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词块理论在中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6-11-16石晓依
石晓依
【摘要】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虽然掌握了很多单词,学会了语法,但依然难以正确的组合语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词块理论方面的教学力度,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本文通过具体论述认知心理学的词块理论在中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有利于提高中职英语写作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认知心理 词块理论 中职英语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19-01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与中外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便是英语水平,充分体现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中职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也要求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学需结合实际情况,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突出中职教学的独特性。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词块理论逐渐融入到其中中职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
一、在中职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词块理论的方法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
为了学好英语,便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意识。因此,在中职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融入认知心理学的词块理论内容,逐步提升学生掌握识别、分析和提出词块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进行短语“as…as”讲解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1)通过学习短语词块的变化,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块和词义,如和xx一样好,用as well as、到xx为止用as far as、只要xx,如果xx用as long as等。(2)从“as…as”的含义入手,让学会掌握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别。例如:(1)将不同的人或事放到同一层面进行比较,其含义为“和……一样”,例句为:You can get there just as cheaply by air as by train,意思是你去哪里,做飞机和坐火车一样都便宜。(2)将不同的人或事在不同方面进行比较,此时的含义为“既……又……”,例句为:Tony was as sensitive as he was obstinate。意思是汤姆既固执又敏感。(3)当该词块与数量词相连接时,所表达的含义为“达到”。例句为:He can run as fast as 20 miles an hour,意思是他的奔跑时速为20英里每小时。通过深入分析词块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含义和用法,让学生认知到掌握词块对学习英语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词块的能力,进而能更加准确的表达文章含义。
(二)在写作教学中加强词块输入和输出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中职英语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词块输入与输出方面的培养。其中,在进行词汇讲解时,老师应合理创设教学语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块,并准确记忆词汇。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老师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例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词块输入学习的有效性。例如,中职英语教师在进行“Going to college”讲解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将on one、sown、keep up、from day one等词块提取出来,并理解与记忆。进而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如:
(1)success in study mainly depends on ones own efforts(学习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
(2)Tom decided on buying the new car(汤姆决定买这辆新车)。
(3)sorry to let you down(对不起,让你失望了)。
此外,针对学生背了许多单词,却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无法组织语句的问题,教师可加强对学生输出词块能力的培养力度。
(三)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开展中职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对学生各方面英语能力的培养力度,还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中职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具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联系活动,如口头作为、词块造句等,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进行“Travel”讲解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旅游地点,并即兴进行口头作文,作文的内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创作,如介绍风景、为何如此吸引人等等。这样不仅让英语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有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词块运用能力。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而做到能灵活运用于英语写作中。
二、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词块理论进行教学,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克服母语迁移的困难,并能使学生使用英语语言更加连贯,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加强对学生词块意识的培养和培养学生对词块输入与输出的能力都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与质量,促使学生熟练的掌握英语的应用,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闫从军.词块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0(27):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