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临淄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的特点——与郑国祭祀遗址殉马坑等对比

2016-11-17

管子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新郑故城郑国

印 群

(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研究所,北京 100710)



论临淄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的特点
——与郑国祭祀遗址殉马坑等对比

印群

(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研究所,北京 100710)

古代的马具有重要的经济与军事价值,当时能够殉马者大多是一些身份较高的贵族。本文通过将山东临淄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与淄博淄河店二号战国墓殉马坑、河南新郑郑国祭祀遗址殉马坑以及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遗址殉马坑进行相互对比,来揭示临淄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之特点。

东周;殉马坑;殉马方式和殉马对象

马是六畜之一,既能驾车又能骑乘,在古代具有重要的经济与军事价值,当时殉马的对象往往是一些身份较高的贵族,此外,殉马也见于一些重大祭祀活动。山东临淄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1](这里所说的殉马坑是指单独殉马的坑,以下同),自发现之日起,便以其恢宏的气势、庞大的规模为世人所瞩目。该殉马坑发现于淄博市临淄区齐国故城大城之东北部,在河崖头村的西头,其年代属于春秋晚期;继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之后,经考古发掘的年代属于战国早期的是山东淄博市淄河店二号战国墓殉马坑[2],该殉马坑反映了在齐故城五号东周墓之后齐国殉马坑的发展;而年代早于临淄齐故城五号东周墓的属于春秋中期的殉马坑,目前已发表了发掘报告的是河南新郑郑国祭祀遗址殉马坑[3]。另外,春秋时期统治齐国的姜齐贵族集团属于姬周贵族集团之组成部分,有鉴于此,也需要考察春秋以前的典型姬周贵族墓葬之殉马遗存即属于周人丰京遗址范围的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遗址[4]殉马坑。本文拟通过对以上殉马坑的相互比较,来探讨临淄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的特点。

一、临淄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与新郑郑国祭祀遗址殉马坑等的考古发现

(一)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概况。河崖头村的村里和村西是齐故城里的一处贵族墓地。从1964年到1976年,在该墓地之西部先后发掘的大墓有五座,所发掘的大型殉马坑位于其中的五号墓附近。五号墓是单墓道大墓,墓道呈斜坡式,墓向为10度。现存墓口的南北长度为26.3米、东西宽度是23.35米。殉马坑位于该墓之东、西、北三面,呈曲尺状,殉马坑的全长大约是215米,宽度约为4.8米。现存殉马坑深浅不一,坑壁不平。殉马排列从西面的南端起, 由南向北,从西朝东,排为两列。马都呈侧卧, 昂首,头向外(即西面的朝西,北面的则向北),其前左足压于前马的身上,右足呈踡曲状。发掘者认为这些殉马明显是被打死后按照一定的葬式来摆放的。马龄大多在六、七岁。骨胳上下发现有席纹及乱草的痕迹。除了西面南端的五匹马颈下有小铜铃之外,其余的都没有随葬品。该殉马坑的殉马总数当在600匹以上。

(二)淄河店二号战国墓殉马坑概况。淄河店墓地在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的淄河店村南面,西北离临淄齐国故城大约是7.5公里。该墓地和“田齐王陵”相邻。二号战国墓平面形状呈“甲”字形,带有一条南向的墓道,墓向是195度。因多次被盗,未见到青铜礼器,不过出土了完整的七鼎六簋陶礼器组合。殉马坑在二号墓的北侧,与墓室相平行, 墓室在殉马坑南13米。殉马坑东西长为45米、南北宽是2.15至2.8米。坑四壁的结构不一致,南、北、西三面都呈直壁,东壁则为斜坡状。在偏东部发现一台阶。殉马坑里共殉69匹马,呈东西向单行排列。殉马的葬式基本一致,昂首,头朝北面向东。前腿弯屈程度较大,叠压在东侧的马颈之上;后腿稍弯屈,前后腿上下相叠。殉马排列虽较整齐,不过殉马之间疏密的程度有差异。在西侧排列较为密集,在中部和东部下凹处就较为疏松。清理殉马坑时只在马骨下面发现了苇席的朽痕,此外则没发现任何器物。苇席应是殉马时铺垫在坑底部的。

