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初探
2016-11-16陈茂峰
陈茂峰
【摘要】思维型课堂强调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学思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是我们提高高中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经甚至是必由之路。而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学阅读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及其所反映的英语语言文化进而培养英语学科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将两者结合,开创高效的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是我们可以探索的途径。
【关键词】思维型课堂 文学阅读 课堂模式 批判性阅读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14-02
当今国内外外语教育界对于文学阅读重要性已经达成了共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都认同:“在掌握了基本句型和语法后,提高英语的唯一方法就是阅读。”阅读, 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是学好英语的一个有效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文化差异敏感性的主要途径。
然而,文学阅读,而不是常见的教材上豆腐块篇章的阅读,如何在中学英语课堂上有效实施却一直困扰着中学一线的老师们。
本文中笔者通过自己的实践尝试着将文学阅读与思维型课堂相结合,尝试运用一种在中学英语课堂中可以一试的文学阅读课堂教学方式。
思维型课堂教学即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思结合,突出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思维型课堂教学与文学阅读的结合将有助于学生确实深入地阅读文本,深入发掘文本精髓,培养初步的文学欣赏、文学批判能力。“学而不思则罔”。孔子认为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凡事都要不断地思考。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所学内容进行积极思考、批判性思考,进而能够灵活地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新的成果,而不能称之为思维型课堂,也不会是我们所期待的课堂。
下面,笔者具体谈谈课堂上四个环节的开展与实施。
一、评价反馈——发展反思意识
这是教学监控或关于思维监控的活动环节。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学习对象、学习过程、思维方式、所学知识和方法等,进行总结和反思。设计的评价活动可以包括:对学习对象的评价(学生发表对文学读本内容的看法,人物的看法等),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文学阅读过程),对思维方式的评价(归纳,推理,判断,批评等),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评价(文学阅读后收获到得语言知识或语言能力方面的变化,阅读方法的变化等),进而形成自己的认知策略,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学生在之前的预习和前两个环节对于文本的深入解读之后,对于文学文本进行尝试性的批判性阅读与鉴赏,甚至引导学生敢于质疑。以达到韩愈所提出的学习要“师其意不师其辞”。
阅读文学文本,不是模仿其文章的言辞或看个有趣的故事而已,而是要领会其中的思想和写作方法,为我所用,所以,这一环节学生的思考是这一堂课的精华所在,也是后一环节——应用体验的前提。
二、应用体验——提高迁移能力
这是体现创造性思维的环节。设计应用类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活动设计需要抓住文学阅读所获得的知识、思维方法间的渗透与迁移,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A Christmas Carol” 这个故事中作者Charles Dickens 使这一故事“ contains a very strong moral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generosity and compassion and symbolizes all the good things of Christmas”,所以在这堂课的最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the importance of generosity” 对于自身曾经或可能的影响,或者是迁移到对于我们自己的节日,如,the good things of the Spring Festival的思考中来,并且将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语言书写下来,从而达到“志安公,行安修,知通统类”。
最后,笔者认同思维型课堂是一个观念层面的概念,是对课堂的一种理性认识,而不是一个工具性的概念,不是一种固定模式,没有固定的操作程序。以 “A Christmas Carol” 为例,也只是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的一次具体表现而已。此四个环节的组合和占比都应该根据目标文学阅读文本的实际而有所变化。但是,课堂中教师都应当坚持教学中必须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形成遇到问题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 教育研究No.7 2002
[2]孙式武.课堂教学中师生思维同步的实现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Vol.332013