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学生实验课堂效率的思考与实践

2016-11-16邱联妹

化学教与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

邱联妹

摘要:学生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从课前预习、过程评价、课后预习三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学生实验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学生实验;课前预习;开放式评价;课后反馈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0-008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0.031

实验教学是化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演示实验教学和学生实验教学。相比于演示实验教学,学生实验课上学生参与度更高,更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切身体验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的过程,使学生既能完成对已有知识的认证,也能在具体操作中发现新问题进而探索新知识。因此,学生实验课堂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信息,解析数据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形成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科学奉献精神的训练场。

然而,学生实验课在实际教学中常出现的两种情况大大降低了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一是学生仅满怀着去做化学实验的憧憬和激动进入实验室,却面对着满桌的仪器和药品无从下手,既不知从何做起,也不知该如何正确规范的操作,更不知从哪些角度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二是根据中国国民教育需求和教学规模的现状,几乎所有学校都存在学生人数偏多的情况。一位教师在一堂学生实验课上需要同时对几十名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指导以及评价。师生人数比例的偏差,教师精力和观察范围的限制,在学生实验时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所有行为,更无法对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情况和学生表现的行为做出个体化的指导和评价。基于以上两种情况,目前化学学生实验课几乎都存在着学生“做前很起劲”“做时瞎弄弄”“做完全忘光”的弊端,不能真正体现学生实验课在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

针对目前学生实验课堂的现实困境和学生实验课堂教学发展的要求,笔者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学生实验为例,阐释提高学生实验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实验前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好实验准备

有针对性地做好实验前准备即是布置学生对即将要开展的学生实验进行预习,包括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所需仪器和药品的选择、实验步骤、操作规范、注意事项等。教材上设置的任何一个学生实验都是与课程内容直接关联的,只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一份设计合理、简单明了的预习作业既能使学生胸有成竹地踏进实验室,有的放矢地开展实验,也能在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同时帮助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学生实验(上教版)预习案例设计:

该预习方案明确指明本次实验目的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学生完成预习作业的同时复习了溶液配制的步骤与某些具体操作细节,重温了配制溶液实验过程所需仪器的选择和使用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溶液组成中溶质质量、溶剂体积计算的训练。因而能达到预习实验和巩固课堂知识的双重效果。

二、实验中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式评价方式

开放式师生评价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作为评价者依据相应的评价指标对学生实验的过程、操作、效果等项目先以个体为单位进行分析和判断,然后通过交流总结共同生成结果的评价方式。

开放式师生评价实施过程中每位学生既是评价者也是被评价者。被他人评价时,由于个人荣辱感的使然,任何学生都希望获得同学的认可和称赞。在评价他人时,学生也希望自己的评价是合理而正确的,能被他人肯定和接受。无论出于哪一种目的,学生都会自觉地对实验过程中的每一项指标的内容和具体要求提前进行学习了解,也就能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预习作业。

开放式师生评价实施可根据具体实验操作的内容以及实验时间的长短,灵活地安插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可以是伴随实验过程,针对每一步操作,边操作边交流评价;也可以某个实验环节结束后进行总体性评价。具体评价过程可参照以下模式。

(一)分步评价模式

在学生实验课堂上学生人数远大于教师人数,学生才是实验过程中真正的评价主体。由于学生自身知识水平、智能发展的局限,学生的评价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要真正实施好评价,教师必须在课前将评估指标和评价标准以书面的形式发给学生,必要时还需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和指标,以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他人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以下是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学生实验为例设计的评价细则:

根据具体的评价指标,实实在在地按要求去做,实事求是地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学生自己的实验规范意识得到强化,实验技能得到提升,学生个人的知识智能结构也逐步完善,实验课堂效率相应大大提高。此外,在实施评价时学生相互观摩、相互交流、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的经历也让学生学会尊重,理解他人,学会协作和宽容,有利于学生科学人生观建立和相互协调、相互合作价值观的形成。

三、 实验后对实验情况及时做出反馈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每一个动作,如果要完成,就需要反馈,反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教师在学生实验时收集学生在实验中呈现的实验态度、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效果、实验数据处理等相关信息,进行加工后再将结果信息输送返还给学生,便于学生在接受反馈信息后能分析在自己实验行为过程中的优缺点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对正确的进一步强化,对错误的进行纠正,在反思中逐步加深记忆和理解,及时改正知识误区和弥补知识缺陷,构建和完善个体的知识体系,提高实验知识和技能。因此实验后将学生实验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能有效提高学生实验的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实验结果反馈形式应该灵活多样。可以将汇总后的师生评价结果记录返还给本人,让其了解自己在具体实验操作节点中出现了哪些错误和问题,逐一进行改正。可以由教师抓拍下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场景照片,课后统一呈现,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分析,相互督促提高。可以是教师将学生在实验中常出现或具有代表性错误的问题编写成题目,布置成回家作业,以书面习题形式让学生进行反思和纠正等。教师结合学生本身学习能力、具体实验内容、实验完成效果等多种因素,进行周密考虑,精心构思设计变换多种反馈形式,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四、 结语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获得直观感知的学生实验课是不可或缺的,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剂学习氛围,催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提高学生实验课堂效率也等同于提高整个化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教师教学指导书 (下册)[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2] 邱德敏,雷光东.在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中开展学生互评的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8(12):83-86

[3] 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探究
磨好课前预习这把“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语文课前预习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发展现状与有效性提升策略
做好课前预习
省少工委“关注48个生活细节”活动之课前预习有准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