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少林寺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2016-11-18李贺
李贺
河南少林寺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李贺
少林寺作为河南省著名旅游品牌,包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少林寺在进行资源开发过程中虽然使少林品牌享誉海外,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景区管理混乱、旅游体验差等问题,未来开发中应注重划清权责、开发丰富体验项目等策略,实现少林寺旅游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少林寺;旅游文化;开发利用
一、少林寺旅游文化资源的构成与开发现状
少林寺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的中岳嵩山南麓,于公元495年创建,因其坐落在少室山的密林之中,故取名为“少林寺”,有“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刹”之誉。作为全国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之一的少林寺,在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传承中,逐步形成了以三大特色“禅、武、医”为代表的“少林文化”资源开发体系。天下功夫出少林,武以寺名,寺因武显。少林武术发展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形成了包括拳术、棍术、刀术、剑术等在内的庞大的武术系统,其中的“少林七十二绝技”更是闻名中外。少林武术为代表的武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除了享誉中外的武术文化外,少林寺在其漫长的历史传承中,将佛教文化与道家文化、儒家文化融为一体,演至成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此外少林医药讲究以通为用,以通为补。“少林系列医药产品”是历代僧众千锤百炼共同创造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瑰宝。
多年的集团化开发模式将少林寺打造成一个集寺庙观光、演艺产品、特色节事、公益活动、出版发行、旅游产品生产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其文化品牌享誉海内外。
表1 少林寺集团化开发模式的发展历程
集团化开发模式的实施为少林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英国《卫报》的此前报导,少林寺在美国出演的每场收入就有一万美元。大型舞剧《风中少林》在美演出两年,共计800余场,演出收益高达800多万美元。以少林文化为主打的旅游产业,每年吸引着上百万的游客,少林寺旅游业也成为登封市经济的支柱产业。集团化开发模式也使得少林寺旅游资源得以优化,提升其文化品牌的综合竞争力。在旅游开发中,少林寺先后成立河南省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少林书局、少林药局有限公司、少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实体企业,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少林文化”为主打的大型产业集团,使本身综合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少林寺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问题
少林寺作为河南省文化旅游的名片之一,在收获经济效益与知名度的同时其资源开发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一)景区管理混乱,多头管理利益难均衡
目前,少林寺景区的管理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嵩管委,主要负责行政和执法;第二个是港中旅,主要负责景区的管理、设施的建设等;第三个则是少林寺自身的管理。多方管理下的少林寺,存在门票收益合理分配之争和景区摘牌危机出现后的责任归属等发展问题。在门票收入的分配方面,登封市政府与港中旅按合约规定,本应将门票收入中的30%作为少林寺收益,但实际上由于拖欠和收入不公开的原因并没有得到兑现。2012年少林寺出现景区摘牌危机,问题出现后在责任归属问题上,嵩管委、港中旅以及少林寺自身并没有及时处理核心问题,而是在及时撇清自身的责任。如何完善和均衡景区内的管理体系和利益关系,是少林寺景区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商业气氛浓厚,社会形象负面化
少林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本应展示的是传统文化中参禅悟道、习武修心的“禅”等文化精神,但是今天的少林寺商业气氛浓厚,各类“仪式”“大典”争相登台。少林寺景区至今还没有制定相应的品牌管理制度,也没有加强对现有使用该景区品牌产品的管理,导致少林寺景区的品牌形象不清晰。由于近年来少林寺发展较快,已经彻底颠覆了过去封闭、苦修的传统印象,再加上媒体对此乐此不疲的关注和报道,使得少林寺景区在提高自身知名度的同时,也将自己置于一片质疑声中,社会形象急转直下。
(三)旅游资源参与度不高,游客体验较差
对于那些有佛教信仰的游客,少林寺就是他们心中的佛教圣地,他们到寺里拜佛捐赠就是一次深刻的体验;但是对于人数占绝对优势的普通游客来说,到少林寺游玩,只是为了了解一些佛教知识,参观一下寺院的古建筑罢了。尽管少林武术是个亮点,但是仅凭视觉感受只会带给游客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而且少林寺规定游客最多停留两个小时,走马观花式的游览,使游客既不会感悟到少林寺的精神文化,也会使旅游体验大打折扣。
三、少林寺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应对策略
(一)划清各方权责,完善管理制度
登封市政府、港中旅和少林寺三方应本着从长远利益出发的原则,划清权责,实现少林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登封市政府不单是少林景区的行政管理方,同时也是港中旅的合作方,必须起到对少林寺和港中旅的监督、指导作用。港中旅应当做到商业化运作与少林文化保护性开发相协调。为防止方丈独裁专制,少林寺应当改变方丈的一元领导制,并成立相应的监督部门。
(二)突出品牌形象,提升景区美誉度
“禅武”是少林寺的瑰宝,“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艰苦、朴素与佛教修行思想的融合,奢华的休闲区正是背离了“禅”的这种精神,过度地进行商业化运作,恰恰丧失了“禅”的这种神秘感和严肃性。少林寺应当大力开发“禅武”类的演艺产品,通过“以武演禅”的方式向游客展示古人参禅悟道、习武修心的“禅武”精神,给游客带来极佳的视觉体验。少林寺景区应及时制定相关的品牌管理制度,加强对使用该品牌合作方的监管,突出少林“禅武文化”的品牌特色,提升少林景区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三)开发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项目,提升游客体验
在体验经济时代,少林寺旅游资源的开发要通过提炼文化主题、整合文化资源、策划丰富的文化活动、满足不同游客的体验需求。在文化体验项目设计上,针对少林寺景区的客源市场和资源优势,景区可以把少林景区自身为对象,确定“禅”“武”“养”的文化主题。“禅”即宗教朝圣,其中包括禅居禅静、禅境悟禅等体验活动;“武”即赏武、习武和修心;“养”即养生保健和度假。另外除武术文化外,还可以积极开发以少林寺为代表的佛家文化、中岳庙为代表的道家文化、嵩阳书院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另外体验项目要具有体验性强、参与度高的特点,让游客乐于参与、积极体验;设计旅游的路线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强化文化体验,并根据游客意见及时对文化体验产品不断改进和完善,促进少林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李蕾,李强,赵发田.少林武术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5(3).
[2]徐露.少林寺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利用研究[J].旅游纵览月刊,2012,(07).
李贺,男,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产业与文艺经济学。
F590.6
A
1008-4428(2016)08-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