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州市VOCS控制对策研究

2016-11-17王亚林

环境科学导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扬州市污染源挥发性

王亚林

(扬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 扬州 225009)



扬州市VOCS控制对策研究

王亚林

(扬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 扬州 225009)

通过实地调研和收集资料,对扬州市各类VOCS大气污染物排放源进行了系统识别和分类,按照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估算得出扬州市VOCS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并分析了排放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污染控制措施。

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源;贡献率;对策;扬州市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指在标准状态下饱和蒸气压较高(标准状态下>13.33Pa)、沸点较低、分子量小、常温状态下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1]。主要包括脂肪族和芳香族的各种烷烃、烯烃、含氧烃和卤代烃等,如苯、甲苯、二氯甲烷、甲醛和乙酸乙酯等。VOCS一般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和毒性,部分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VOCS中有些化学活性很强,是产生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前体,可以破坏臭氧层,危害人体健康以及农作物的生长。总之,VOCS的排放对人体和生物健康、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摸清VOCS的排放情况对控制VOCS污染是十分必要的。

1 扬州市VOCS排放情况调查

1.1 范围

以2014年为数据基准年,扬州全市地理范围内。

1.2 对象

根据《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下文称《指南》)、《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等相关技术指南,将VOCS污染源分为四类:生物质燃烧源;化石燃料燃烧源;工艺过程排放源和溶剂使用源;移动源。

1.3 VOCS排放量计算方法

在实地调研获得部分行业反馈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扬州市统计年鉴》、《2014年扬州市生态环境简明统计资料》、《扬州市环境统计》数据,以排放系数法为主要计算方法,采用合适的产排污系数,估算得到不同类别污染源VOCS的排放量,分析主要排放行业。

1.3.1 生物质燃烧源

E=EF×Q

(1)

式中:E—VOCS排放量;EF—污染物产生系数; Q—生物质焚烧量。

1.3.2 化石燃料燃烧源

E= ∑ijEFi,j× Qi,j

(2)

式中:E—VOCS排放量;EF—污染物产生系数; Q—活动水平;i—燃烧部门;j—燃烧类型。

1.3.3 工艺过程排放源和溶剂使用源

E=A×EF×(1-η)

(3)

式中:E—VOCS排放量;A—对于固定燃烧源,A为燃料消耗量,对于工艺过程源,A为工业产品产量,对于溶剂使用源,A为溶剂使用量;EF—污染物产生系数;η—污染控制技术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当无去除设施时,η为0。通过调研获得污染物处理设施和去除率。

1.3.4 移动源

移动源本次调查为道路移动源(机动车),由下式计算:

E=∑pi×VMT×EFi

(4)

式中:E—VOCS排放量; i—车辆类型;EF—污染物的排放系数;P—对应车型的车辆保有量,辆,通过调研获得机动车类型、各类型机动车保有量数据;VMT—该车型的年均行驶里程,km。通过调研获得各类型车辆的累积行驶里程、车辆的使用年代数据。

1.4 VOCS排放量估算

在调研过程中特别是工艺过程源调研中,由于时间或数据反馈的原因,不能立即得到全部企业的反馈数据,为了得到较为全面的数据,需要对未反馈数据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估算,具体估算方法如下所示:

(5)

式中:W2—某企业VOCS排放量;W1—现有行业VOCS排放量;Q1—现有行业废气排放量;Q2—某企业废气排放量。

2 VOCS排放总量

根据调研反馈数据和式(1)~(5)进行估算,并经结果校正后,得到扬州市VOCS大气污染源排放总量为13291t。其中工艺过程源、溶剂使用源、化石燃料燃烧源为主要排放源,排放量分别占总量的31.11%、24.05%、22.59%。

表1 扬州市大气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总量

3 VOCS控制对策建议

(1)将VOCS工艺过程源纳入扬州市环保局污染源监督监测年度例行计划中,进一步摸清VOCS重点排放行业和排放区域,建立完善的VOCS排放量数据库,分析排放规律,摸清VOCS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排放浓度变化规律。

(2)开展重点工业园区和重点排放企业有机废气排放源整治工作。针对仪征市VOCS排放量对全市排放总量较高的情况,开展扬州市化学工业园区、重点行业VOCS污染整治,建立基于环保设施废气VOCS去除率的监督监测和监管制度,扬州市化学工业园区建成VOCS监控预警和应急体系;从生产等环节做起,加强排放VOCS企业的全过程治理。

