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改革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挑战

2016-11-18吴建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0期
关键词: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吴建伟

摘要: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授课内容、教学形式上面临一系列新挑战。须树立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改革思维,才可妥善应对这些挑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挑战;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07-02

在我国高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合格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要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因此面临着不少挑战。深入研究这些情况,并实事求是地寻求解决问题之道,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挑战

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总体上,这些挑战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课程内容方面的挑战。同一般的高校课程相比,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从根本目的来看,思想政治课在于立德树人致知,从教学内容来看,思想政治课涉及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其担负的教育职能远远超出一般的课程。正是由于思想政治课的这种特殊性,使得它在当前信息流转迅即、思想观念多元、经济社会变革宽领域覆盖的形势下,面临许多新的“难题”,这给思想政治课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是知识短缺的挑战。当今时代,人类知识呈爆炸性增长之势,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这种“知识爆炸”毋宁说是信息爆炸。该趋势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教师不得不在经过历史积淀形成的传统知识和“知识爆炸”所形成的“新”知识之间进行平衡甚至做出选择。对于学生来说,“求新”无论就其便利性还是就其吸引力来说,都是超出对于“旧知”的钻研的,这一点在思想政治课所涉及的内容方面表现突出。而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就不得不与这种“知识爆炸”和学生的现实需求开展艰苦的竞赛。与此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师由于其所授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也必须扮演“万事通”的角色,这又为上述困难增加了额外的砝码,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师常常面临知识短缺的严峻挑战。二是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当今时代,人们的利益日益多样化,思想观念也越来越多元化。国内外的各种社会思潮经过现代传播渠道影响着社会受众。大学生因其年龄和职业本就是对各种社会思潮和“新”观点有着强烈感知欲的群体,网络技术的普及为之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由此一来,思想政治课就将面临这样一种局面:学生一方面在教学环节接受教师传递的相关信息,一方面又通过各种信息流转途径接受种种非马克思主义乃至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影响,从而稀释、弱化甚至颠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三是理论与现实反差的挑战。理论与现实,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统一于人们的实践。理论与现实的反差,则是理论与现实对立统一关系中对立这一方面的表现形式。理论首先不过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成果,它与现实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反差,而不可能取得终极的完备形式。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对复杂事物进行深入考察的思维能力,这种反差往往会引起作为受众的大学生的迷惘,如果不能恰当应对,则会进一步催生其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怀疑。这是与大学生的成长阶段以及人类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紧密相关联的。第二类是教学形式方面的挑战。教师的作用,诚如古人所说,归结起来,传道授业解惑也。同一般大学课程相比,思想政治课除了要在一定学科范围内“授业”之外,更多的是“传道”、“解惑”——传马克思主义之道、解理论现实之惑,并以此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要上好思想政治课,除了把相关的道理讲清楚,以科学的理论说服人之外,还须以巧妙的方式使马克思主义之“道”直达人的灵魂,即以艺术的诠释教化人。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一方面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可塑性强,容易受到各种思想意识的影响,一方面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这就使他们在接受外部思想影响时,又会产生一定的内部张力。面对新一代青年学生,思想政治课要实现上述目标,挑战可谓不小。一是新兴技术手段的挑战。近些年来,诸如多媒体、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被应用于教学实践,随之产生了一系列新兴教学技术手段并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是对此敬而远之,还是随风跟进,也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社会的许多领域都孕育着或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在这种大的历史趋势下,教育领域也必将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展现出新的姿态。充分而深入地研究这些新的技术手段,用最新的技术手段武装自己,是思想政治课适应新形势的必由之路。二是表达方式的挑战。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处理得怎么样,是教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鉴于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怎样将授课内容以恰如其分的方式呈献给大学生受众,则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这门课的成功与否。好的表达方式对于教学目的的达成、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显而易见的作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好的表达方式的借鉴是有益的。但是,教学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要入脑入心。教师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社会经历等都是不同的,他们所面对的大学生受众也是千差万别的,这就使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有必要在实践中探索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并使其能够与时代发展和课程本身相互兼容匹配,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进行针对性的改革

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要妥善应对上述新挑战,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实事求是地抓住问题的关键,有针对性地探索科学可行的改革举措。第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有系统思维,不能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单打独斗。在信息流转日益快捷、社会日益开放的时代,作为求知欲望最高、接受新生事物最快的群体,青年大学生深受各种社会思潮影响的程度较以往更甚。如果说青年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大学校园是一个小环境,那么校园以外的社会就是大环境;进一步讲,如果说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青年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小环境,整个大学课堂则是青年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境。大环境与小环境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成长共同发挥作用。在新形势下,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思维,树立“大思想政治”的理念,即把高校思想政治课和整个高校教育有机统一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境和小环境有效协调起来。固然这将是一个极具挑战的工作,但是,唯其如此,才能够应对新的挑战,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课本身在“大思想政治”的地位不仅不会弱化,反而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相应地,高校其他课堂也不是“泛政治化”,而是寻求各个环节的最佳衔接,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大”、“小”环境的相互脱节而迷惘,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内容从教材到课堂的转变,要有创新思维。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采用统编教材,这避免了以前存在的不少问题。但与此同时,统编教材的实施也需要在实践中解决好授课内容由教材向课堂转变的问题。思想政治课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深刻反映价值观念;既是一门学科,又是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须更加重视价值观教育,恰当地对其进行意识形态引导。这就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有自觉的学科意识,更要有敏锐的意识形态眼光。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课要传马克思主义之道、解理论与现实之惑,将这些内容以适当且为青年大学生易于和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授给他们,方式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深入研究新时代青年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这时,教材所起到的应该是一种“指导性”而非“指令性”的作用。在教学环节上,作为一门学问和知识体系,思想政治课应该“讲理”而不仅是说教,即要以强大的理论说服人;作为价值观体系和意识形态,思想政治课应该“有情”,而不是仅仅表现为某些原则,即要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又能真正地贴近现实,贴近青年学生的心之所系,讲出“新话”、“真话”,实现师生之间的深度互动,从而获得学生的理论和情感共鸣。第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有改革思维。如果说上述两个方面解决的是高校思想政治课供给侧问题的话,那么如何充分调动青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则属于高校思想政治课需求侧的问题。思想政治课的施教对象是大学生,要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没有施教对象的积极参与,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少高校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归结起来,仍然脱离不了思想政治课“要我学”的窠臼。当今世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迁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这种情况必然引起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理、地位的相互变化,教师已很难像以前那样以单向灌输的方式承担“真理”传播者的角色。一方面,教师仍需以科学的理论来说服人,担当“传道”之责,另一方面,教师更应顺应时代变迁的趋势,引导学生通过推求、对比、论辩,并辅之以“授业”、“解惑”之法,以促其达到思想认识上的升华和自觉,而这种内生式的“悟道”,效果是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因而,思想政治课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要我学”的模式为“要我学”和“我要学”相结合的模式。在传统模式下,教师既是“导演”更是“演员”,而学生则近乎仅仅是“观众”,思想政治教育所承载的知识、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主要是以外在的方式灌输的。而新的模式,则要求教师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更是“导演”,即在做好“演员”——系统传授思想政治课内容的同时,为学生设置科学的探索性、实践性课题,并适当引导,发挥“导演”和“观众”的作用;而学生则在这一过程中,既是“观众”更是“演员”。这样,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我要学”的过程中,使思想政治教育所承载的知识、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主要以内生的方式逐步形成。

总之,面对新挑战,只有立足于新情况、新问题,以深化改革的思路妥善应对,才能够圆满完成思想政治课所肩负的重大使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改革创新(二)
第52Q 迈向新挑战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