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名人之谜有多少

2016-11-18陶瑾

现代苏州 2016年31期
关键词:高启范成大唐伯虎

记者|陶瑾

苏州名人之谜有多少

记者|陶瑾

一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一方拥有无数名人贤士的荟萃之地……苏州城,有着无数宝贵而丰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脉络。

纵观苏州史上,历代名人辈出,对苏州做过杰出贡献的名人数不胜数,将相也好,高官也好,才子也好,诗人画家也好,都有故事在民间流传着。历史名人自古以来就带着一层神秘色彩,名人疑云重重,有着不少未解之谜。某种意义上,传说也代表了历史的厚重,没有神秘,没有传奇,没有传说,就没有了一座城市特有的文化深度。

在房屋施工建设中,房屋出现渗漏问题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近几年在房屋建设施工中因施工材料导致房屋出现问题的情况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施工中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工程质量,使用一些没有经过合格检验的建筑工程材料,这些材料虽然廉价节省工程成本,但是会给工程带来非常大的不良影响,防水材料也不例外,使用劣质的防水材料,导致房屋交付使用后,很快就出现了漏水渗水等问题,给业主带来极大地不便。

商山四皓隐居洞庭西山?

走进西山岛,走进古村落,这里历史悠久耐人寻味。西山周围四十余公里,村镇环绕全山,相传在西汉初年,被称为“商山四皓”的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四位隐士曾住过这里,以后就以他们的住处来命名乡里的名称。

于是,四皓有没有归隐于洞庭西山,便成了一个谜。

据史料记载,甪里先生隐居甪里,甪里之名由此而来,今尚有甪里先生读书处——甪庵遗址;东园公隐居凤凰山西南一里,即今东村;绮里季隐于绮里村,今石桥马迹犹存,绮里旧有四皓祠;夏黄公隐于慈里万花谷,其地曰黄公井。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是地方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源泉,能为地方产业的创新和转型注入活力。但是,伴随着知识型社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在教育模式和专业水平等方面存在的矛盾日益突出,职业教育改革和升级迫在眉睫。

福娃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人的形象和动物的完美结合,设计中蕴含着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关系,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东山镇,历史上出过44名进士和300多名七品以上的官员,但东山历史上所出的才女却鲜为人知。据史料间接记载,在明清两代,东山“雁过留声”的女诗人、女作家和女画家有60多人,在吴中甚至在全国均有较高的知名度。

范成大是吴县(苏州)人,这点毋庸置疑。但范成大在苏州的住宅在哪里?恐怕不是一句两句说得清的。

四皓是否真的归隐洞庭西山呢,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商山四皓有没有归隐于西山,成了一个谜

范成大的苏州住宅在何处

但是,也有人认为,四皓隐居在陕西商山,因为不仅有史书记载(如《汉书》),而且陕西商洛地区至今还有他们的墓冢和祭祀的庙祠。角里先生墓在商县五峰山下,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的墓,在丹凤县商镇西边公路旁,近年都重新修茸,墓隔丹江对面便是商山——四皓隐居处,有四皓庙。唐代李白、元稹、白居易等人都有诗作,而苏州西山的四皓遗迹到了宋代才有记载。而且范成大仅记述到甪里先生,说明其他三人的遗迹在当时还不甚明了。

假设FDA阵元数为18,目标位置为(0°,40 km),频率增量为5 kHz,载频为1 GHz。干扰位于角度范围为(-90°,90°)、距离范围为(0,100 km)的任一位置。图2为干扰与目标导向矢量相关系数仿真图,从中可以看出其周期为30 km,与一致。当干扰与目标的角度相差大于一个波束宽度,即不在主瓣内时,两者的导向矢量相关性大大降低,与理论分析一致。

有人猜测,九娘就是秋香?据孟森在《心史丛刊》上的考证,秋香是明成化年间南京旧院妓女,根本不是老夫人的贴身丫环。因此,根本不可能与唐伯虎发生一场风流纠葛。

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并非风流潇洒。他十九岁时娶了一个姓徐的夫人,徐氏夫人在唐伯虎二十五岁那年去世。以后,唐伯虎又娶了一位夫人沈氏。据说这位夫人名叫沈九娘,民间传说“十美团圆”的风流韵事可能是根据沈九娘这个“九”字演绎而来的。因为既有九娘想当然会有八娘、七娘……,再加上夫人正好是“十美”。

