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主要中低频单音节文档名词研究

2016-11-16丁海斌岳展弘

北京档案 2016年9期
关键词:单音节指代义项

丁海斌+岳展弘

摘要:中国古代单音节文档名词中比较普遍被使用的主要是“文”“卷”“典”“册”“簿”“籍”“书”“牍”等。这些单音节文档名词起源早,可以单独使用,不仅是各类双音节、多音节文档名词的源头,而且是从深层次剖析中国古代文档名词内涵与意义的基础。总体来看,中国古代单音节文档名词使用频次较高。其中,“书”“文”为高频单音节文档名词;“典”“簿”“牍”为中频单音节文档名词;“册”“卷”“籍”为低频单音节文档名词。

关键词:文书名词档案名词中低频单音节名词

Abstract:"Wen" "Juan" "Dian" "Ce" "Bu" "Ji" "Shu""Du" are used relatively more common among the whole momonosyllable documental nouns in an? cientChina.Theyoriginated very early and can be used alone, and are the beginning of the disyllable and multisyllable documental nouns. Based on them, we can analyze the con? 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doc? umental nouns in ancient China deeply.Themomonosyllable are used the most commonly with a relatively high frequency. In conclusion, "Shu" and "Wen" are classified into high-frequen? cy nouns, "Dian" "Bu" and "Du" medium- frequency, and "Ce" "Juan" "Ji" low-frequency.

Keywords: Ancient China ; Documents Nouns ; Archives Nouns ; Low-frequency Momonosyllable Nouns

单音节词是词汇发展的基础,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名词的产生与使用大多是先以单音节词开始的。单音节文档名词是各类文档名词的起源,随着语言的发展,虽然双音节及多音节文档名词逐渐占据主要地位,但是单音节文档名词仍然具有基础地位。笔者以国学宝典数据库之先秦至清末2578部文献为样本,对古文献中主要单音节文档名词进行统计,并依托朝代背景分析名词出现的频次及次数,把握单音节文档名词整体的构成及特点。本文以中低频单音节文档名词“典”“簿”“牍”“册”“卷”“籍”为研究对象(主要单音节文档名词及古代应用情况见图1,高频词另文介绍),分析主要中低频单音节文档名词的义项和发展脉络,深层次剖析中国古代文档名词内涵及发展演变的基础,以及其在中国文档名词研究中具有的重要意义。

一、主要中频单音节文档名词

中频单音节文档名词是指出现频次为1-2之间的名词,按照这一标准,主要有“典”“簿”和“牍”。

(一)单音节文档名词“典”“簿”和“牍”均具有文档性质

1.单音节文档名词“典”一般作为典籍之意出现在各文献中,其专指性较强。《说文解字》将“典”首先定义为“五帝之书”,集体解释“典”为“冊”(即册),典乃大册也。同时,作为文档名词,“典”在古文献中主要指代文献典籍、有参考价值的法律法令文件等。此外,“典”的衍生文档名词,包括典册、典训、法典等,从“典族”名词来看,皆指重要的文献或典籍、常道准则、法律法规、典礼仪式、法令制度等。可见“典”自产生以来就具有一定的文档性质,并且指代较为重要的文档。

2.单音节文档名词“簿”在古文献中主要指公文、案卷或本子等。汉字“簿”,中国古代形声字。从竹,从溥,溥亦声。其本义:(皇家植物园的)浇花登记册。引申义:记录本、登记册。《说文解字》字头中没有“簿”字,但是有“篰”字,清朝段玉裁认为“篰”就是今天的“簿”。需要注意的是,《说文解字》的释义中却有簿字,如“籍,簿书也”。[1]

3.“牍”字从古代产生开始就具有了书写材料的意义。《说文解字》中有:“牍,书版也。”[2]同时,在出现“牍”的词组中可以引申为记录文字的载体,并延伸出公文、档案等含义。作为单音节文档名词出现的“牍”,则是在秦汉时期,汉朝王充《论衡》中记载:“其高第若谷子云、唐子高者,说书于牍、奏之土,不能连结篇章。”[3]此外,“牍”的文档义项主要指代公文,如晋朝袁宏《后汉纪》中记载:“是时天下垦田多不实,百姓嗟怨。诸郡各使吏奏事,帝见陈留吏其牍下疏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4]

