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互联网之力 促学生自主发展

2016-11-17石家庄市鹿泉区第一中学校长韩爱学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个性化环节微课

■ 石家庄市鹿泉区第一中学校长 韩爱学

借互联网之力 促学生自主发展

■ 石家庄市鹿泉区第一中学校长 韩爱学

2004年全国首批初中“课改新生”正式升入高中,对于我校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然而,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大家都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与传统初中学生相比,这些新课改下的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敢于表达,他们不买老师“一言堂”的账,学习不踏实,很多本来成绩还不错的学生学习成绩也在下滑。这样的情况在学校持续了一段时间,老师们都很着急,期待着能有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新课改下的学生们。然而,当时河北还没有实施高中课改,没有先例可以参考。

为了尽快改变我校被动的现状,我觉得是时候在全校研究课程改革了。提议一经提出,全校老师纷纷响应。于是,我校轰轰烈烈的课改拉开了帷幕。

“八环节”教学模式适应“课改生”学习特点

“八环节学案型教学模式”(以下简称“八环节”)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学校老师经过“改变学生学习方法适应教师教法”和“改变教师教法适应学生学法”的反复实验,选择了“旧教材、旧政策、旧高考,新学生、新理念、新教法”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最终创建了“八环节”,并且于2007年在全校推开。

八个环节依次是“明确目标、转化问题、设计评价、完成预案,学生自学、展示交流、师生总结、巩固拓展”,前四环节是以教师为主的课前准备,后四环节是师生互动的课上实施;八个环节组成了学习目标达成的“周期”,周而复始。

“八环节”模式在一定时期内适应了“课改新生”的学习方式,保护了他们在初中课改中激活的“灵性”和自主意识。学生们在学习中提升了自学能力,在交流中增强了自信。同时,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得到了提升,逐步认同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驾驭新型课堂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我校老师杨月华在《〈师说〉师不说》中写道:“我恍然大悟,为什么以前我逐句讲解了课文,学生的作业中还会出现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弱智’错误。原来他们都有自己的思维盲点,如果不是学生自主学习,这样问题我想破头也想不到。”

“八环节”模式的实施后,学校老师纷纷反馈。特级教师张耀新老师说:“原来咱觉得讲得好就是好课,现在发现,加上人家自学主动性,效果比原来还好。”刘红春老师说:“现在才发现,自己讲那么长时间,简直就是犯罪。”甚至有老师说:“哎呀真是,明明那个问题学生都会了,老师还在讲啊讲,真是浪费。”

鹿泉一中以前课上都是老师在讲,学生的问题都被掩盖了,现在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发现学生真正需要讲解的问题。如果老师不知道学生的“惑”在哪里,那样只能是“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看来老师该放手时就要放手,勇敢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不再做精彩课堂的旁观者,而是让他们自己创造课堂的精彩。

“八环节”课堂模式的实施,也为我校赢得了不少荣誉。连续18年被评为“石家庄市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高考升学率也在逐年上升,学生们也经常在各级竞赛中获得奖励,甚至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栏目还邀请我校学生参加,我校学生戴建杰不仅没有怯场,还替小崔主持了一把节目。

信息技术平台助力课堂结构改革

虽然“八环节”模式的实施让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上了一层楼,但是,随着“八环节”教学模式的深入使用,新问题也慢慢凸显出来。比如,学生自学时老师无法进行个性化指导,学生可自由支配资源少,沟通渠道少;小组之间交流展示受空间、时间、渠道限制,老师对班级共性的问题很难及时准确把握等等。

信息技术的引进,为我们解决上述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方向。2012年,我校开始了“互联网+自主课堂”的研究,并申报了省规划办“互联网+自主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把信息技术与“八环节”有机结合进行了探索。

经过三年的研究推广,目前我校已初步建成全校师生人手一台移动终端、软硬件配套基本能够满足师生需求的技术平台。我们可以借助平台实现“学习任务单下发”及“课前、课中、课后检测单的下发和学生答题情况统计”、“微课的发布与观看”、“学生在线情况及完成作业情况查看”、“绿板的无限扩展和与电脑界面的即时切换”等功能。学生可以进入“个人中心”对教室信息进行设定,利用个人安装的“我要做学霸”、“有道词典”等学习工具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进入“云课堂”进行课程选择及作业,进入“我的错题”进行错题查看,还可以看各地优秀教师上传的微课。

“互联网+自主课堂”的建设拓宽了师生沟通渠道和小组展示空间,增加了学生可支配资源;特别是在了解学情方面,实现了沟通方便快捷,减轻了老师学生的负担。

互联网技术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阻力,如老师们对新技术的不熟练、学生们自控能力差等,但是这些都在推广过程中得到一一解决。学校在全校开展互联网信息技术培训活动,提高老师和学生实施互联网课堂所需的思想和技术基础;为防止学生利用平板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学校建立了相应的移动终端管理制度等,这些都为我校建设“互联网+自主课堂”扫除了一个个“拦路虎”。

现在,老师和学生们对这样的课堂很是认可。张曼老师认为,经过实验和数据分析发现,原理类知识的自主学习更适合采用优教云手段,高素质学生在优教云平台下自主学习效果更好。高二(4)班的钟雯主同学反映,用平板把题拍下来,在微课社区可以把微课下载下来,在平时的空闲时间里反复地看,自己的知识记得更牢固了。

信息技术进课堂的确有着独特的魅力,但在实践方面尤其是高中,全面推开的少之又少,问题症结在哪里?就我们的实践而言,互联网课堂的实施,固然需要协调推进,更需要聚焦关键要素,抓主带次,缓急分明。课程改革,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均指向个性化,而个性化的关键因素是资源。资源的丰富多样及可选择性,是制约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现在,我校将研究聚焦在了学习资源建设上。互联网资源内容鱼龙混杂,学生们的“免疫力”尚未成熟,不加以筛选会害了学生。整合互联网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是我校研究的新方向。这就像把学生接受信息比作吃饭,老师对信息筛选如同厨师加工,把大量的、庞杂的信息加工成为营养丰富、可以消化、学生喜欢吃又不至于造成“厌食”的“美味佳肴”,让学生吃得健康。这也是我校正在申报的一项国家级的课题“普通高中互联网+自主课堂个性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不管怎样,只要有问题,我校的课改之路就不会停歇。我们把每一次困惑当作新的起点,把每一次挫折当作一个新的资源,不断改进,最终目的还是让学生受益。

猜你喜欢

个性化环节微课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