(3)大幅削减石化燃料特别是煤炭的使用,推广、提高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发电等清洁能源的使用,降低化石燃料燃烧所带来的VOCS排放量。

(4)推广生物防治、以虫治虫等绿色农业除虫方法,减少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过度滥用。在降低农药VOCS大气污染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5)近年来,扬州机动车保有量不断上升,2014年达到107.1万辆,要控制移动源VOCS排放量须大力控制全市机动车的数量,特别是小型载客汽车,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减少VOCS污染物排放。淘汰黄标车,不再核发环保标志,建设扬州市机动车电子监控系统,推广使用环保电子卡,实现环保标志电子化、智能化管理,建成机动车环保标志电子智能监控网络。

(6)扬州市生物质燃烧源主要VOCS排放来自于露天秸秆焚烧,根据李蕊等人的研究,2014年扬州市露天焚烧或废弃的秸秆多达178.15万t,占年总产生量的62.4%[4]。可见,扬州市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程度进一步提高,才能真正做到杜绝露天焚烧。继续加强推广稻麦秸秆机械全量还田技术、超高茬麦(油)套稻技术、秸秆微生物制浆技术等秸秆环保综合利用方法。继续加强春耕秋收期间的秸秆禁烧巡查工作,严查重处“第一把火”,对禁烧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进行追责。鼓励秸秆综合利用,市财政适当提高对规模化利用秸秆的补贴。

(7)VOCS种类繁多,国家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分析方法尚不够完善,可根据扬州市的地方特点,探索有针对性的重点行业VOCS地方排放标准和分析测试方法,作为国家或行业标准体系的有效补充。

(8)宣传、引导、培养市民绿色生活、低碳生活的理念,减少日常生活中VOCS的排放。避免房屋过度装修、装潢现象等减少室内空气VOCS的排放,避免室内污染和对健康的危害。

(9)加强环境管理部门VOCS管理工作水平,建立科学、完善的VOCS管理体系,全面实现“十三五”VOCS控制目标。

[1]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Z].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4.

[2]2015扬州统计年鉴[Z].扬州市统计局,2015.

[3]2014扬州市生态环境简明统计资料[Z].扬州市统计局,2015.

[4]李蕊,陈磊, 闫志海. 扬州市生物质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与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3):285-286.

[5]王铁宇,李奇锋,吕永龙. 我国VOCS的排放特征及控制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2013,34(12):4756-4763.

[6]张桂芹,姜德超,李曼. 城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及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37(S2):195-200.

[7]苏伟健, 黎碧霞,李霞,等.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源强核算方法的研究[J].环境工程,2014(8):121-126.

[8]韩萌, 卢学强, 冉静, 等. 天津市夏季VOCS来源解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 34(10): 76-80.

[9]杨辉, 朱彬, 高普徽, 等. 南京市北郊夏季挥发性有机物的源解析[J]. 环境科学, 34(12): 4519-4528.

[10]高爽, 金亮茂, 史建武, 等. 轻型汽油车VOCS排放特征和排放因子台架测试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3):397-405.

[11]林立,鲁君,王英歌,等. 国内外VOCS排放管理控制历程[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23( 5) : 12-16.

[12]王海林,张国宁,聂磊,等. 我国工业VOCS减排控制与管理对策[J]. 环境科学,2011,32( 12) : 3462-3468.

Countermeasures of Controlling VOCs in Yangzhou

WANG Ya-lin

(Yangzho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Yangzhou Jiangsu 225009,China)

A systemically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n the emission sources of volatile organic pollutants in Yangzhou city was conducted. Followed by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and also combining with practical situation on site, the emission amount of volatile organic pollutants was estimated. Meanwhile the emission characters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itiatives on relevant issues were put forwar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emission source;contribution rate;countermeasures;Yangzhou

2016-04-26

王亚林(1980-),男,本科,江苏扬州人,工程师,现就职于扬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从事环境监测工作。

X701

A

1673-9655(2016)06-0067-03

猜你喜欢

扬州市污染源挥发性
铈基催化剂在挥发性有机物催化燃烧治理中的研究进展
扬州市直击一线精准执法 媒体直播显成效
扬州市深化危化领域精准执法
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泡罩包装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分析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环保治理新思路的探讨
基于污染源解析的空气污染治理对策研究
十二五”期间佳木斯市污染源排放状况分析
看不见的污染源——臭氧
蓮葉田田清風來——记扬州市廉政文化展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