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确保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2016-11-17孟志昂,宗楠,钟景芝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职称职业道德岗位

确保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本期嘉宾:邢 台 市 第 十 九 中 学 孟志昂

石家庄市翟营大街小学 宗 楠

沧州市献县陈尧京完全小学 钟景芝

【本期话题】

日前,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联合印发《河北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务)系列。

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评定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新制度下今后中小学教师也可以评正高职称,受到教师队伍特别是小学教师的欢迎。本期我们邀请了省内三位教育工作者参与讨论,就如何落实好这项重大利好政策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孟志昂

教育主管部门要在思想上重视,加强组织建设,确保改革顺利实施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河北省的实际,我省自2012年起在唐山市和邢台市进行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效。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既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更是完善用人评价机制的重要举措。由于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作,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组织建设,确保改革顺利实施。

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改革工作。各县区教育部门要认识到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人才工作决定和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要求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义务教育法、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县区教育部门还要积极与人力资源保障等部门保持联系,吃透精神,精心组织,在思想认识和行动上步调都保持一致,确保这项工作稳妥有序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要专门成立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由教育部门和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主管职称工作的领导带头,选调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熟悉职改和教育工作的同志具体负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做好改革宣传工作,调动教师积极性。落实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既要有政策依据,同时也离不开现实的需要。一方面,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召开由各中、小学、幼儿园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人事干部参加的针对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培训会,使各中小学校教师能够及时了解职称制度改革的动态;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要深入基层,扎实做好部署动员和调查工作,着重宣传解读此次职称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措施及进度安排、工作流程、评审条件等内容,号召大家要以职称的评定条件作为努力的方向,积极投入到育人和教学教研工作当中。

规范程序,把握重点。县区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过渡办法规定要求,周密部署,规范程序,加强沟通交流,及时处理改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一是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工作方案》中列出的基本条件是中小学教师评聘的基本标准,各县区还应根据当地的教育发展水平和师资状况,制定出具体化、本土化的标准。例如,将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与评价作为落实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增加教师教学能力和工作实绩在评比标准中的比重;不片面强调学历和论文,适当区别对待“学术性”和“教学型”教师,不以科研论英雄。

二是确保评审过程优质高效。评审过程要追求高的质量,就必须保证制度健全、方法科学、程序规范、监督有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严格掌控标准条件,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文件规定,公平对待每位教师,绝不对任何单位和个人放宽标准要求;严格工作规范和工作程序,评审职称的各个环节都要符合文件要求,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创新评审方式,由同行专家组建评审委员会,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健全信访举报线索管理机制,一经发现违纪违规行为,严肃及时处理。

三是安排好现有人员过渡。人员过渡涉及到全体教师,因此,为了减轻中小学教师的负担,也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整个过渡工作由政府和学校统一办理手续。同时要做好相关政策解释,那些在改革前已经取得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但没有聘用到相应岗位的人员,他们所拥有的资格依然有效,当聘用到相应岗位时不再需要经过评委会评审。

四是与岗位聘用制度的衔接问题。一方面,通过评审实现教师评价的社会和业内认可,防止简单的行政领导说了算;另一方面,有空缺岗位才组织评审,评审通过就聘用到相应岗位,真正实现岗位管理。同时,要完善中小学教师考核制度和聘后管理制度的要求,通过岗位聘用、岗位考核、竞争上岗、解聘辞聘,真正建立退出机制,使中小学教师在岗位聘用中实现人员的能上能下。

宗楠

认真学习试点工作经验,依据当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

各地应该在认真学习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科学可行的改革实施方案,周密部署,统筹协调,确保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规范有序,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做好改革政策的宣传解读和舆论导向。此次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涉及人数多、广大教师和社会关注度高的特点,因此,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学校,要切实做好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宣传引导工作。可以通过新闻发布、网络互动等多种渠道和形式进行社会宣传,明确改革的意义和内容,使广大教师理解改革精神、了解改革内容、支持改革举措,努力营造保证改革平稳推进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依据比例结构设置学校岗位。教师岗位设置的旨趣在于体现教师资源的配置取向。所以,人事部门要及时核算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岗位总量,然后整体划拨给教育行政部门,最后由教育行政部门在综合统筹各校发展规划、学生数量、教师年龄等因素的基础上,给学校分配具体的名额。而到学校了层面,就要进一步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务,理清工作关系,为择优竞聘、建立激励机制提供依据;同时依据各专业工作性质的特点,合理设置结构比例。此外,通过岗位数额向中青年教师倾斜,改善学校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达到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总体效益的目的。

