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念文化自信
2016-11-18文丨陈昌飞
文丨 陈昌飞
执念文化自信
文丨 陈昌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事业推向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2014年2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2014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团审议时,习近平讲到,“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贵州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4年12月20日,习近平和澳门大学座谈时谈到,“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
对比带有执政党组织色彩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更具有最广泛的国民认同基础。
中华文明是全世界唯一没有断裂的文明,上下五千年,其强大的生命力特征和精神内涵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甚至可以这样说,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除了科技信息化之外的所有问题都可以从中华历史典籍中找到答案或者启示。小到人际关系的处理,大到社会治理,再到国家之间的交往,就算我们单单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学说里面搜寻都可以找到很多借鉴。儒家孔子的“仁”、孟子的“义”、荀子的“礼、法”,道家老子的“为他”、庄子的“无我”,墨家墨子的“兼爱非攻”,法家韩非子的“法术势”等主张以及《大学》修齐治平、《中庸》人性修养等思想,充满了东方智慧。如果能够融会贯通,熟练掌握,你会发现解决的路径就在心中,自然胸有成竹,做起事来就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德、孝、仁、礼等等理念,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沉淀,已经深入到每一位国民的精神骨髓里了。无论是高级知识分子,还是体力劳动者;无论是高居庙堂的高级领导干部,还是身处深山的普通老妪,都多多少少懂得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百行孝为先”“与人为善”“勤俭持家”“亲贤者远小人”“言必行行必果”“家和万事兴”……历久弥新,有些更是成为好家风代代相传。“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窥探当今世界,国家合作最流行的方式是构建政治或者经济的共同体,欧盟、北约、G20、亚太经合组织等等合作机构,百花齐放,你方唱罢我登场,好戏连台,热闹非凡。而这些,可以看看我们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远交近攻”等等诸侯国的戏码,我们几千年前已经玩过了,而且还玩得很溜熟。现在很受推崇的西方“契约精神”,实际上老祖宗也在中国。春秋时期,诸侯国如果有争端无法和平协商得一战才能解决,有几大规则。一是下战书约定决战时间和地点,不单不能斩来使,还得好酒好菜款待;二是不鼓不成列,当天到疆场双方先击鼓列阵,不能偷袭;三是只驱战车作战,还得数量对等,捉对厮杀;四是不重伤,对手伤了就得停下来;五是不主动伤害老年战士;六是一方认输了就不能追逐,要追也只能追五十步。可能还有其他的约定俗成,在我们现代人看来简直可笑,但在当时这些规则就是战争礼仪,满满的“契约精神”啊。
清朝时期的山西票号,中国实际意义上的银行鼻祖,汇通天下所仰仗的就是信誉,诚实守信,就是契约精神。还有镖局的“人在镖在”精神简直就是现在快递“使命必达”口号的悲壮版本。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修身思想、“民贵君轻”民本思想、“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国家合作义利观,墨家所倡导的“尚贤节用”治国思想,道家所倡导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绿色发展理念、“清静无为、小国寡民”理想国家状态,法家所倡导的“法不阿贵”“君无为、法无不为”法制思维,心学所倡导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正心理念和认识论、“事上练”实践论,……这些,无一不是我们乃至世界各国现在苦苦找寻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良方好药;这些,就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该发自内心引以为豪的国家文化软实力。
历史文化决定道路选择,中华民族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决定着中国特色的道路选择。“中国特色”,说到底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底色。
翻开中国近代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再到辛亥革命,我们国家进行了多种形式的道路选择,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文化的选择。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这一东方大国实现了让全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虽然我们也走了不少弯路,但是要充分认识到我们党自我改良的能力,能够以科学、辨证唯物的观点去正视自身的不足,学先进、赶先进,不断改进我们的治国方略,为建设现代化中国不断努力着。
事实说明,对于一个人来说,不自信就无法自立。对于一个民族也是一样,不自信就无法自强,只有对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信,对自己的道路自信,才能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实现梦想。当我们真正了解了我们自己的文化,在历史寻找到文化的根脉,唤醒了记忆,汲取了智慧和力量,也就能坚定自信地寻找到正确的方向,坚定自信地走出自强自立之路。
坚持文化自信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该持有的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