续进化与初步教学方案的制定。课程网格模型的进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知识点调整和实训问题增删优化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可以重新计算知识点覆盖率、实训目标体系贯通率的参数,如果仍然存在较大问题,则继续改进。当然,不存在完美的课程网络模型,在调整优化到达一定阶段,各项参数达到基本要求之后就可以着手制定网格式教学的初步方案。
第七,课程理论教学阶段。课程理论教学阶段需要大幅度压缩课时,采用讲解知识体系框架,辨析重点难点问题等方式进行。此外,可以按照近年来非常流行的“翻转课堂”的思想,录制一些课程教学视频供学生自学,督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细节知识的理解。为了保证理论教学的质量,可以在理论教学阶段之后安排一次阶段性考试。
第八,课程实践教学阶段。课程实践教学阶段需要按照教学方案设计的实训环节逐一进行,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过程中需要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安排实训过程,给学生设定实训问题情境之后,尽可能鼓励学生通过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探讨,利用网络、资料甚至请教专业人员,最终完成要求的任务。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寻求尽可能多样的解决方案;鼓励学生组成合作团队,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协同完成任务。
第九,教学效果评价。在教学过程结束之后,除了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之后的知识和能力变化进行评价之外,还需要对教学体系、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传统的知识考试不同,网格式教学的评价环节在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之外,还需要测评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因此评价体系应该具有灵活性。
第十,新一轮课程网格模型的进化。一轮教学过程的结束,同时也是另外一轮教学的起点,需要根据教学评价结果对教学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修订培养目标,增删知识点,增加或改编新的实训问题等,以便实现教学体系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动态匹配。
三、网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笔者近年来在西藏民族大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本科生“实用公文写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课程网格模型原理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相比传统的讲授式课堂而言,学生参与热情更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为灵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成功实践了“能思考、会实战”的教学理念。现以该课程为例,说明网格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当中的应用。
第一,“实用公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实用公文写作”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行政机关公文与处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我国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现行的公文种类、体式稿本、行文规范、写作要求以及公文办理、公文立卷与归档的程序、原则和方法;培养和提高撰拟公文和处理公文的能力,以便毕业后能有较强的公文写作能力胜任工作需要。
第二,“实用公文写作”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按照网格教学原理,课程在开始阶段并不进入到具体的文种训练当中,而是学习所有文种共同涉及的基础理论问题。在教学实践当中,笔者主要围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2年颁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分公文概说、公文种类、公文格式、公文字符、公文语言、公文逻辑、行文规则、公文拟制、公文办理和公文管理共10个专题讲解我国党政机关公文写作的基本常识。理论教学部分结束后安排有阶段性考试。
第三,“实用公文写作”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实践环节整体上分为“技术性实训环节”和“业务性实训环节”。“技术性实训环节”主要考虑到信息化环境下公文写作与处理工作的需要,介绍了DOC格式公文模板制作、PDF格式公文制作、电子公章和数字签名操作、XML格式电子公文管理的基本原理等内容。“业务性实训环节”围绕法定公文的写作和处理过程,安排了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和纪要共计15次的实训任务,设定了具体的实践情境,要求学生参考教材和相关资料,完成对应文种公文的写作过程。与一般的公文写作训练不同的是,上述15个实训环节始终要考虑到理论教学部分的内容,对每一个具体的文中的训练都要从文种、内容、格式、字符、语言、逻辑和行文规则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分析,既通过实例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巩固了理论教学部分的内容,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评价现实公文的习惯和能力,体现了网格式教学”的双重优势。在实训部分,为了更加真实的模拟公文拟稿过程,笔者安排学生设计了机关公文拟稿审批单、分别由同一小组的同学模拟科室领导、处级领导、机关领导等岗位,每一份实训作业都要经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叉评审才能得以通过。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公文写作的知识,也熟悉了机关公文处理的流程,养成了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做事方式和习惯,在相互审批过程中通过与同学的沟通交流,强化了与人和睦相处的意识和能力,在增长了知识的同时,实现了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党政机关的工作要求。
上述按照“网格式模型”原理设计的课程教学体系,能够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对学生公文写作能力提出的要求,使学生在知识、思维、技能、经验等得到了成长,较好得解决了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体系实用性不强和实践为主的课程体系基础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通过网格模型融为一体,两者相得益彰、相互支持,共同完成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研究结论
“网格式教学”是指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大学生“能思考,会实战”为目标,按照课程网格模型搭建课程教学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网格式教学的关键是围绕“课程网格模型”对课程体系进行重组,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建立关联。网格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分为教学目标确立、知识体系梳理、现实案例搜集、初始模型构建、教学体系双向改进、初始方案确定、理论教学、实训教学、教学评价、持续进化等步骤。网格式教学法具有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和应用的潜力,西藏自治区教育主管机关应该重视这一方法,鼓励西藏各高校专业课教师大胆尝试,按照网格式教学原理设计和优化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服务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
[1]胡艳.给大学生“能思考、会实战”插上启航的风帆[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2013(5).
[2]赵生辉.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特征与启示[J].西藏教育,2016(3).
[3]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4).
[4]张志宏,翻转课堂: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4(9).
[5]赵同森,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J].继续教育研究,2010(12).
[6]杨小峻,刘凯,西藏高等教育的基本经验[J].西藏发展论坛,2008(4).
作者电位:西藏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胡萍
※本文系国家民委教学改革项目民族类高校电子政务课程立体化教材研究(MWJG15081)、西藏民族大学“电子政务重点课程建设项目(2013ZDKC12)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