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情绪分析
2016-11-18刘凤平
刘凤平
【内容摘要】学困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也是教师在课堂上需要用心对待的一群学生。对于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而言,学困生之所以会产生,这除了和这部分学生缺乏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自身的基础水平较为薄弱外,这也和教师的一些不合理的引导方式有关。教师要加强对于这部分学生群体的关注,要找到学困生产生的内在原因,并且找到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够让学困生最大程度实现转换。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困生 学业情绪
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学困生也是需要教师给予更多关怀与指导的一个学生群体。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学困生经常表现出对于课程学习缺乏兴趣与信心,很难跟上教师的节奏与步伐,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能力较差等状况。教师要留意到学生身上的各种问题,并且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引导与点拨。这样既能够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也能够推动学困生更有效的实现转换。
一、让学生感受到课程学习的趣味性
学困生普遍缺乏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这一点在语文课堂上也表现的较为突出。对此,教师应当有意识的激发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要采取各种教学模式与手段让学困生更充分的融入课堂。课本中的有些选篇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学习时会更容易产生共鸣。对于这样的文章,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加以利用,可以利用这些篇章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程的趣味性,并且培养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让课堂教学的形式与模式更加多样,可以融入更多趣味化的教学活动,并且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慢慢的,这些学生会更容易融入到课堂中,对于课程学习的参与热情也会更加浓厚。
比如,在讲到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让这些学困生参与表演,在激发他们课堂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够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有,学习到冰心的《纸船》时,可以让几个学困生分工朗诵这首诗歌,并且手中拿着一只小纸船,让他们从朗诵中去体会冰心思念母亲的思想感情。这样可以让学困生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学习语文,从而也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学困生本来就基础较为薄弱,对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也较低,对此,教师要充分加以重视,要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融入更多学困生参与的空间与平台。这样才能逐渐培养他们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且帮助他们更有效的融入课堂。
二、帮助学生积累信心
学困生普遍缺乏信心,也正是在这种心理的伴随下阻碍他们融入课堂,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要能够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给学困生留有参与的空间与平台,让他们也能够融入到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于学困生给予更多鼓励与认可,在他们取得一些成绩后要第一时间进行表扬。同时,也可以设计更多适合这部分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让他们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慢慢锻炼自身的各方面能力与素养。只有培养学困生的学习信心,他们在课程学习上才会更加积极主动。
比如,在抽查学生背诵朱自清先生的《春》时,对于学困生背诵,教师要多予鼓励,学生出现背诵错误的时候,教师要用眼神传递对学生的支持和鼓励;对于学困生的进步,教师要进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还应当让学困生更积极的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比如教师安排一些同学上黑板默写古诗的时候,可以让个别学困生上来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让他来修改。这样将会慢慢帮助这部分学生积累信心,让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更强。
三、对于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学困生表现出的特点,造成他们学习障碍的原因等各不相同,对此,教师要加以正视,并且要注重对于不同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学理念。教师要了解班上学生的各种基本状况,尤其是要了解学困生的一些实际情况,要能够结合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他们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这会更加有助于学生的进步与提升。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够实现教学实效的不断提升,这也是让学困生更迅速的实现转化的一个教学策略。
学困生的学业情绪比较多样,男女生、年级之间等都存在差异。对于比较懒惰、注意不集中的学困生,教师要加强管理,增加与他们的互动性,让他们积极回答问题。对于个别容易焦虑的学生,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教师要加强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多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个别厌倦语文的学困生,就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慢慢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信心。因材施教才能够最大程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也是帮助各类学生取得进步,获得提升的有效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