(三)郑国祭祀遗址殉马坑概况。新郑郑国祭祀遗址殉马坑多达45座。在殉马坑的排列上,这些坑分为8排。殉马坑的大小形状和马的年龄、性别、体形及摆放方式等都极有规律。坑里殉马多者每坑殉马4匹,少者有2匹殉马。殉马被摆放成侧卧状。除了MK41残坑外,其余都是头朝西、臀朝东,颇有规律。坑里除了马骨之外,在极个别的坑里发现了极少量的铜环和节约等马具,未见车类遗存。这些殉马坑是专门用做祭祀的,为多次祭祀所用。殉马坑形状的变化较大,但皆为长方形或者近方形的竖穴土坑,坑壁较直或坑口稍小于底,坑底为平底。殉马坑以埋葬马匹数量不同而大小有别,一般说来,殉四匹马的坑大多呈南北向的长方形,殉两匹马的坑大多呈东西向的长方形。各殉马坑里马匹的形体大小及年龄性别基本相同,这些殉马生前未被役使过,当是专门饲养的,属祭祀用马。还有一些坑里葬的都是母马。下面分别以殉4匹马的1号殉马坑和殉2匹马的21号殉马坑为例予以说明。1号殉马坑为南北向的长方形土坑竖穴,方向是275度。该坑底大口小,坑壁较规整,坑底部比较平。坑口长为2.98米、宽是1.85米;坑底长为3.16米、宽是2.05米。因曾被盗扰,4号殉马缺部分尾骨。坑底埋了4匹马,从北朝南依次埋葬。马头朝西,四肢稍为弯曲,似奔跑状。该坑的4匹马应是杀殉的,经鉴定,皆为母马,马龄都没超过4岁。21号殉马坑是近长方形的土坑竖穴,方向为290度。坑口长是2.94米、宽为2.06-2.38米。坑内殉2匹马。马被放置为侧躺状,头朝西,足向南。北部马之前腿压于南部马的颈骨与肩骨上。从马的牙齿磨痕来看,年龄当为6到7岁,经鉴定都是母马。根据叠压的情况,推断殉马是被杀死(放血)之后放入坑内,再逐个予以摆放埋葬。在上述45座殉马坑里,最长的坑底长为5.48米,最宽的坑底宽为3米。

(四)张家坡西周墓地殉马坑概况。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遗址在陕西长安县马王镇西,见于报道的该遗址殉马坑资料主要见于发掘报告《张家坡西周墓地》和《1967年长安张家坡西周墓葬的发掘》。《张家坡西周墓地》里的马坑总共有22座,根据马的数量与处理方式,可分成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活埋马匹,殉马的数量至少为10匹以上,坑里殉马排列得不整齐,较为错乱;第二种类型是先处死马匹,而后再埋,所以排列有序,殉马数量亦较少,大多是偶数,最多者达10匹,少者仅有2匹。《张家坡西周墓地》的诸多殉马坑里可以确定绝对年代的是M154及M192殉马坑,而且它们分别属于第一种和第二种类型。因此它们应是《张家坡西周墓地》发掘报告中的典型殉马坑。《1967年长安张家坡西周墓葬的发掘》中有三座殉马坑的资料,即M116和M140及M142殉马坑,其中发掘者关于116号殉马坑的资料报道得较为具体,并推断出了该殉马坑的主墓是115号墓,至于M140及M142殉马坑的资料则报道得不完备。关于《张家坡西周墓地》的典型殉马坑和《1967年长安张家坡西周墓葬的发掘》中殉马坑之情况详见表一。

二、临淄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与新郑郑国祭祀遗址等殉马坑的对比

(一)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与新郑郑国祭祀遗址殉马坑之比较。临淄齐故城五号东周墓的殉马坑与新郑郑国祭祀遗址殉马坑同属春秋时期,虽然二者单坑殉马的规模差别较大,但殉马的方式却似有相近之处,殉马都并列而葬,排列整齐,姿态安详,应该皆非活埋,否则必有挣扎迹象,二者殉马摆放之相似性可予以佐证。与郑国祭祀遗址殉马坑相比,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的殉马数量巨大,其总数在600匹以上,新郑郑国祭祀遗址的45座殉马坑里共计发现127匹殉马,这些殉马坑除了3座残坑中每坑只发现1匹马之外,有21座坑殉4匹马,有20座殉2匹马。因此,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不仅在单坑殉马数量上大幅度超过了新郑郑国祭祀遗址殉马坑,而且前者单坑殉马数量竟大大超过了后者全部殉马坑里殉马的总数。新郑郑国祭祀遗址各殉马坑里的马匹大小和年龄、 性别大致相同,这些殉马是祭祀用马,属于专门饲养的。

表一 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的殉马坑

(二)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与淄河店二号战国墓殉马坑之比较。战国时期齐国殉马坑以淄河店二号战国墓殉马坑为代表。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与淄河店二号战国墓殉马坑的殉马数量差别较大,由600匹以上降为69匹。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的殉马呈双排摆放,淄河店二号战国墓殉马坑的殉马则呈单排排列,该坑内69匹殉马葬式基本一致,皆昂首,呈现着一致的头向与面向,马腿摆放方式基本相同,且无挣扎迹象,显然并非活埋。不过这时候殉马坑中马匹的排列已不似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那样工整了。

