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几点建议
2016-11-18崔雪花
崔雪花
【内容摘要】政治课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理念,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调整和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然而,当前高中政治课的实际教学中,存在教师教学方式过于刻板僵化、内容言之无物等现象,难以唤起学生的认同感,也无法保证教学质量。高中政治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的实现。本文从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依托生活化教学模式扩展教学时空三个方面,就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中政治 生活化教学 问题情境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生群体的原则,以高中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高中政治教师要不断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和教学素材,设计学生感兴趣并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把生活与教学结合起来,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为此,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探索。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关注教学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聪明,因此我们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用于记忆上,而应用在思考上去,所以真正的学校应该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必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由此可见,高中政治教师应当科学设计问题,通过问题形成对学生思维的有效调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度。
高中政治教师所创设的问题应当立足于学生所能接触和感知的生活实践,通过此种方式,将使学生藉由生活实践的指引,形成对所学习知识的有效认知和领会。例如,笔者在为学生讲解《经济生活》一课时,结合现今学生热衷于在生日时赠送礼物的现象,创设问题:“同学之间赠送的生日礼物是否是商品?请说明理由。”再比如讲解“钱货两清的消费”与“租赁消费”时,我提出了下列问题引发学生思考:(1)自己购买的自行车,不慎丢失,那么,你是否需要向商家进行赔偿?请说明理由。(2)自己租用的自行车,不慎丢失,那么,你是否需要向商家进行赔偿?请说明理由。通过前述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厘清了两种消费的区别,可以说,这种方式不但降低了抽象知识的讲解难度,同时更易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
二、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当前,各类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地推广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公众的工作、学习效率。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样为高中政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提供了便利。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不同教学资源之间的高效整合,并将这些资源直观地呈现于学生面前,从而扩展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广度,并且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以提升。同时,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音频和视频技术为学生展示现实生活情境,进而为政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契机。例如,在学习必修2《政治生活》第一课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南方日报的报道“广州城管与女小贩互掐”的新闻片段,并且利用网络信息,整合当时的图片和视频等资源,尽力还原该案例,把学生带到事发的“真实”情景里,并巧设问题,引发观点碰撞,教师因势利导,总结梳理,引导学生感悟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公民观,并能够在生活中对自身所享有的权利以及所应当承担的义务形成完整的认知,为日后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奠定基础。此外,通过相关教学资源的精细化整合,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打下先期性基础,使学生在掌握权利和义务等法律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理解公民的概念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还能够确保教学体系的连贯性。
三、依托生活化教学模式扩展教学时空
高中政治教师应当依托生活化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时空的扩展。从以往的高中政治课程的授课情况来看,多数教师将教学时空限定于课堂之上,导致教学时间较为有限。生活化教学模式则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应当利用课堂教学之外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一样能够实现对政治知识的学习。有鉴于此,政治课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广阔的社会背景为学生提供了一片学习思想政治的天空,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高中政治教师应当结合教学进度和教学实际需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如去社区帮助清洁卫生、去博物馆参观、社会调研等方式,从而使学生在参与社会活动过程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并且使学生能够走出教室,真正了解社会,使学生的生活阅历得以提升,进而使学生认识到政治知识的学习无时无刻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