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现场解说和电视转播解说的角色定位

2016-11-16邓革

记者摇篮 2016年9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

邓革

【摘 要】通过第十二届全运会开闭幕式的现场解说实践,以及对此类大型赛事现场环境、受众需求等因素的分析思考,笔者认为,大型运动会开闭幕式电视直播解说和现场解说因传播方式、受众群体不同而无法相互比较。仅以现场为立足点,深入分析大型赛事开闭幕式现场解说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现场解说 电视转播解说 点对面传播 角色定位

近年来,我国举办的大型活动赛事较多,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2010年11月成功举办广州亚运会。在央视新闻频道转播广州亚运会开幕式过程中,白岩松以口语化、信息量丰沛的解说赢得了电视观众的广泛好评。有评论认为,白岩松“改变了以往国家重大活动中的语态表达,使我国大型体育赛事解说迈入了新时代”。同时,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的电视转播采用了董卿、朱军的现场解说,这种“高亢抒情、传统散文诗式表达”的现场解说受到观众和网民的诟病,有人甚至认为传统意义上大型赛事开闭幕式现场解说已经落伍,应该摒弃。为什么观众评价几乎是一边倒?传统形式的现场解说真的已经走到了被淘汰的边缘吗?笔者不以为然。

先来看一组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现场解说和电视转播解说的解说词:

上面两组解说词针对同一组画面,但内容却有很大不同,主持人的语态也迥然不同。董卿、朱军是采用播报与朗诵相结合的方式,以庄重、大气、深情的语调,准确无误地进行解说,解说词主要是画面所呈现出的内容。可以说,董卿、朱军的解说延续了几十年来大型运动会开闭幕式现场解说的模式——表达严谨、语态庄重、情绪高昂,内容层面个人介入较少、情绪层面个人介入较多。白岩松始终是用平和的语调介绍节目出场演员的背景资料、节目所展现的民俗风情,很少直接介绍开闭幕式进程和画面所直接呈现的内容,而且努力延展,甚至加入了很多个人的经历、感受和理解,带领观众对节目所表达的文化内涵有深入的了解,表达口语化、情绪平实,内容层面个人介入较多、情绪层面个人介入较少。很多电视观众尤其是年轻人认为,朱军、董卿版解说老套、陈旧,称其为“春晚式诗朗诵”,甚至有网友评价“新闻频道白岩松的解说才是给人类看的”。但笔者注意到,这种评价基本都来自于电视观众,少有来自开闭幕式现场观众的评价。当然,现场观众当时是听不到白岩松的电视解说的。如果试想一下,把白岩松版解说搬到开闭幕式现场,会是怎样一种情况?观众是否还会如此一边倒地评价?这里就涉及到现场解说和电视转播解说的传播方式以及其中主持人的角色定位问题。

现场解说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现场观众,主持人坐席位于主席台上方视野较好的位置,能俯瞰全场,真实感受现场的气氛。此时,观众和主持人都置身于现场氛围之中,主持人在解说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被这种氛围所感染,语气语调也自然而然随之高亢起来。

电视转播解说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电视观众,主持人面对监视器屏幕进行解说,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一样无法真切感受现场的气氛,也无法真正融入现场的气氛,只能选择平和自然的交流式的表达方式,否则就会因为造作而引起反感。以上只是一种感性描述,真正厘清大型运动会开闭幕式现场解说和电视转播解说的主持人角色定位,需要从受众群体、接受环境以及传播手段和目的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1.不同的受众群体和接受环境决定了不同的接受需求。观众之所以到现场去,就是为了亲眼看见、亲身体验现场的气氛。大型运动会开闭幕式在他们看来更多是一种庄重的仪式、一个狂欢的聚会,他们很自然地融入,投入自己的热情。另外,开幕式现场空间大、观众多,在这种特殊环境中,观众对现场解说无法做到伴随收听。在某种程度上,现场观众也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到现场解说上,甚至不在意现场解说到底说了些什么,而更在乎现场的气氛是否热烈、是否足以调动他们的激情。

电视观众之所以看电视直播,是为了了解正在进行什么、有哪些吸引人的情节和细节,比如索契冬奥会五环变四环等。电视观众会随时中断自己的收看行为,甚至会和亲友一起谈论相关或无关的话题。现场氛围尽管可以通过电视得到一定的传播,但他们很难被带入,更很难沉浸其中。

2.不同的传播手段和目的决定了不同的传播策略。现场解说面对的是现场众多的观众,是点对面的传播。此时现场观众更多的是主动寻找和观看,是在积极融入现场,关注点随着现场进程和气氛的变化而变化,现场解说只是一种必要的烘托。但现场观众都是处于现场的某一个角落,视野所限只能看到一部分,甚至无法看到现场最为核心的部分,特别是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的情况下,观众沉浸其中,可能会忽视正在或即将进行的主体部分和关键环节,因此现场解说又是一种必要的引领和控制。

电视转播解说面对的是电视机前一个个具体的观众,是以人际传播的方式完成着大众传播。电视画面会将开闭幕式进程完整地呈现给观众,同时会通过特写、回放、字幕提示等方式展现和提醒观众注意现场的某个细节或亮点。电视转播解说如果一味重复画面已经呈现的内容,势必会让观众厌烦,因此只能也必须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延展。更为重要的是,电视观众与现场观众相比较而言,更多的是一种旁观,电视观众处于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无法真切感知现场的氛围,也不可能如同现场观众那样情绪投入。

正因为上述不同的接受需求和不同的传播策略决定了大型运动会开闭幕式现场解说的主持人和电视转播解说的主持人有着不同的角色定位。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现场解说的主持人既是现场大环境的参与者,又是整个仪式的串联者、相关信息的传递者、进程中观众视线的引导者、观众情绪的调动者。电视转播解说的主持人是画面语言的解释者、补充者、拓展者、提示者,是开闭幕式的旁观者和场外评论员,是和观众共同观看的朋友和伙伴。这两种解说方式角色定位的不同自然需要不同的解说样态。

对于白岩松式解说的肯定和对董卿、朱军式解说的贬抑是一种误读,是将大型运动会开闭幕式现场解说和电视转播解说混为一谈的评价。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电视媒体习惯于把大型运动会开闭幕式的现场解说原封不动地直接搬上电视屏幕,造成电视观众在电视机前听现场解说,这是一种没有充分发挥电视传播手段个性和优势的做法,既混淆了现场解说的角色分工,也是对电视观众的一种不负责任。

(作者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台)endprint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
大学英语CALL教学模式中的角色定位探讨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民意在原则裁判中的角色定位
谈非洲黑奴贸易中非洲角色定位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定位
浅析《南方周末》网络版的角色定位
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定位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需求
赤道原则Ⅲ与金融机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