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之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2016-11-17赵娟

现代交际 2016年7期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莫里森自然

赵娟

摘要:莫里森《最蓝的眼睛》深度关注女性,从生态角度来对人性进行了更加充分的解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自然生态和人性角度开展辩证思考,在对女性主义地位进行深入解读的同时,也赋予了其更多的生态学意义,从而来强化了小说的主题内涵,即对自然、黑人、女性出路的新的思考。

关键词:莫里森;《最蓝的眼睛》;生态女性主义;自然

中图分类号:I71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063-02

《最蓝的眼睛》是历史上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这是一部充满了悲伤的悲剧小说,该小说叙述了主人公皮科拉·布里德洛瓦的人生成长经历,及其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非人遭遇,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黑人女性在多重压迫下悲惨的生活,并折射出社会的阴暗面和人性的弱点。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小说解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从心理学、生态学、人性、自然等多个角度来对之开展充分的研究和讨论,对于理解非裔文化发展表象下的深层内涵及其现代作用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一、莫里森《最蓝的眼睛》内容综述

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以多元化视角的叙述形式深入展开,通过许多支离破碎的片段来进行叙述,再现了主人公在夹缝中痛苦挣扎的生活全貌。这是一部悲伤的小说,皮科拉·布里德洛瓦的人生历程充满了艰辛,她的黑皮肤导致她备受周围人的排挤和欺负,特别是在白人种族歧视占据主流文化的时代下,皮科拉·布里德洛瓦在学生时代就经常被自己的家人和同学所欺负,然后却没有平等的反抗权。同样,其父亲也成为时代的牺牲品,他在外面饱受排挤终于成为了暴徒。他将自己的压力全部变态地施加在女儿身上,并强暴她导致其两次怀孕。在这种屈辱的生活和精神重担下,皮科拉·布里德洛瓦又被骗子牧师所欺骗,为了获得一双蓝色的眼睛,不惜亲眼看见一只病狗被毒杀,眼睁睁看着一条无辜的生命离去。这眼前的一切让皮科拉·布里德洛瓦懊悔不已,她整天生活在幻觉之中,在梦幻中看到自己真的拥有了一双蓝色的眼睛。《最蓝的眼睛》关注着人们的认知体验、价值评判和生存感觉。莫里森无法解决生活在黑白双重文化冲突中黑人逐渐被扭曲了的自身价值观的问题,但她却将一个不能称之为公正和道德的社会体制真实地再现出来,引发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们的深深思索。这部小说为我们真实呈现出时代和社会中的阴暗面,从人性的角度来对女性、生命、自然有了深刻的追问和反思,对于人生意义进行进一步的解读。

二、生态女性主义的内涵及思想体系

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最早作为一种生态哲学而出现,是妇女解放运动和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两重性。它从生态和人性两个角度来对之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思考,从而充分把握了时代自然环境和女性主义的存在。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说,它从全球危机的立场出发,试图从生态环境和女性发展的关联性出发来进行有效的思考,批判了现实中以男性为核心的错位社会状态,为女性主义与生态主义共存创造了有利的基础。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女性比男性更为亲近自然,他们对于人性的思考更加深入,因此与自然、生态本身有着更加紧密的联系,这也是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立足点。这种生态意识说到底是一种女性意识,从女性的角度来对自然发展环境进行有效的关注,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只有将这种关系有效地置于生态平衡体系中去,才能够实现最纯正的自然相处之道。从本质上来说,生态女性主义更多属于激进的政治运动,同时也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这种哲学观念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集中实现了对于现实社会及其矛盾的关注,同时也是对于人类反超自然、男性压迫女性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特别是在生态环境每况愈下的时代背景下,女性的独立意识和生态意识萌发,从而促进了这一学说和哲学观的成立。

三、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之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从人性和哲学的角度来说,生态女性主义更多的属于时代问题。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现实始终处于二元对立的状态,导致各种层次和级别的出现。特别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白人往往要比黑人更有社会地位,男性地位永远凌驾于女性地位之上,这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成为了时代社会的常态。这种二元对立的存在感最早激发了女性的自我价值,同时也为黑人反抗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理论根基。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就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进行了深刻的认识和重现,借助于精彩的内容情节和巧妙的写作手法,我们看到了这种哲学观的生动呈现。透过这部小说,我们能够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平等新型社会关系的构建,从而不断地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1.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矛盾

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矛盾是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之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核心部分。在整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人与自然相处中的冲突,同时也对人性之间的互相斗争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生态学的角度上分析,这部小说中不乏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认知,其中不少故事情节对于人类破坏自然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呈现,从而有效地揭示了现实问题。“他们会说如果你们都病了,大人还怎么干活?我们无言以对。用来治疗感冒的药是厌烦的态度,气味难闻的黑药水,以及让我们昏昏欲睡的蓖麻籽油。 有一天,拣完煤渣回来,我大咳了一声。咳嗽声是从早已充满痰液的支气管里发出来的。母亲皱起了眉头。”“我们住的房子是绿色的,又旧又冷。到了晚上只有大屋里点了盏煤油灯,其他屋子则充满了黑暗、蟑螂和老鼠。”从这些故事情节中,我们看到了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由于人类对于自然的过度索取,导致人类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威胁。在自然生态环境每况愈下的现实下,人类的野心得以更加肆无忌惮的放大,这种膨胀的野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深处的贪婪。也正是这种自私的本质最终造成了自然生态环境的落后,这种错位的自然相处之道正是当下状态的真实写照。

