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边远农村学生爱上化学
2016-11-16陈成
陈成
摘要:在边远农村学校有很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学习不重要,缺乏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要想扭转学生这种思想,老师需要找出其中的真正原因,从多方面、多角度运用多方法来慢慢改变,让学生发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趣味性。
关键词:边远农村;化学;教学对策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0-0033-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0.012
一、教学现状
我们学校地处溧阳、安徽和南京的交界处,离溧阳市区60多里路,被称为溧阳的西部桥头堡。当地经济比较落后,家庭环境稍好一些的孩子都去城里上学,在这儿的大部分学生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留守儿童,对学习不感兴趣,对成绩的好坏也无人过问。这样就势必导致教师的书难教、学生难管理。经分析我认为学生的现状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造成的。
二、原因分析
1. 家庭因素
家长不重视,据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初三120位学生中有39人父母离异,4人无父无母,其中44人常年不跟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非汤桥本地的学生有67人,大部分家长没有文化。这些原因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家庭教育几乎为零,孩子不受家庭的管制和约束,家校沟通成为一大难题,而初三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期,这些大部分都需要老师来沟通和疏导。
2. 个人因素
学生自己不重视,缺乏学习的目标和信心,他们看到身边的兄弟姐妹都在外打工也过得很潇洒,相比较而言,读书既苦又没有太多的希望,所以半途辍学的学生有很多。
三、教学对策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已经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为了让边远农村的孩子爱上化学,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做法:
1. 跟学生做朋友,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
在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时,先生有一段话特别震撼我的心灵:“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同志们肯不肯把整颗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其实农村的孩子们不缺聪慧的大脑,唯一缺的就是爱,作为一位农村教师只有把自己最真诚的爱献给孩子们,才能和他们做真正的朋友。我会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聊天、做游戏,通过生机勃勃的集体生活,切身体验校园成长的乐趣、发展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使他们拥有自己充实而美好的精神世界。
2. 从农村寻找教学素材,感受化学学科的重要性
教师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将学科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两者相融通,来设计课堂教学问题情境,使日常生活中一幅熟悉的场景、一次亲身的经历、一个生动的自然现象、一个有趣的化学事实等重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可以让学生体验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化学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激发改造自然和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感,培养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校用的自来水是没有经过严格的自来水厂就到用户的,学生们每天使用的都是里面有很多黑色杂质的浑水,他们也一直为这事而烦恼。在学习“自然界中的水”这一节中水的净化时,学生们感触特别深,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涨,学完后教师倡议同学们回去自制自来水净化装置,他们第二天都带来了试验成功的产品,让我们教师感叹学生们的创造力之强。
再如:在农村随处可见固体废弃物的乱丢乱放、焚烧秸秆这些污染环境的行为,因此在学习“环境污染的防治”时,就从学生们所见所闻入手,使学生们感受到学习化学、学好化学是如此重要。课后利用课余时间我们在校园和集镇开展了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活动,并向低年级的学生和村民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倡议大家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3. 从身边的真实生活入手,感受化学学科的趣味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由于边远农村学生认为学习化学用处不大,因此可以运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或现象来让学生感受化学,增加学习化学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几种常见的盐”纯碱和小苏打时,我们在课堂中用“火山喷发”的小实验导入,老师预先用五彩的橡皮泥做成一个“火山”,在里面的塑料瓶中放入温水和洗洁精,让学生把从家里带来的苏打粉和食醋加入“火山”中,这时看到瓶中出现大量泡沫,沿着火山状的橡皮泥流出,形似火山岩,学生猜出是产生气体的原因,进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再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我们边远农村学校可以让学生走出实验室,来到学校或周围的池塘边,也可以走进生活,预先让学生带来自己家周围的水,还有的同学途经回家的路边采集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将测出的pH进行对比分析,思考什么样的水是没有危害的,如果有危害应如何治理等问题。