有人提出从有关记载中去探究范成大的苏州住址:

一、同年挚友周必大所撰《……范公成大神道碑》记有,“……先以石湖稍远,不能日涉,即城居之南别营一圃……题曰范村……其北又葺古桃花坞”。这里表明两点:他居住的时间,当以苏州城内为多;居住的地点,当在范村之北,桃花坞之南。范村在哪?据范成大《梅谱》自述:“予于石湖玉雪坡,既有梅数百。比年,又于舍南买王氏僦舍七十楹,尽折除之,治为范村。”张大纯《姑苏采风类记》:“范村在越城桥东。”可见,范村不在城内而在石湖,抑或城内另有范村。桃花坞在哪?范成大《阊门泛槎》诗有“桃坞论今昔”之句,表明它在阊门附近。

二、范成大自撰《思贤堂记》中,“……成大世占名数西郭……文正公又吾东家丘焉”。这里表明两点:他世代的户籍在西边外城;家在范仲淹家(范家园,今范庄前)西邻。

作为高启故里的证据是他曾自号“青丘子”。另一证据是,从他那首题为《过保圣寺》的七绝中,也可揣摩出他故里的方位。保圣寺在吴淞江南甪直镇,“隔江寒雾隐楼台”,他的住处当然在吴淞江之北了。

不过后来,有人提出范村是范成大在城内宅居之南新建的一个园圃,上面说“范村不在城内而在石湖”,这是搞错了。范村到底在哪?范的至友姜尧章在《五梅令》题下注云:“石湖宅南隔河有圃,曰范村。”说明范宅与范村之间有一横河,《平江图》上靠近桃花坞的只有第一横河。

河道纵向建设主要是河道沿线水塘、湿地以及河道纵断面的结构建设。在形态上,保持河道蜿蜒弯曲的形态。在连通性上,建设时应谨慎考虑挡水建筑物的设置,在设置时,应确保河道沿线的水塘、湿地间保持通畅,力求各区域收放有致,以符合美学法则中的统一和谐、自然均衡的原则。

范成大《阊门初泛二十四韵》自注云:“淳熙丙午重九后十日,家人辈以余久病……遂至北城检校桃花坞,出关傍槽河望枫桥、横塘,中路而还。”由上注可证范宅紧靠第一横河北支桃花桥左近,因为由那里乘船东行,经北过军桥入第二直河,北抵内城河,折西转南穿隆兴桥,恰可绕桃花坞一周,然后由水关出城。如果不是住在那里,就不会有注中所述的船行路线了。据此他认为《平江图》上崇真宫(即神仙庙)与至德庙之间绘有树形标志的地方应是范村所在。

东山古代出才女

四皓隐居西山后不问世事,外面无人知其所踪,四皓整日寄情于山水之间,今缥缈峰山腰有仙人台,相传为四皓聚会弈棋之处。

明代吴吉庭是东山有史记载的最早女诗人。其父吴惠是明宣德年间的进士,官至桂林知府、广东参政。吉庭年龄刚至二八就嫁到西山蔡家,婚后不久即赋诗一首,托人带往东山娘家。

清代著名女诗人席佩兰和丈夫孙原湘,均是诗歌“随园派”的主将。佩兰生于东山席家湖头,自幼聪颖,八九岁就学完了《毛诗》,父亲又教她写诗,并拜首创诗歌“性灵说”的袁枚为师。乾隆四十一年嫁至昭文(常熟)孙原湘,其夫因受佩兰影响,亦正式加入“随园派”。席佩兰是袁枚随园女子弟中成就最高的女诗人。她一生作诗多达千首,在嘉庆六年袁枚编纂的《随园女子弟诗选》中,共收28名女诗人的佳作,而佩兰诗居首位。