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现行的教师职称评定中的“硬件”标准是多数推荐单位开展职评的依据,主要由人事部门制定,包括参评教师的学历、学位、任职年限、业务能力和工作成绩等。特别是在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和工作成绩等方面,有很多东西难以把好关,难以量化评价,而且很多推荐单位也就没有把关。另外,一些教师必备的职业要素很难通过集中评审材料的方式确定。《工作方案》指出,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这就要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建以专家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严格按照程序和规则办事,并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示。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与评价。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也就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具有不同于其他职业的特点和特定的内涵,并且也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对于新生一代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凡的意义。因此,学校应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作为教师培训的必修课程。

一是强化教师行为规范教育。学校要结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采取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规政策。学校应定期举办一次弘扬教师职业道德专场报告会,以真实案例教育教师,以典型事迹激励教师。

二是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学校应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为主题,组织开展相关主题活动,例如组织师德征文活动、在校园网上开设教师职业道德论坛等,同时在校园宣传具有崇高师德的人物事迹,鼓励教师队伍向榜样看齐、向榜样学习。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举办“教师职业道德论坛”,研讨新形势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是完善校内监督机制。学校可以专门设置教师职业道德监督箱和举报电话,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教师职业道德的队伍中来。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社区群众和相关专家,结合学校的师德建设现状,提出意见和建议。而对于违反教师职业道德、造成恶劣影响的教育事件,教育主管部门要严肃查处,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处理的结果。

钟景芝

落实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要顺应基层教师的呼声,修订评价标准,向一线倾斜,向农村倾斜

如何才能让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这项政策落实到位,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科学准确的实施方案,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教育教学经验,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

落实对教职工的绩效考核。学校加强教师队伍考核的首要任务是结合本地区实际,科学制定本校绩效考核办法,认真分析和解决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其次是细化学校领导、科室负责人、各学科教师的年度考核量化标准,增加可操作性。再次是撰写相关的配套规定,诸如各类人员岗位目标、岗位职责、考核办法、工作量规定、考勤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课题研究管理办法等,从而加强考核的科学化、常规化、规范化管理。

做好扶持工作,向农村学校倾斜。农村学校规模较小、布局分散,教师的工作、学习条件相对艰苦,另外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教学,而相应的科研条件和城市学校相差甚远。如果把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放在一个平台,依旧重视论文、重视学历,那被淘汰的教师大部分将是农村教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具体评价标准条件要对农村教师适当倾斜。因此,这次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要打破这一“坚冰”,还需要对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农村中小学校(教学点)采取“破冰政策”。山东省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比如,在职务(职称)评聘和特级教师评选工作中,将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作为申报评审高级教师职称、正高级教师职称和评选特级教师的必备条件。在乡村学校任教3年以上(含城镇学校交流、支教教师)、经考核表现突出并符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优先任(聘)用具有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管理岗位任职经历的人员担任校长。在薪酬福利、评优表彰等工作中,要切实保障参加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工资待遇,在绩效工资分配中予以倾斜,对从城镇交流到农村偏远地区的校长教师,加大倾斜力度。

注重职位晋升后的管理。在很多中小学尤其是小学,很多教师一旦获得了小高、中高职称后,就认为自己已经到达了晋级的上限,接下来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要么主动要求脱离教学一线,干着清闲的工作;要么消极怠工,得过且过,根本起不到积极带头作用,影响整个教师队伍的长远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建立专门针对评聘上高级职称教师的考核制度和管理制度:建立开放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采取多种形式,把学校教职工、在校学生、学生家长的意见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对教师的业绩评价;通过建立定期表彰奖励制度,每年表彰宣传一批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和职业道德建设成绩卓著的学校。

为教师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很多教师由于不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对自身的要求而产生厌烦和畏惧教育教学工作心理,我们称其为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个体的专业发展,更严重的是这一心理状况会在教师队伍和学生群体中“传染”,从而使教育教学质量“滑坡”。因此,学校领导一方面要及时给教师正向解释压力,宣传调节自身情绪、保持平和心态的具体方法;另一方面,建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科学安排学校工作,控制教师的工作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充实教师的业余生活。

加强理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一方面打通了中小学教师的晋升渠道,同时也对教师个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争做专家型的教师。作为教师个人,不仅要掌握新课程学科的教材重点、难点及相关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形势与方法,还要成为新课程教材科学分析、理解、使用的辅导者和优秀示范者。我们要随时了解教育教学的最近发展动态,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学习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吸纳所教学科和教育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摒弃自己知识结构和观念系统中陈旧和不合时宜的成分,进行知识和观念的更新重构。在理论学习时,应对各种新观念和现象保持开放的心态,把自己现有的教育教学理念、理论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合理性放在接受挑战和审视的位置,对其不断地检查、修订和改进。

猜你喜欢

职称职业道德岗位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司法职业道德》课的教学探讨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