(二)从出现时间上看,具有文档性质的单音节文档名词“典”出现时间最早,具有文档性质的单音节文档名词“牍”出现时间最晚

1.单音节文档名词“典”,是春秋战国以前的公文文种,主要指代较为正规的文档类事物。《尚书》中有:“迪上以非先王之典。”[5]文中的“典”指的是祖宗留下的记载规章制度或常道准则的文献。

2.单音节文档名词“簿”,表示文档含义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有文簿之意。如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到:“孔子先簿正祭器,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6]赵岐有注:“先为簿书以正其宗庙祭祀之器,即其旧礼取备于中国,不以四方珍食,供其所簿正之器度。”[7]其中的“簿”(簿书)为祭祀文档。汉朝“簿”多数指登记事物的册子,如汉朝古文献中出现的“空簿”“财务簿”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簿”在古文献中更多地应用在政府文书中,如晋朝刘昫所著的《旧唐书》中:“闰月丙申,以文宣王三十七代孙齐贤为兖州司功,袭文宣公。辛丑,复置具员簿。”[8]文中的“簿”指记录政府人员的名单。隋唐五代时期,“簿”指代的意思基本为登记事物的册子、文书以及记录审问材料或罪人供词的文状。宋朝时期,“簿”作为文档类事物基本具备了“簿”文档性质的所有含义。

3.“牍”作为单音节文档名词出现则是在秦汉时期。汉朝王充《论衡》中记载:“其高第若谷子云、唐子高者,说书于牍、奏之土,不能连结篇章。”[9]

(三)从使用情况看,单音节文档名词“典”“簿”“牍”的文档含义较高

1.“典”作为单音节文档名词在古文献中并没有被大量使用,而是随着文化发展和文献积累,其频次逐渐升高,特别是从先秦到宋朝,“典”基本上呈逐渐上升趋势。具体来说,单音节文档名词“典”在古文献中作为文档含义义项出现过4213次,约占古文献中单音词“典”出现总数的5.4%。体现为:先秦11(频次0.151),秦汉58(0.879),三国两晋87(1.208),南北朝95(1.145),隋唐五代639(1.551),宋974(1.584),元216(0.794),明380(0.841),清1753(3.289)。

2.从先秦到宋朝,“簿”的出现次数逐渐升高,但是总体而言数量较少,究其原因在于汉字“簿”出现时间较晚,在宋之前早期文献中,其作为单音节文档名词在使用上无论频次还是数量都相对较少。后来由于单音节文档名词“簿”及其“簿族”的逐渐普及和丰富,其在频次及次数才有所提升。特别是在清朝,单音节文档名词“簿”达到使用的顶峰,不仅用于政府事务当中,也应用于百姓生活中,指代范围、应用背景都比较宽泛。具体而言,单音节文档名词“簿”在古文献中作为文档含义义项共出现2846次,约占古文献中单音词“簿”出现总数的12.4%,其文档含义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体现为:先秦2(0.027),秦汉11(0.167),三国两晋34(0.472),南北朝35(0.422),隋唐五代124(0.301),宋952(1.548),元242(0.89),明412(0.912),清1034(1.94)。

3.单音节文档名词“牍”在古文献中作为文档含义义项共出现2707次,约占古文献中单音词“牍”出现总数的27.9%,文档含义的比例较高。具体情况为:秦汉18(0.273),三国两晋5(0.069),南北朝26(0.313),隋唐五代83(0.201),宋582(0.946),元111(0.408),明498(1.102),清1384(2.597)。

二、主要低频单音节文档名词

低频单音节文档名词指的是频次为1以下的名词,主要有“册”“卷”“籍”。

(一)单音节文档名词“册”出现时间较早,但是使用频次较低,并最终被其“册族”中的双音节名词所取代

“册”字原意指记录朝廷授权、分封信息的本子,受封诸侯入朝受册于王。在《说文解字》中记述“册”为:“冊,符命也。諸矦進受於王也。象其札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形。凡冊之屬皆从冊。”[10]后人在“册”字文档含义的基础上不断衍生出其他文档名词。