配音人员最好是任课教师,要求普通话标准、音色优美、熟悉实验操作及相关专业知识。配音前先练习几遍,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发现有的语句不流畅,有的语句比较啰嗦,有的语言前后几个字都没有去声,念起来没有起伏、不动听等,就要进行微调。

此外,在明代东山有23名女诗人刻印过诗集。吴秀的《玉壶集》、叶文兰的《纺馀吟》、翁静如的《珠楼集》等诗作,在吴中均有一定影响。到了清代,东山的女性诗人、作家、画家和书法家达45名。陈隽君、陈颖君姐妹俩的《同怀诗钞》、周曰惠的《香树阁遗草》、许德苹的《涧南词》等更是风靡吴中。集诗、书、画于一身的陈湘南,与丈夫刘运铃合绘成的《吴山百里图》长卷,描绘了从苏州阊门至东山,百里湖山之壮观,被作名画收藏。

东山古代才女大多出自官宦世家或名门大户,家中大多建有藏书楼,供子女读书,使她们从小受到文化熏陶而学有所成。也有的因丈夫是大学者而比翼齐飞。吴吉庭家有“爱泽楼”,藏书近万册。席佩兰家有“击壤草堂”、周曰惠夫家有“红豆书屋”,陈湘南丈夫家在苏州的“寒碧山庄”(即留园),更藏有宋、明善本和名诗名画数以千计。

“女子无才便是德”,古代妇女卑微的地位,是促使知识女性奋发,企求摆脱苦难的命运,这是东山才女学有所成的又一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优越的社会制度使人人均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东山近半个世纪来所出的才女更是多达百人;有中科院院士何泽慧,上海医学院院长、我国著名妇科专家王淑贞,清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王明贞,选入《中国百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之列的吴影、夏梦、叶梦琅,歌剧《江姐》中第一代扮演“江姐”的万馥香……

青丘浦走出伟大诗人

高启(公元1336—1374年)是明初文坛四杰之一,因“上梁文”触怒明太祖,39岁那年就被“腰斩于市”。但他“博学工诗”独领风骚的地位,却上了《明史》。纪晓岚认为高启“实据明代诗人之上”,也就是说,他认为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高启的诗是最棒的。

高启的诗集大多保存下来了,但他的故里至今还是个谜。

沧浪亭五百名贤祠墙上的高启画像,让大家看到一个温文尔雅的书生形象。画像旁对高启评价道:青丘佳士,名魁四杰;一代诗人,才丰遇啬。“青丘佳士”,点出了高启与青丘的关系。青丘又叫青丘浦,就在现在的园区胜浦镇青秋浦一带。

这样大体去推测,范成大在苏州的住宅,似在中街路、吴趋坊之间。

高启故里之谜难解,因为青丘乡境内有十几个自然村。据考高启故里很可能是陈家浜(自然村名),但旧迹已荡然无存。

唐伯虎与秋香没半毛钱关系

说起唐伯虎,人们多半会提起“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那只是一段民间传说,据记载,秋香此人倒是有过的,可她比唐伯虎大二十好几岁呢!不知何故,这段“绯闻”竟被误传了数百年!

组织蛋白、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SZ)试剂盒均购买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院。水蛭素活性测定采用《中国药典》2010版规定的测定方法及陈华友等[12]提供的方法(数据体现时,在相应标号前增加指标英文缩写,如“LSZss”代表配合饲料组嗉囊组织中溶菌酶的活力)。

历代苏州方志都不见记载。范成大随父在杭州生活,十八岁(公元1143年)那年父亲去世,为什么没有迁返原籍苏州,而是带着二妹寄居于昆山荐严资福禅寺。直至二十六岁才离昆返苏。

为了提高管理实效,乡镇水利工程管理需要构建管理责任制。首先,管理责任制能够约束员工的行为,保障水利工程稳定运行。为了提高管理制度的合理性,需要按照水利工程施工标准和乡镇地区对水利工程设施的应用需求构建相关制度。管理人员应当了解同一地区水利工程所应用的管理制度,将其中的优点融入到管理工作中,从而提高管理制度的科学性,提升乡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其次,为了提高员工对管理责任制的重视程度,管理人员应当将奖惩制度融入管理制度。提高检查力度,推动工程管理良性发展,为乡镇地区经济发展奠定良性的基础。

再加上,唐伯虎生于公元1470年,华太师——无锡东亭人华察却生于1497年,比唐伯虎小了27岁,华察中进士时,唐伯虎已去世3年,哪还能去华府点秋香?