4. 课堂中巧用实验,感受化学学科的真实性
实验是我们化学独有的魅力所在,它不仅可以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化学的存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虽然边远农村学校实验室条件简陋,也缺少专业的实验员,但我们仍然克服一切困难为学生尽量开设分组实验。
例如:第七章“高温煅烧石灰石”这一实验,课本中是用酒精喷灯来达到反应的高温,在农村学校这个实验条件是不具备的,但石灰石、蛋壳和贝壳这些农村常见的碳酸盐是很容易获得的,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巧用圆珠笔芯来替代酒精喷灯[1]。只要将我们学生平时用完的圆珠笔芯上的小球顶出来,做成一支可以吹气的导管。点燃酒精灯,金属头对准酒精灯的中下部火焰缓缓吹气,就能看到一束高温火焰,用镊子夹住石灰石、蛋壳或贝壳靠近外焰,实验照样能成功。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高温煅烧石灰石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废物再利用的好处。
再如: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学生们看到老师用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制得漂亮的蓝色絮状物氢氧化铜时惊叹声久久不能平息。为了让学生也能亲自动手制得氢氧化铜,体验成功的快乐,我设计了用氧化铜粉末、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来制备氢氧化铜这节复习课。学生们在最终制得梦寐以求的氢氧化铜那一刻兴奋不已,感受到化学是如此的真实有趣。
5. 从作业的特色布置入手,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在边远农村学校大部分学生5(在校)+2(周末)=0,在校5天学习的知识在下一周回来后发现几乎为零。作业不做、乱作或抄袭的现象非常严重,因此,周末作业布置什么?如何布置才有效?这些也是我们老师需要考虑的一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周末期间我通常会布置两类作业:(1)整理一章的知识点,并针对整理的知识点你认为可以出哪些题,请自出10题,题型不限。周一回校后老师会出一张小测试卷检验学生们的成果,当学生发现他们所出的题有和老师相同或类似的会极有成就感,出题会一次比一次卖力。这种小小的出题法可以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能力,知识点能得到更好的巩固,审题能力也能得以大大提高。(2)将一周内学案和习题中的错误进行再整理,做在一张大白纸上贴于相对应的习题上,不需抄题,只要将题干和分析依据写出,做得既认真又美观的将其张贴公示给全校师生观赏,并获得一份奖品,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也可以再次理清错题的思路,最重要的是可以充分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
6. 从作业的特色批改入手,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作业简单地批对错或打个分数等第已经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不能形成师生心灵的碰撞,于是我在之前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环节:第一,增加每位学生各不相同的评语。例如:“帅气的小伙子,你最近像乘着火箭似的飞速前进!”“可爱的佳佳小姑娘,老师今天没有找到你粗心的地方耶,真是了不起。”“我们的化学小天才最近有点松懈啦?”“你比昨天又有了很大的进步,继续保持喔!”等等。当把家庭作业发到学生手中的时候,大家都非常关心老师在上面写的评语,然后会和周围的同学或竞争对手比比谁的进步更大。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一颗不甘落后于他人的心,就看老师如何用一种悄无声息的方法将他们激发出来,其中潜在的能量是无穷的。第二,利用奖励的方法激励出好态度。奖励对于青少年的他们也同样有效,连续一周高质量好态度的作业可以奖励周末没有书面作业,只需制作一套你自己的发明小创造(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完成)带进教室给同学们观赏。这样既能让他们看到可以正大光明不做作业的希望又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何乐而不为呢?
四、总结语
新课程理念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生活是课程与教学的源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能找到教好学生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张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表,多一把尺子,对一些关注,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赞赏学生、鼓励成功是师生沟通的催化剂,将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虽然我们是边远农村,但这几年我们在江苏省化学金钥匙竞赛中拿奖率很高,每年中考在整个市都名列前茅,超出市均分7分左右,据我们的跟踪调查发现进高中后继续选择学习化学的学生占46%左右,其中大部分学生都担任化学课代表。农村教师的守望就是我们农村学生的希望,竭尽所能去帮助边远农村的每一个孩子是我们应该做好的。
参考文献
[1] 马宏佳,金惠文.中学理科实验教学指导——初中化学分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8:3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