作为文档名词,“册”在先秦时期即已出现。如《尚书》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11]“典”与“册”都是早期出现的单音节文档名词。秦汉时期,“册”还特指皇帝的诏书,如汉朝班固所撰的《汉书》:“天子览其对而异焉,乃复册之曰:制曰:盖闻虞舜之时,游于岩郎之上,垂拱无为,而天下太平。”[12]宋朝至明朝,其使用频次不及秦汉时期,并最终被其“册族”中的双音节名词所取代。

(二)随着时间的推移,单音节文档名词“卷”的文档性质愈发明显

《说文解字》中有:“厀曲也。从卪聲。居轉切”。[13]可见“卷”本读“quán”,是“踡”“蜷”的本字,也通“拳”,本膝曲义。随着语言的发展,汉字“卷”的词性多样化,其读音也有所不同。本文所研究的是名词性质的“卷”(juàn),指书卷、书册。

先秦时期《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群疑冰释。恐散于末学。绝彼师资。因而撰注。用传不朽。兼旧藏之卷。”[14]文中的“旧藏之卷”则是指具有查考价值的文献,具有文档类的含义。隋唐五代时期,单音节文档名词“卷”出现的次数及频次达到了顶峰,这时期文档名词“卷”多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并且随着科举制度兴盛,“卷”开始指代试卷文档类事物。元朝至清朝,“卷”出现的频次及次数逐渐升高,明朝《王明阳集》中记载:“‘但今彼处官兵未见前来,若不移文催督,诚恐先遁各贼……等因到院。查卷,先为前事,已经通行……奔遁,就便相机擒捕去后。”[15],可见“卷”的文档性质愈加明显。具体来说,单音节文档名词“卷”在古文献中作为文档含义义项总共出现1261次,约占古文献中单音词“卷”出现总数的0.053%。体现为:先秦2(0.027)秦汉18(0.273),三国两晋38(0.528),南北朝19(0.229),隋唐五代504(1.223),宋20(0.033),元13(0.048),明181(0.4),清466(0.087)。

(三)单音节文档名词“籍”已初步具有档案的涵义

《说文解字》中记载:“‘籍,簿书也,从竹耤(jí)声。”“籍是簿书,就是关于贡赋、人事及户口等的档案,如户籍、籍贯等。引申为书,书册。”[16]其文档义项主要登记册、户口册等。先秦时期,单音节文档名词“籍”就已出现,《汲冢纪年存真》中记载:“故今定殇叔三年以后皆明着晋年而以墨围别之,其各籍所引本有其年者则无墨围。”[17]隋唐五代时期《稽神录》记载:“入门堂上有官人,遍召溺者,阅籍审之。”[18]文中的“籍”就是户籍等的档案资料。明朝小说兴起,单音节文档名词“籍”在明朝小说中也有出现,如明朝时期《明珠记南西厢记》中记载:“我受职天曹。掌管天下婚姻之籍。”[19]其中指的就是关于人事及户口婚姻等的档案。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文档名词发展演变史”(项目编号:14BTQ071)的研究成果。

注释及参考文献:

[1][13]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95-187.

[2][10]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78:48-143.

[3][9]黄晖.论衡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607.

[4]袁宏.后汉纪校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7:186.

[5][11]张馨编.尚书[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3:243-318.

[6]孟子.孟子[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172.

[7]章学诚.文史通义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646.

[8]许嘉璐.二十四史全译旧唐书[M].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4:272.

[1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2506.

[14]崔为译注.黄帝内经素问[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554.

[15]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M].北京:中华书局, 2015:1250.

[16]高景成.常用字字源字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 2008:104.

[17]朱右曾.汲冢纪年存真[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3.

[18]徐铉.稽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6:101.

[19]陆采.明珠记南西厢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0: 87.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猜你喜欢

单音节指代义项
奥卡姆和布列丹对指代划分的比较
语文单音节词教学初探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V着呢”中单音节动作行为动词“V”的语义特征
基于深度学习的维吾尔语名词短语指代消解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听音训练对汉语单音节听感清晰度的影响
自然语言中的指代技术的研究
同义单音节动词的词义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