那唐伯虎为啥会有“点秋香”的故事呢?专家考证,这一故事滥觞于明末冯梦龙的拟话本小说《警世通言》第二十六卷“唐解元一笑姻缘”。冯梦龙虽是苏州人,但他出生时,唐伯虎已去世50多年,难免会道听途说。而唐伯虎“天下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意思是“诗酒风流”,但难免被人误认为感情风流。

曹雪芹与圣恩寺

看过《红楼梦》的读者,也许记得书中第四十一回有关妙玉与宝玉、黛玉等人一起喝茶的描写,妙玉烹茶用的水竟是她当年在玄墓山收的梅花上的雪。曹雪芹为何能如此真实而细致地将玄墓山圣恩寺和尚用梅花雪水烹茶的风俗写进巨著呢?据说,曹雪芹小时候曾到过玄墓山。

走到北街,我实在走不动了,就靠在一棵大樟树底下歇着。暮色漫上来,小镇上的炊烟也裹挟在一起,弥散着一阵阵柴火的焦香。不时传来驱赶鸡鸭进圈、牛羊进栏的吆喝,还有母亲召唤贪玩的孩子回家的喊声。我突然不可遏止地想念起我的狼剩儿来。都三年了,你在他乡还好吗?你的他乡是在哪一方天呢?你该不会不在人世吧……思念漫出我的眼睛,泪水哗哗地滚落下来。这时候肚子里边动了一下,我恍然悟到,这是我的毛毛在动!斜靠在樟树脚下,我想着这里离家好几百里,肚子里的毛毛是怕我孤单吧,他踢我一下是说有他在陪着我呢。我抚着肚子,心里涌起对他的无限怜爱。

玄墓山位于太湖之滨的光福镇西南(与邓尉山实为一座山),山上有座千年古刹——邓尉圣恩寺,相传全盛时期有庙舍5048间,僧众过千人。历代有许多名人到过,康熙、乾隆皇帝都至此宸游探胜。

暂堵压井胶塞在一定的温度(≥50℃)下,稠化剂表面黏附的疏水性物质脱离,稠化剂溶解速率加快,且交联剂中心离子释放速率加快,使得胶塞快速成胶。表2是胶塞在不同温度下的成胶时间。

康熙五十八年正月,康熙皇帝下旨给邓尉圣恩寺赍赏努金一千两、数珠一千五百零一挂、衣服鞋袜各一千五百零副,并“特旨钦命”曹雪芹的父亲——江宁织造曹頫、曹雪芹的外祖父——户部侍郎兼苏州织造李煦等大臣,护送到圣恩寺。曹雪芹早就听说邓尉有“香雪海”梅花和名闻遐迩的圣恩寺,如今父亲与外祖父要亲自护送皇帝赏赐的钱物到圣恩寺,当然要跟随前往。

而少年时,曹雪芹就常随家人到苏州,游览过苏州许多风景名胜。玄墓山有闻名遐迩的“香雪海”,有吴中第一名刹圣恩寺,每年正月初九有名传四方的庙会。这对曹雪芹来说,真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

难怪曹雪芹将“金陵十二衩”中妙玉出家地安排在玄墓山蟠香寺,可谓用心良苦呐!玄墓山圣恩寺阁前楼房周边有许多老梅树,似虬如蟠,香雪重重。也许就是曹雪芹艺术之笔,将玄墓山圣恩寺写作玄墓蟠香寺的缘由所在吧!

(本文参考自苏报文丛六十年《吴地谜踪》第四辑文化之旅 古吴轩出版社)

据说,曹雪芹小时候曾到过玄墓山

猜你喜欢

高启范成大唐伯虎
我相信
高启与北郭诗社成员交游考
唐伯虎装傻避灾祸
唐伯虎赞画
我的同桌
唐伯虎送画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高启对李白诗歌艺术特点的继承
喜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