(三)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与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殉马坑之比较。在长安张家坡所发现的西周时期周人典型殉马坑遗存的第一种殉马方式是活埋,殉马在坑内排列错乱;第二种殉马方式是杀殉,坑内殉马摆列工整,姿态平静。与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殉马坑相比,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的殉马方式显然与前者的第一种殉马方式不同,而在表现形式上似乎与第二种殉马方式相近,即二者坑内的殉马都摆放工整。但在殉马数量上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殉马坑与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差异很大,前者殉马数量最多的是153号殉马坑,该殉马坑殉马在45匹以上*这里以《张家坡西周墓地》发掘报告的正文为准。,这还远未达到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内殉马数量(600匹以上)的十分之一。二者殉马坑殉马数量上的巨大差异也会对其殉马方式有所影响。虽然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的殉马方式在外在表现形式上与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的第二种殉马方式相近,即二者坑内殉马皆摆放整齐,而且发掘报告认为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的这些殉马明显是被处死后而摆放的。不过众所周知,殉马在被杀死后需在短时间内乘其四肢僵硬前才能将其摆出一定的姿势予以埋葬,但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的殉马数量在600匹以上,杀死这些马需要大量时间,不可能做到在短时间内乘其四肢僵硬前将它们都送进殉马坑排列工整并且摆出姿态,所以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的殉马方式实际是亦应有别于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第二种殉马方式的。

结语

(一)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的殉马数量十分庞大,无论是从单坑殉马来看还是从殉马总数来考察,都远高于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殉马坑和新郑郑国祭祀遗址殉马坑及淄河店二号战国墓殉马坑,而继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之后的淄河店二号战国墓殉马坑之单坑殉马数量也是该时期最多的,由此反映出齐国单坑殉马数量偏多的葬俗由春秋时期延续至战国时期。

(二)从殉马方式来看,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殉马坑的殉马方式分为活埋和杀殉二种,新郑郑国祭祀遗址殉马坑从殉马姿态来看都是杀殉,至于临淄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与淄博淄河店二号战国墓殉马坑的殉马皆无挣扎迹象,不可能是活埋,而上文已述因为殉马数量庞大,若要按较为一致的姿势放置就不会是处死后再放入坑中,故此只能是先使殉马处于昏迷状态,然后再放入坑中摆姿势,从而形成了这种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活埋与杀殉的殉马方式,这也是以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与淄博淄河店二号战国墓殉马坑为代表的东周齐国殉马方式的一个特色。

(三)从上述殉马坑的形状来看,除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呈曲尺状之外,其余的皆为长方形或近方形。至于殉马坑的大小,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的全长约为215米,宽度约是4.8米,面积约为1032平方米;淄河店二号战国墓殉马坑东西长是45米、南北宽为2.15到2.8米,面积约为111.38平方米。在新郑郑国祭祀遗址的45座殉马坑里,最长的坑底长5.48米,最宽的坑底宽3米,即该遗址殉马坑面积最大者不到16.44平方米;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殉马坑面积最大者是M154,其南北长度是6.54米,东西宽度为5.5米,面积为35.97平方米。可见,从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至淄河店二号战国墓殉马坑,东周齐国殉马坑的面积虽然从上千平方米降到了上百平方米,但新郑郑国祭祀遗址殉马坑和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殉马坑的最大面积不过十几平方米及数十平方米,所以东周齐国殉马坑的面积也明显大于其它殉马坑。另外,关于殉马的摆放,除了齐故城五号东周墓殉马坑的殉马排为两列之外,其它的殉马坑殉马成列者都呈单列。

(四)从马坑所殉的对象来看,其对象有明显差异。新郑郑国祭祀遗址殉马坑是在祭祀遗址里,而齐故城五号东周墓和淄河店二号战国墓殉马坑及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殉马坑皆是在墓地中,不过,同样是在墓地殉马,但殉马坑数量多寡不同,主墓规格也不同。以齐故城五号东周墓和淄河店二号战国墓殉马坑为代表的东周齐国殉马坑主墓都是大贵族墓,且都是“甲”字形单墓道大墓,其中前者的主墓是国君级的大墓(据推断墓主是齐景公),后者的主墓是七鼎六簋的高级贵族墓,而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的那些殉马坑所殉主墓不仅有井叔墓那样带墓道的大墓,也包括了一些不带墓道的竖穴墓,所以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殉马坑主墓等级类别较多,与之相比,齐故城五号东周墓和淄河店二号战国墓殉马坑所代表的东周齐国殉马坑主墓的等级较为集中。

[1]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齐故城五号东周墓及大型殉马坑的发掘[J],文物,1984,(9).

[2]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淄河店二号战国墓[J],考古,2000,(10).

[3]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新郑郑韩故城东周祭祀遗址[J],文物,2005,(10);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郑郑国祭祀遗址[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

[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张家坡西周墓地[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1967年长安张家坡西周墓葬的发掘[J],考古学报,1980,(4).

(责任编辑:王珏)

2016-03-21

印群(1965-)男,辽宁丹东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兼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

文物与考古

K871.41

A

1002-3828(2016)03-0115-04

猜你喜欢

新郑故城郑国
做别人家的父母
费县故城勘探报告
河南省新郑市:融媒汇聚抗疫力量
新郑产业新城:“屏”“芯”双轮驱动,打造中部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Confirms the Ancient Past of Yin County
美丽乡村——新郑泰山
郑韩故城北城门遗址航拍图
若使梦至故城
北宋都城新郑门遗址与开封“城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