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从生态学的角度对于自然环境开展了深入的解读,试图通过将人性的贪婪和生态的每况愈下进行对比,来对人无限膨胀的私欲予以呈现,从而加强了小说本身的人文性和社会性。

2.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意识冲突

在生态女性主义的哲学观念里,自然生态危机和社会意识冲突是互相作用、共同影响的重要方面,这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在这部小说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中隐含的社会意识冲突,人与人之间的阶层、意识、精神、心灵之间的斗争正在成为时代社会的最大矛盾,打破了原有和谐的人类共存空间。在莫里森《最蓝的眼睛》这部小说中,我们读到了亲情之间的冷漠和背离,这种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最终还是屈服于功利化的社会现实,在二元对立的社会背景之下,原有的夫妻关系越来越淡薄,他们之间的情感最终被社会现实所消解,导致各类家庭矛盾的出现。原有的夫妻关系逐渐被社会秩序所解构,爱情的果实变得有名无实,正常的家庭秩序和家庭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时代社会的牺牲品,这种错位的社会秩序其实正是违背自然的表现。特别是在一个家庭中,男性处于主动地位,他们依靠自己的淫威来赢得家庭的主动权,而女人则被置于孤立无援的被动地位,使得她们不得不对现实世界屈服,更加加重了奴性意识。

在莫里森《最蓝的眼睛》这部小说中,我们能够深刻地读出这种充满病态的社会秩序,特别是对于女主人公来说,她的人生经历中充满着被歧视、被压迫的命运,她遭受排挤,一个原本年轻有朝气的生命反而被社会的阴暗面所笼罩,这对于她今后的人生和生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作用。长而久之,女主人公的心灵便受到了一种奴役,在遇到各类的人生问题的时候,她会选择被动服从,往往会以牺牲自身为代价来强化男性的中心地位,从而让自身成为时代和男性的牺牲品。总而言之,莫里森《最蓝的眼睛》小说中的生态女性主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性,它在某种程度上唤醒了人类的良知,让女性主义思想开始觉醒,从而吹响了时代解放的号角。

3.自我内心精神世界的错乱

个人的精神生态危机造成了人们内心精神世界的错乱,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类自我意识和自我精神的危机,对于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前行十分不利。莫里森《最蓝的眼睛》这部小说中不乏对此的描述,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情况下,黑人被歧视,生态环境和资源遭到严重威胁,从而导致不少的黑人女性产生自卑的心理,她们面对命运无可奈何,但是又无法来反抗并维护自身的权力。特别是对于主人公来说,她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并维护自己的尊严,开始追求白人眼中的高贵,希望自己也能有一双蓝色的眼睛,为此她开始相信巫术并盲目地以牺牲动物的生命为代价,来实现自身的愿望。以至于她个人的精神审美价值和人格被严重扭曲,从而造成了个人悲剧的命运。在这部小说所处的时代中,不乏有这样的女性形象,她们受到白人文化过多的熏陶,丧失了自己原有的人生理想和内心追求,从而造成她们人格上的断裂和精神上的分离,开始对于白人种族给予太多的希望和重视,甚至顶礼膜拜。这种错误的自我认知和思想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自我精神空间的错乱和内心世界的纷杂,不利于独立人格养成和自我精神实现,阻碍了黑人女性追求自我进步的能力。总而言之,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断解读女性精神错乱的真实成因,能够深刻了解女性精神和人类生存状态,从而为时代女性成长提供动力支持,在社会生态完善的基础之上,对女性人格树立进行有效启发。

四、结语

莫里森《最蓝的眼睛》这部小说为我们真实呈现出了黑暗的现实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真实而脆弱的一面,实现了对于人性最深刻的解读。这部小说中女性生态主义特色最为突出,深刻地揭示了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让我们理解了特定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态环境的危机感,从而对于现代文明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特别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女性主义思想的萌动和女性地位的提高,这部小说具有无比深刻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曹小菁.《最蓝的眼睛》——托尼·莫里森与生态女性主义的共鸣[J].世界文学评论,2012,02:208-211.

[2]林晓娟.透过《最蓝的眼睛》看莫里森的生态女性主义[J].语文建设,2015,27:49-50.

[3]马丽群.《最蓝的眼睛》中莫里森与生态女性主义的共鸣[J].作家,2014,10:49-50.

[4]王守仁,吴新云.性别·种族·文化.托妮·莫里森与二十世纪美国黑人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1999.

[5]章汝雯.托尼·莫里森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生态女性主义莫里森自然
莫里森酒吧拉票遭民众痛批
加拿大游客穿T恤:我不是莫里森
戒烟公司
莱辛作品中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基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红字》解读
《疯狂动物城》的生态女性主义解析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理智与情感》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